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法益可恢复性犯罪”概念之提倡

发布时间:2018-10-22 10:13
【摘要】:停止于既遂形态的犯罪行为,虽无回溯中止的可能,但尚存经由"法益恢复"路径得以轻刑化甚或出罪化评价的机会,相关法律文本对此命题已经进行个别化的确认。对于"法益恢复"现象的解释,"特殊中止说"回避了犯罪既遂"构成要件齐备说"的通说观点,否定了犯罪既遂标准多样化立法权力选择的正当性。"个人解除刑罚事由"存在基础理论薄弱、范畴局限和类型化区分不足的弊端,科学性不足。依托类型化思维工具,"法益可恢复性犯罪"的概念抽象、条件判断及其从宽评价,在报应主义和功利主义惩罚根据的双重视域均得自洽,在法益保护可逆性路径以及恢复性制裁的论证视域理由正当,且系刑法从宽事由体系的有益补充,宜作为"法益恢复"现象轻刑化或出罪化评价的理论基础。
[Abstract]:Although there is no possibility of retroactive suspension of criminal acts in the accomplished form, there is still an opportunity for light punishment or even criminal evaluation through the path of "legal interest recovery". The relevant legal texts have confirmed this proposition individually.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phenomenon of "recovery of legal interests", the "special suspension theory" evades the general view of "complete elements of crime accomplishment", and negates the legitimacy of the choice of diversified legislative power of the standard of accomplished crime. " The reason of individual lifting penalty is weak in basic theory, limited in category and insufficient in categorization, so it is not scientific enough. Relying on the type of thinking tools, the concept of "recoverable crime of legal interest" is abstract, the condition judgment and its lenient evaluation, in the dual horizon of retribution and utilitarianism punishment basis, are all self-consistent. It is justified in the reversible path of legal interest protection and the argument of restorative sanction, and it is a useful supplement to the lenient subject system of criminal law, and should be used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light punishment or criminal evaluation of the phenomenon of "legal interest recovery".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
【分类号】:D92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简基松;;论生态法益在刑法法益中的独立地位[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05期

2 熊琦;;论法益之“益”[J];刑法论丛;2008年03期

3 舒洪水;张晶;;近现代法益理论的发展及其功能化解读[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09期

4 王拓;;法益理论的危机与出路[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童伟华;法益侵犯形态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暍哲夫;王充;;法益概念与多元的保护法益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3期

7 关哲夫;王充;;现代社会中法益论的课题[J];刑法论丛;2007年02期

8 江传堤;;搜查法益探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安德鲁·冯·赫尔希;樊文;;法益概念与“损害原则”[J];刑事法评论;2009年01期

10 龚健;;论刑法法益的功能[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焦艳鹏;戚道孟;;论核心生态法益及其刑事保护[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2 王亚楠;;受贿行为侵害法益之新探[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3 蒋兰香;周训芳;;从传统法益到生态法益——20世纪各国环境刑法法益保护观的变迁[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生 邵栋豪;走进社会法益保护的新时代[N];检察日报;2011年

2 周军邋胡渝;共同犯罪定性应引入“法益衡量”理念[N];检察日报;2007年

3 江苏省南通市人民检察院 徐清;驾车“碰瓷”:侵犯法益有差异[N];检察日报;2009年

4 田甘霖;滥伐林木罪的法益分析[N];中国绿色时报;2004年

5 西南政法大学 邵栋豪;侵犯社会法益犯罪的修法方向[N];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河南省确山县人民检察院 苏建召;财产罪法益范围应作宽泛理解[N];检察日报;2010年

7 刘海红;连续伤害多人构成同种数罪[N];检察日报;2001年

8 闫立海;见危不助不应入刑[N];江苏法制报;2012年

9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人民检察院 杨白辉;肇事后送伤者就医 被抓获应认定自首[N];检察日报;2011年

10 张新江;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不是简单的“逃离现场”[N];检察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申纯;刑法保护机能的扩张与限制[D];武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翔;法益浅论[D];山东大学;2007年

2 杨世平;刑法中被害人危险接受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黄劲;预备犯处罚的立法完善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4 杨新鹏;论未成年人性权利的刑法保护[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5 杨海燕;暴力追债行为的刑法应对[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6 刘丽;介绍卖淫罪的疑难问题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7 郑蔚;生态法益的刑法保护[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运坦;盗窃土壤行为刑法规制研究[D];海南大学;2016年

9 张蕾;论意志决定自由的刑法保护[D];兰州大学;2016年

10 甄振;代购海外药品的刑法定性[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2868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2868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1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