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非犯罪化:语义、功能及限度分析
[Abstract]: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 of the research horizon and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cognitive understanding, in fact, decriminalization, an important form of decriminalization by the operation of criminal procedure and system, has not been paid attention to for a long time. In fact, the proposal and development of decriminalization can not only realize the benign interaction with the crime, form the afterwards restriction to the crime, but also expand the realization space of the decriminalization, and make the operation of the criminal justice more rational and civilized.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wanton and disorderly application of decriminalization in fact, referring to foreign legislation and combining with the judicial practice of our country, we should classify the crime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of proclamation, and limit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de facto criminalization to misdemeanor and petty crime.
【作者单位】: 北京警察学院;
【分类号】:D9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晶;;非犯罪化的制度实现与风险控制——以侦查阶段为视角[J];河南社会科学;2014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诗忠;;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基本问题研究——对相关传统话语的批判性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姜敏;;刑法修改:从多变性转向稳定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3 邓华;刘颖;;析刑事政策与刑事法律之动态平衡[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崔静;对“无限防卫权”的理性思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姜涛;;追寻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整合——对《刑法修正案(七)》的刑事政策分析[J];北方法学;2011年01期
6 严励;;广义刑事政策视角下的刑事政策横向结构分析[J];北方法学;2011年03期
7 陆诗忠;;恢复性司法“中国化”之制度抗衡问题研究[J];北方法学;2011年06期
8 赵天红;论我国刑事政策的法治化[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邹兵建;刘婕;;“李斯特鸿沟”的消弭:困难与可能——以有责性与刑事政策的关系为视角的尝试[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1年04期
10 郭理蓉;;和谐社会的刑事政策与公民参与[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平;罗浩海;;相对不起诉制度实证研究[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撖莉;;起诉阶段如何实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A];第六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赵保民;;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现实定位及实现路径分析[A];第六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焦艳鹏;;环境犯罪概念的再定义——兼论环境犯罪法律关系的构建基点[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赵刚;;法律全球化语境下的现代化控辩模式研究[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梅传强;;论恐怖犯罪行为的根源——文明及文化冲突论解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7 黄华生;罗鹏飞;原静;;刑事政策概念辨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8 王宏玉;王在魁;;从刑事政策的角度看我国刑罚结构变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张文;杜宇;;自然犯、法定犯分类的理论反思——以正当性为基点的展开[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10 赵宝成;;犯罪问题是一个公共政策问题——关于犯罪及其控制的政治经济学思考[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郭磊;量刑情节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薛静丽;刑罚权的动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王天林;侦查行为侵权司法救济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苏宏峰;犯罪未遂基本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陈凤超;现代刑事司法正义理念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房丽;数罪并罚限制加重原则之解构[D];吉林大学;2012年
8 张维;寻衅滋事罪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刘仁文;刑事政策及其过程[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玲玲;信用卡诈骗罪疑难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黄辛;经济犯罪刑事立法完善的理性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刚;从狱霸现象看我国看守所管理改革[D];湘潭大学;2010年
4 刘煜;民愤在量刑中的定位[D];湘潭大学;2010年
5 王虹;论组织卖淫罪中“组织”的认定[D];苏州大学;2010年
6 文溪;逃税罪疑难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陈威;空白罪状与罪刑法定之冲突及其解决路径[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陈新年;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的批判与重构[D];兰州大学;2010年
9 应宏伟;职务侵占罪司法认定中的疑难问题辨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凌晓瑾;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疑难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储槐植;严而不厉:为刑法修订设计政策思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6期
2 徐丹丹;;论罗尔斯正义原则体系的弹性[J];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10期
3 陈伟强;;刑事和解中非刑罚处理方法的价值解说与体系构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董少平;;论社会治安问题的法治化[J];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5 C.S.路易斯;罗翔;;论人道主义刑罚理论[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7期
6 万毅,林喜芬;从“无理”的判决到判决书“说理”——判决书说理制度的正当性分析[J];法学论坛;2004年05期
7 韩成军;;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探析[J];学术界;2011年05期
8 张明楷;;刑事立法的发展方向[J];中国法学;2006年04期
9 张国轩;;我国刑法罪名数量的演变和构成[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年02期
10 胡东林;范小云;;认罪轻微刑事案件程序分流模式构建[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姜涛;刑事程序分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荣春;王超强;;论犯罪化与非犯罪化[J];犯罪研究;2012年06期
2 程宗璋;;非犯罪化问题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衣家奇;;非犯罪化的途径及我国的选择[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王强军;;非犯罪化若干问题研究[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张军;;非犯罪化思潮与我国刑事政策路径选择[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钊作俊;刘蓓蕾;;犯罪化与非犯罪化论纲[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年05期
7 王强军;;非犯罪化在中国[J];宜宾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刘霞;;非犯罪化探析[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贾学胜;;非犯罪化的概念界定[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贾学胜;;非犯罪化与中国刑法[J];刑事法评论;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游伟;谢锡美;;非犯罪化思想及其借鉴[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游伟;谢锡美;;非犯罪化刑事政策研究——兼论我国的“严打”政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袁彬 陈晓军;预备阶段中止行为应非犯罪化[N];检察日报;2003年
2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梁根林;非犯罪化与安乐死问题[N];检察日报;2002年
3 魏俊哲 王培历;拒不执行调解书行为的处理问题[N];人民法院报;2002年
4 林俊辉;关于我国刑法修正的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邓红阳;上调盗窃罪标准符合非犯罪化趋势[N];法制日报;2010年
6 曾宪文;安乐死:方法人道能否改变杀人性质[N];检察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敏;非犯罪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单杉;非犯罪化探讨[D];山东大学;2010年
3 刘晓生;赌博非犯罪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4 刘清华;非犯罪化的实施领域及其原因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郭小亮;我国非犯罪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彭媛;非犯罪化实现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 张思伟;论我国恶意欠薪行为的非犯罪化[D];湘潭大学;2011年
8 汪定;非犯罪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9 杜林红;赌博非犯罪化探讨[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聂颖;非犯罪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169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216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