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网络反腐的谣言困局与法治出路

发布时间:2018-07-16 13:02
【摘要】:网络反腐谣言既面临涉罪之困,又有侵权之虞。作为一种未经证实的言论,网络反腐谣言极易涉嫌对官员的诽谤,但科以诽谤罪理应遵循刑法的严格解释,而新近网络诽谤司法解释的部分条款却突破了刑法原则而有违刑法的谦抑性,此为网络反腐谣言困局的一种面相。网络反腐谣言侵犯官员的人格权而需依法承担民事侵权责任之时,宪法层面上的网络言论自由及其限度却更值得思考。官员的名誉权因更易与公共事务相关联而与其隐私权的保护力度大不相同。但我国司法实践过度地保护了官员名誉权,而立法却对于官员隐私权语焉不详,此为网络反腐谣言困局的另一种面相。法治思维下的反腐要求权力机构将网络反腐谣言视为一种信息来源而加以正视,立法上建立全面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并在涉及官员名誉权、隐私权的诉讼中做出适当的利益平衡,以公权力的控制和所有正当权利的保护作为最基本的原则。
[Abstract]:The network anti-corruption rumor faces not only the difficulty of the crime involved, but also the danger of infringement. As an unsubstantiated statement, online anti-corruption rumors are easily suspected of slander of officials, but libel should be strictly interpreted by the criminal law. However, some provisions of the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of online libel break through the principle of criminal law and violate the modesty of criminal law, which is the face of the plight of network anti-corruption rumors. When the online anti-corruption rumor infringes on the personal right of officials and needs to bear civil tort liability according to law, the freedom of online speech and its limits in the constitutional level are more worthy of consideration. Officials' reputation rights vary greatly from their privacy rights because they are more easily associated with public affairs. However, the judicial practice of our country has excessively protected the officials' right of reputation, but the legislation is not clear about the official's right to privacy, which is another aspect of the plight of the network anti-corruption rumors. The anti-corruption under the rule of law requires the authority to face up to the online anti-corruption rumors as a source of information, to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 legislation, and to involve the right of reputation of officials. A proper balance of interests should be made in the litigation of the right to privacy, with the control of public power and the protection of all legitimate rights as the most basic principles.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推进和保障公民参与反腐败的制度设计研究”(13AZZ006)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权利冲突视野下的网络反腐法治化研究”(14FXB00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权力结构视阈中的中国反腐监督法治建设研究”(15YJA820033)
【分类号】:D9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健;;言论自由及其限度[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2 王泽鉴;;人格权的具体化及其保护范围·隐私权篇(下)[J];比较法研究;2009年02期

3 周裕琼;;谣言一定是洪水猛兽吗?——基于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的反思[J];国际新闻界;2009年08期

4 郭道晖;;公民的监督权与政府的克制义务[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李大勇;;谣言、言论自由与法律规制[J];法学;2014年01期

6 王平正;;公法意义上的知情权解读[J];河北法学;2007年07期

7 戴玉;;夹缝中的微博反腐[J];南风窗;2013年16期

8 张新宝;任彦;;网络反腐中的隐私权保护[J];法学研究;2013年06期

9 李忠;因特网与言论自由的保护[J];法学论坛;2002年01期

10 侯健;;诽谤罪、批评权与宪法的民主之约[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1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李龙;[N];广州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戴佳;[N];检察日报;2013年

3 范正伟;[N];人民日报;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良伟;陈慰星;;侵权责任成立要件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李明发,宋世俊;著作人身权转让质疑[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韩晨旭;试论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和法律平衡[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纪振永;匡春燕;;也论记者采访权的法律性质及立法保护[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5 李明毫;;试论对公众人物人身权利的分层次限制及保护——兼评刘翔诉《精品购物指南》侵犯肖像权案[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林晓权;;论共同隐私的民法保护[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7 王凤民;;性骚扰相关法律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潘伟;;公众人物姓名商标限制注册问题研究[J];中华商标;2010年10期

