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走出理论迷思与实践困局:被误读的“罪行极其严重”

发布时间:2018-07-17 00:18
【摘要】:不管是理论还是实务,都对刑法第48条第1款存在认识和适用的误区,自我造成迷思和困局。不走出这种理论的迷思和实践的困局,就无法实现死刑适用的统一化,也无法有效地实现死刑限制和减少的法治目标。而这就要正视所谓死刑适用标准与死刑适用多少无关的现实,不要按照惯式思维去理解国际公约中"最严重罪行"的规定,同时,降低对"罪行极其严重"限制死刑司法适用之功能的期待,强化该规定对于刑法分则死刑罪名范围的制约作用,考虑解决"最严重罪行"的规定去改进"罪行极其严重"的表述。相应地,死刑司法适用统一化的正确路径就在于特定类型死刑罪名之死刑适用情节的具体化。
[Abstract]:No matter in theory or in practice, there are some misunderstandings and misunderstandings in the application of Article 48, paragraph 1 of Criminal Law. It is impossible to realize the unific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and the goal of the rule of law of the restriction and reduc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effectively if we do not get out of the myth of this theory and the dilemma of practice. It is necessary to face up to the fact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We should not follow the conventional thinking of understanding the provisions of the "most serious crime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and at the same time, Lowering the expectation of "extremely serious crimes" to restrict the judicial applica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and strengthening the restrictive effect of this provision on the scope of the death penalty charges in the special provisions of the criminal law, Consider addressing the "most serious crimes" provision to improve the expression "extremely serious". Accordingly, the correct way to unify the judicial applica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lies in the concretization of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for certain types of capital crime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转向资金资助” 作者主持的2014年度北京师范大学自助科研基金项目“刑事一体化的现实建构”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D9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玉洁,杨屹;现代社会的标准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2 鲍遂献;对中国死刑问题的深层思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3 张远煌;;我国死刑适用标准的缺陷及其弥补方法[J];法商研究;2006年06期

4 郑丽萍;高丽;;死刑适用基本标准之统一——中国死刑发展一种可行视角[J];法学杂志;2009年09期

5 高铭暄;李海东;邱兴隆;王勇;;国外死刑制度及关于死刑的学术观点综述[J];法律学习与研究;1988年01期

6 胡云腾;;论我国刑法中的死刑[J];法学家;1993年04期

7 马克昌;;我国刑法中的死刑[J];法学研究资料;1980年03期

8 黄芳;论死刑适用的国际标准与国内法的协调[J];法学评论;2003年06期

9 李云龙;初级阶段死刑问题研究[J];法学;1989年02期

10 项谷;高帆;张菁;;严重暴力犯罪死刑适用的酌定标准[J];法学;2009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云腾;许士友;;新《刑法》施行以来我国的刑法学研究综述[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2 付强;;论犯罪特征之间的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孟庆华;妨害公务罪的犯罪停止形态问题探讨[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王居峰;论我国死刑立法的完善——兼与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比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陈建旭;;日本证券法之操纵市场罪及其借鉴价值[J];北方法学;2008年02期

6 王志祥;张伟珂;;死刑案件中刑事和解的正当性探究[J];北方法学;2011年04期

7 陈建旭;;关于操纵证券市场罪的比较研究——以日本与中国台湾地区为比较对象[J];北方论丛;2006年03期

8 张淑玲;略论经济赔偿补偿因素对量刑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李金明;;关于许霆案的刑法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付雪;;浅议我国死刑适用标准[J];才智;2010年3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焦艳鹏;;环境犯罪概念的再定义——兼论环境犯罪法律关系的构建基点[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周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审判实践中的运用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3 刘守芬;李瑞生;;生命刑政策与和谐社会构建[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4 鄢丽萍;;论经济犯罪中刑罚体系的完善——以死刑制度的存废为视角[A];赣台法学论坛文集——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年会(2011年)[C];2011年

5 王彤;;浅谈办理渎职犯罪案件对相关问题的法律适用[A];赣台法学论坛文集——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年会(2011年)[C];2011年

6 荣学磊;;死刑适用中生死界线的探寻:立场、方法与规则[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7 夏冠雄;;浅议清代的消防法律法规[A];消防科技创新与社会安全发展[C];2014年

8 樊凤林;莫开勤;李全芳;;学习董老刑罚思想 坚持和发展管制刑[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三辑)[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静丽;刑罚权的动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邓多文;论刑法的合理性解释[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海平;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孙宝民;死刑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胡志军;刑罚功能新论[D];山东大学;2011年

6 杨维林;经济犯罪的法律规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卢勤忠;中国金融刑法改革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8 廖斌;监禁刑现代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陈华杰;论死刑适用的标准[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10 熊永明;伪造文书罪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巧琳;律师伪证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单莹;玩忽职守型渎职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卢苇;我国死缓适用标准的实证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董潇;高危驾驶行为的刑法规制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青;论抢夺罪中的抢夺行为[D];湘潭大学;2010年

