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加重业务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刑事责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3 10:49

  本文选题:业务过失 + 普通过失 ; 参考:《理论探索》2015年06期


【摘要】:加重业务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刑事责任的依据在于:这是对业务者敬业职守特别要求的体现,是业务者违反较大注意义务的责任体现,是业务过失行为违法性责任要求的体现,是多数国家抑制业务过失犯罪的有效措施。我国刑法关于业务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刑事责任的规定,并没有完全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目前学界的建议也存在诸多不足。为解决业务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刑事责任分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问题,应采取适当提高自由刑幅度、增设罚金刑和资格刑的方式来加重业务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刑事责任。
[Abstract]:The basis for increasing the criminal liability for crimes of business negligence endangering public safety lies in: this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special requirements for professional dedication and duties, and the duty of business operators to violate the greater duty of care. It is the embodiment of illegal liability requirement of professional negligence and the effective measure to restrain the crime of professional negligence in most countries. The criminal law of our country about the professional negligence endangers the public security crime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stipulation, does not fully embody the crime responsibility punishment to adapt to the principle, the present academic circles suggestion also has many deficiencie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for crimes of professional negligence endangering public safety, we should adopt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increase the range of free punishment, Add fine penalty and qualification penalty to increase the criminal liability of business negligence endangering public security crime.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
【分类号】:D9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赵秉志;李慧织;;业务过失犯罪处罚问题研究[J];当代法学;2009年01期

2 廖勇,刘鸣;论业务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J];法律适用;2005年05期

3 陈兴良;;“风险刑法”与刑法风险:双重视角的考察[J];法商研究;2011年04期

4 刘明祥;;“风险刑法”的风险及其控制[J];法商研究;2011年04期

5 顾肖荣;我国刑法中业务上过失犯罪的特征[J];法学;1986年04期

6 左坚卫,刘志高;试论对业务过失犯罪的处罚[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6期

7 姜伟;论普通过失与业务过失[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霜;;关于业务过失犯罪若干争议问题的探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2 张波;;新中国的加重和从重处罚制度的考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3 潘家永;;刑法修正案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彭凤莲;略论传染病防治失职罪[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张元;;金融诈骗罪之目的要件及罪过形式探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周舟;;新视角下的单位犯罪处罚原则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7 尤金亮;;大型群众性活动重大安全事故罪疑难问题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8 易志鹏;;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付晓雅;;《刑法修正案(七)》的得与失[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雍自元;;犯罪被害人过错立法与司法规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廖荣辉;;在新形势下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路径选择[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张怀伟;;论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内涵与贯彻[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3 华颖霖;;公开盗窃之边界[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4 孟红;;民法意义上的所有权与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之关系浅析——以盗窃行为为例[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夏尊文;陈建军;张介玉;;刑罚泛化否定论——兼与吴宗宪先生商榷[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吴大华;;论“两少一宽”的少数民族犯罪刑事政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冯霜;;浅议刑罚轻缓化的必然性[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夏尊文;陈建军;张介玉;;刑罚泛化否定论——兼与吴宗宪先生商榷[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9 吴大华;;论“两少一宽”的少数民族犯罪刑事政策[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10 邓小刚;;非监禁刑与构建和谐社会[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白云飞;规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青;核恐怖主义犯罪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刘晓林;唐律“七杀”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郭磊;量刑情节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周金刚;量刑情节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胡荣;反洗钱战略战术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昀;废物污染环境犯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张永斌;论我国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潘爱青;增设执业资格刑的立法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钱元昌;浅析一人公司的刑事主体地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孙凌凤;酌定量刑情节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任天霖;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重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谭轶城;论刑法评价中的禁止重复评价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振林;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褚晓玲;社区矫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肖荣;我国刑法中业务上过失犯罪的特征[J];法学;1986年04期

2 刘明祥;;有必要增设危险驾驶致人死伤罪[J];法学;2009年09期

3 龙敏;;秩序与自由的碰撞——论风险社会刑法的价值冲突与协调[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毛校霞;;风险社会下的责任主义[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5 陈晓明;;风险社会之刑法应对[J];法学研究;2009年06期

6 乌尔斯·金德霍伊泽尔,刘国良;安全刑法:风险社会的刑法危险[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3期

7 马克昌;;危险社会与刑法谦抑原则[J];人民检察;2010年03期

8 程岩;;风险规制的刑法理性重构 以风险社会理论为基础[J];中外法学;2011年01期

9 劳东燕;;犯罪故意理论的反思与重构[J];政法论坛;2009年01期

10 王俊平;我国刑法中的责任事故犯罪立法之检视[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矿难是不是“危害公共安全”[J];领导决策信息;2010年38期

2 张德志;;直接危害公共安全,是鲍清诚犯罪的最本质的特征[J];法学杂志;1982年03期

3 马嘉璇;;浅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中公共安全的界定[J];法制与社会;2013年36期

4 卢建平;方翌;;完善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陈保发;;高速路逆行10公里司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获刑[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2期

6 ;郑州:城市禁养体高超55厘米犬只[J];上海城市管理;2013年05期

7 刘胜利;;办理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案件应当注意的问题[J];魅力中国;2008年14期

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厉打击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活动的紧急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88年01期

9 孟庆华;刘彦海;;驾车冲监脱逃且危害公共安全行为的刑法适用[J];人民检察;2010年04期

10 王雅丽;;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控制[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文成;;关于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实证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文成;;关于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实证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3 汤啸天;;故意制造事故的犯罪动向值得重视[A];“严打”政策法律问题研究[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聚武 谢剑民;偷窃井盖31块 危害公共安全判3年[N];法治快报;2006年

2 本报通讯员 张胜利 王瑞娟 本报记者 邓红阳;“碰瓷党”被认定“危害公共安全”缘由[N];法制日报;2009年

3 龙敏飞;“爱国”不是危害公共安全的借口[N];青岛日报;2012年

4 记者 王鑫 通讯员 曲艺;偷了15个井盖 被判危害公共安全[N];人民法院报;2005年

5 凯里市人民法院 顾平先;危害公共安全案件的原因及对策[N];贵州民族报;2008年

6 蒙爱丽;旬邑一审陕西首例危害公共安全案[N];咸阳日报;2010年

7 麦子;飙车,真不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N];检察日报;2009年

8 本报评论员;共同守卫我们家园的安宁[N];浙江日报;2014年

9 刘丽娟;是故意伤害还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N];江苏经济报;2003年

10 查洪南 本报记者 郑先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N];四川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杨凌潇;论《唐律》中的危害公共安全犯罪[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2 路逸群;张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的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3 刘海瑞;我国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王利;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扩大化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胡e,

本文编号:1882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882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b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