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诉讼欺诈行为的刑法考量

发布时间:2018-07-16 12:38
【摘要】:诉讼欺诈并非法典术语,只是针对实践中出现的以伪造证据、作虚假陈述、指使他人作伪证等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骗取法院作出错误裁判,假借法院之手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一类行为的理论概括。诉讼欺诈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将法院玩弄于股掌之间,不仅扰乱了正常的诉讼秩序,而且严重有损司法公信力,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故刑法学界对诉讼欺诈行为予以刑法规制基本达成共识,但究竟用何种罪名对其进行规制,至今尚未形成统一认识。除了多数人主张的以诈骗罪对侵财性诉讼欺诈予以论处外,还有少数人主张以敲诈勒索罪、抢劫罪或者增设一个新的罪名对其进行认定。理论认识的不统一加之相应刑法规范的缺位,1使得实践中同案不同判现象突出,有损司法公正和司法统一,故探讨诉讼欺诈的性质仍有必要,这也是笔者选择该论题予以研究的初衷。文章除引言外共包括六个部分,共37710字。第一部分,界定和划分诉讼欺诈行为的概念和类型。通过分析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指出本文语境中的诉讼欺诈是指以提起虚假的诉讼为手段侵害他人财产权利的行为。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从双方当事人有无恶意串通、行为方式、赖以提起诉讼的证据来源等多个角度对诉讼欺诈类型予以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性质进行认定,为下文奠定基础。第二部分:分析诉讼欺诈行为的域外立法和我国的具体司法选择。将诉讼欺诈独立成罪或者以诈骗罪论处亦或是以证据类犯罪的相关罪名论处,这三种主要的域外立法例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我国刑法学界对诉讼欺诈的司法主张,可为有效规制这类行为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而分析我国的具体司法选择,意在反映当前相应刑法规范缺位与司法实践定性不一的现状。第三部分:具体分析以诈骗财物为特点的诉讼欺诈行为的性质。基于当事人双方通谋实施的侵害第三人财产权益的诉讼欺诈在行为、罪过和侵害的法益等方面与三角诈骗所具有的共性,主张对这类诉讼欺诈以诈骗罪论处。第四部分:具体分析以勒索财物为特点的的诉讼欺诈行为的性质。基于原告针对被告实施的侵财性诉讼欺诈在行为、罪过和侵害的法益等方面与敲诈勒索所具有的共性,主张对这类诉讼欺诈以敲诈勒索罪定处。第五部分:延展分析以其他罪论处的诉讼欺诈行为。对非侵财性诉讼欺诈以及未达数额的侵财性诉讼欺诈依据其手段行为触犯的相关罪名定处,若手段行为未触犯任何罪名,则只能依照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处理而不予刑事处罚。而对于涉足诉讼欺诈的司法人员,依其主观罪过的不同予以不同归责。第六部分:余语。首先,对诉讼欺诈的性质进行总结分析进而得出结论:对侵财性诉讼欺诈一般以诈骗罪论处,其中基于单方欺诈的特殊性,主张以敲诈勒索罪对其予以定处。而对非侵财性诉讼欺诈则主要依据其手段行为触犯的罪名进行定性。其次,延展分析触犯多个罪名时的司法选择问题,一般以牵连犯从一重罪定处。最后,强调刑法第13条“但书”的运用,以保证刑法的必要力度。对诉讼欺诈概念的厘清和类型的划分是文章论述的基础部分,而对其性质的分析是文章论述的重点,也是写作整个文章的目的所在。在诉讼欺诈的过往研究中,学者们对行为类型的关注甚少,对性质的分析没有在类型化的基础上展开,这也是导致对诉讼欺诈性质认识不统一的重要原因。故笔者在分析诉讼欺诈性质时,主要采取不同类型予以不同定性的思路,从每类诉讼欺诈行为的本质属性入手,结合现有刑法罪名进行定性分析,这也正是文章的创新所在。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re is no uniform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litigation fraud .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nature of litigation fraud ,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re is little concern about the nature of litigation fraud , and it is also the aim of writing the whole article . In the past research of litigation fraud , the author mainly adopts different types of thinking , starts with the nature of each kind of litigation fraud , and carries out qualitative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the current criminal law , which is the innovation of the article .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一记者被控勒索380万元 检察院以涉嫌敲诈勒索罪将其公诉[J];商品与质量;2006年44期

2 旷凌龄;;论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实践中的区分认定[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刘用军;王美丽;;上访能否成为敲诈勒索罪的理由[J];法制与社会;2010年30期

4 徐美琴;;堂某能否构成敲诈勒索罪[J];中国检察官;2010年24期

5 周博文;;游离于敲诈勒索罪边缘的过激上访行为研究[J];公安研究;2011年06期

6 傅长禄,潘明奇;是敲诈勒索罪还是抢劫罪?[J];人民司法;1985年04期

7 刘飞;是敲诈勒索罪不是抢劫罪[J];律师世界;1994年01期

8 鲁小炉;此案应定为敲诈勒索罪[J];律师世界;1994年07期

9 李敬东;他们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J];人民检察;1995年07期

10 黄文胜;武警人员非法“罚款”应定敲诈勒索罪[J];人民检察;199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窦全安;;论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异同[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伶 耿梅玲;是抢劫罪还是敲诈勒索罪[N];江苏经济报;2001年

2 张国宝 刘艺军 王迪忠;被告人熊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N];人民法院报;2002年

3 胡娟;本案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N];江苏法制报;2006年

4 姜堰市检察院 王金海;暴力取得财物和借条的行为如何定性[N];江苏法制报;2008年

5 孟琳 华佳;不满他人与女友来往而索取钱财如何定性[N];江苏经济报;2009年

6 陈锦新;抢劫罪还是敲诈勒索罪[N];人民法院报;2003年

7 浙江省平湖市人民法院 陈晓;轻微暴力威胁下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分[N];人民法院报;2011年

8 张飞飞;抢劫罪还是敲诈勒索罪[N];江苏法制报;2014年

9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 何柏松 赵康;从暴力程度看敲诈勒索罪的认定[N];检察日报;2014年

10 贵阳市南明区人民检察院 刘玉;暴力索要钱财定抢劫罪还是敲诈勒索罪[N];法制生活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晶蕊;论敲诈勒索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刘雅静;完善敲诈勒索罪立法的思考[D];吉林大学;2009年

3 刘飞;敲诈勒索罪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

4 谷筝;论敲诈勒索罪[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向上;敲诈勒索罪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6 黄麟;敲诈勒索罪若干认定问题研析[D];兰州大学;2009年

7 刘思婷;敲诈勒索罪若干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8 赵云峰;敲诈勒索罪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孙慧;敲诈勒索罪疑难问题探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何琳;敲诈勒索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264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1264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e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