6 罗勉;论驾车碰瓷行为的定性[D];湘潭大学;2010年

7 彭哲;行刑社会化视野下的缓刑[D];湘潭大学;2010年

8 文溪;逃税罪疑难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张洪晓;试论死刑不引渡原则[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郑春林;渎职犯罪法律适用中的几个疑难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洁;定罪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刘仁文;死刑政策:全球视野及中国视角[J];比较法研究;2004年04期

3 赵秉志;;中国刑法改革新思考——以《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为主要视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傅义,周林;死缓制度的法理探疑[J];当代法学;2002年01期

5 张明楷;刑法学者如何为削减死刑作贡献[J];当代法学;2005年01期

6 高憬宏,刘树德;死缓适用条件设置的四维思考[J];当代法学;2005年05期

7 赵秉志;彭新林;;我国死刑适用若干重大现实问题研讨——以李昌奎案及其争议为主要视角[J];当代法学;2012年03期

8 樊崇义;叶肖华;;死刑的实体和程序控制[J];中国司法;2006年08期

9 王成全;秦传熙;;民间纠纷引发暴力犯罪之死刑的司法控制——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背景[J];福建法学;2007年04期

10 方文军;;民事赔偿与死刑适用的平衡规则探微[J];法律适用;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克昌;;有效限制死刑的适用刍议[J];法学家;2003年01期

2 朱晓云,张武义;论死刑的发展趋势与现实选择[J];天中学刊;2004年01期

3 陈浩;关于我国死刑适用的若干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6期

4 熊秋红;论死刑案件中的辩护[J];中国司法;2004年04期

5 钊作俊;中国死刑之现状与走向[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崔敏;关于严格限制死刑的若干思考[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叶盛荣;论死刑在中国的废除[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吕秋香;废除死刑是一种道义选择[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罗宾·马赫;;死刑改革在美国[J];诉讼法论丛;2004年00期

10 韩啸;郭桂环;;浅析中国死刑之路[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道鸾;;正确理解和掌握死刑适用标准,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2 康军;;论废除死刑的中国路径[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吴位锦;;死刑问题:我们应当关注什么?[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辜友亮;龚小辉;;限制死刑适用及废除死刑研究[A];海峡两岸法学论坛——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年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5 颜三忠;谢祝红;;论死刑司法限制的理念与方法[A];海峡两岸法学论坛——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年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6 朱璀琳;林新平;;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死刑限制适用之探究[A];海峡两岸法学论坛——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年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7 刘志军;蒋玲玲;;浅论检察机关在办理死刑案件一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海峡两岸法学论坛——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年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8 吕礼华;;死刑问题探讨[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金泽刚;;犯罪原因与死刑限制——死刑案件给我们的一点启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金泽刚;;犯罪原因与死刑限制——死刑案件给我们的一点启示[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田雨;我国将进一步提高死刑案件办理质量[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罗智勇;评死刑案件的二审开庭审理[N];法制日报;2006年

3 廉颖婷;“二审是死刑案件质量的关键”[N];法制日报;2007年

4 何淼玲 通讯员  曾鼎新 余俊杰;“使每一起死刑案件经得起历史检验”[N];湖南日报;2007年

5 何淼玲邋通讯员 梁建军 江萌;省高院着力打造死刑案件“铁案工程”[N];湖南日报;2007年

6 赵淑丽;逐步减少与废除死刑的路径[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6年

7 记者  陈永辉;沪京津琼青藏高院坚持死刑案件二审开庭审理[N];人民法院报;2006年

8 张 吉;死刑的司法限制空间[N];人民法院报;2006年

9 杜汉生;财政部调整1.4亿元中央专款用于中西部法院死刑案件二审开庭及相关工作[N];人民法院报;2006年

10 记者  王正平 通讯员  张之库;辽宁死刑案件二审开庭工作“五到位”[N];人民法院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瑛;论减少死刑目标下的死刑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胡常龙;死刑案件程序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陈华杰;论死刑适用的标准[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4 任志中;死刑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孙宝民;死刑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陈海平;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韩红;我国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陈果;论死刑正当程序[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9 张栋;美国死刑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张健;死刑适用之实质条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莹莹;面临死刑者的权利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林晓坤;军职罪的死刑配置标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徐涛;中国死刑限制途径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4 张建操;论死刑的限制[D];吉林大学;2009年

5 杨二奎;唐代死刑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张燕;死刑的程序控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7 擰娜;关于我国限制死刑问题的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8 何仁飞;试谈死刑案件调解制度[D];南昌大学;2009年

9 张茜;论死刑限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10 李建平;死刑案件程序控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281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1281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0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