9 杨军;论我国现行精神损害赔偿立法的缺陷与修正[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徐凌云;;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构建[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玉波;;突发事件中的谣言应对——从杭州“5·7”交通肇事案谈起[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2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3 刘永;;隐私权是什么?[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崔雪丽;;隐私权与相关权利的冲突及其解决[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杨盛达;;隐私权保护法制需要借鉴何种理论模式?[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邓志;;政府信息公开与反公开的冲突及其消解[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奚瑕琼;;政府应对流言的危机传播—以哈尔滨停水事件为例[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8 孙丽丽;;对危机传播中流言的分析——从“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到山西“等地震”[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路洋;;网络寻人是网络民主还是网络暴力[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10 李琳;;论政府行政中的舆论监督[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艾娟;知青集体记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赵双阁;政治文明视阈下舆论监督法治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侯德斌;农民集体成员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周琼;论中国精神损害赔偿的事实及相关基础[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胡沈明;现代新闻评论宽容意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慧子;新媒体时代公民隐私的侵害与保护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文生;国家非公开行使权力的法治[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李兰生;詹姆斯·乔伊斯的文化焦虑[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龚艳;仇恨言论的法律规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李鑫;法律原则适用的方法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瑞懂;武汉市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乔淑惠;隐私权宪法保护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霍慧超;论生命权的宪法保障[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周姚春;论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孙拉萨;网络空间言论自由与隐私权的平衡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孙立元;信用卡消费者的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应云总;论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黄威赞;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尹琪;论恶意诉讼的法律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朱海燕;“第三人效果”对美国驻沪记者的作用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侃;;浅议对举报人保护的体制缺陷与对策[J];大家;2012年10期

2 吴涌植;;公民了解权的政治保障[J];当代法学;1988年02期

3 宋小卫;略论我国公民的知情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05期

4 叶必丰;论公民的“了解权”[J];法学评论;1987年06期

5 黄德林,唐承敏;公民的“知情权”及其实现[J];法学评论;2001年05期

6 郭延军;;地方“一把手”不可公器私用违法止“谤”——评山西稷山“诽谤”案的侦检审[J];法学;2007年06期

7 付立庆;;恶意散布他人捏造事实行为之法律定性[J];法学;2012年06期

8 陈兴良,周光权;刑法司法解释的限度——兼论司法法之存在及其合理性[J];法学;1997年03期

9 申雨霏;;从对政府官员的人肉搜索看公民行使网络监督权与隐私权的冲突[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10 唐煜枫;;论诽谤罪成立之宪法限制[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孟丽娟;公民知情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濮恒学;论知情权及其立法保障[D];郑州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梅娟;李琴;;网络反腐的现状及发展探析[J];理论观察;2009年06期

2 卢琰华;;关于网络反腐的若干思考[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1期

3 李尚旗;;从民间到政府:网络反腐的路径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03期

4 胡庆亮;;网络反腐的动因、争议与治理[J];理论导刊;2010年02期

5 袁雪娣;秦英华;;拓宽反腐倡廉渠道 促进民间网络反腐良性发展[J];理论导报;2010年01期

6 李永洪;;新时期增强我国网络反腐实效的对策探析[J];兰州学刊;2010年01期

7 吴玉英;;新形势下加强网络反腐的思考[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2期

8 胡志远;汪启和;;论民间网络反腐及其疏导[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2期

9 周育平;;论“网络反腐”[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闫东伟;;政府官员如何应对网络反腐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世纪桥;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双桥;王延永;;加强网络反腐建设相关问题研究[A];教育系统廉政探索(第四卷)[C];2012年

2 王静;刘邦凡;王娟;詹国辉;;“网络反腐热”背后的思考[A];中国公共管理论丛2013年第1辑[C];2013年

3 陈日辉;;困境与突围:网络反腐的法治路径与制度建构[A];犯罪防控与平安中国建设——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3年)[C];2013年

4 邹旭怡;;政治安全视野下网络反腐的意义和限度[A];第六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张勇;;网络反腐的刑事法治路径与司法衔接模式[A];犯罪防控与平安中国建设——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3年)[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冬梅 俞嘉骏;网络反腐:渐行渐强的监督力量[N];组织人事报;2009年

2 晋煤党校 翟拴正;浅析网络反腐[N];山西党校报;2009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周福志;网络反腐需要制度与法律规范[N];团结报;2010年

4 王君超;让网络反腐之路越走越宽[N];光明日报;2012年

5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王建芹;网络反腐:制度化反腐的机遇和挑战[N];检察日报;2012年

6 白靖利;网络反腐 从“民意分量”走向“制度力量”[N];西部法制报;2012年

7 记者 黄冠;“网络反腐”倒逼干部清正[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8 杨月辉;大数据时代网络反腐新特点[N];学习时报;2012年

9 傅达林;网络反腐须告别偶然性步入规范化[N];法制日报;2012年

10 南方问政记者 戎飞腾;网络反腐贵在迅速[N];南方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勇;中国网络反腐的兴起及其引导[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唐若裴;中国网络反腐机制[D];复旦大学;2011年

3 谭超;网络反腐的制度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4 卢文忠;我国网络反腐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灿;网络反腐的伦理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6 韩健伟;我国网络反腐问题及政府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赵扬;中国特色网络反腐体系构建与策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8 王勇;善治视角下的我国网络反腐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黄甜;网络反腐视角下的廉政建设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10 吴金丹;网络反腐模式:案例与阐释[D];南京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264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1264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a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