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有概念的规范本质及其展开
[Abstract]:Possession in criminal law is not a descriptive concept, but a normative concept. What it reveals is not the mere possession of the facts themselves, but the social relations hidden behind the facts of possession, as well as the related normative purpose of protection-the protection of the de facto peace of the criminal law. Although the concept of factual possession can explain the fact of possession itself, it can not reflect the corresponding social relations, nor can it reflect the purpose of normative protection set by the criminal law against possession. The normative concept of possession can overcome these shortcomings. The normative concept of possession emphasizes a kind of spatial dominance (distribution field) based on social concept, and its theoretical basis is the distribution of property based on social norms. The theory of spatial taboo and the principle of relative clarity in criminal law. In the normative concept of possession, the field of distribution is the core factor to judge whether possession exists. The normative concept of possession can provide a unified and powerful explanation for various problems of possession, and can respond to new cases in social reality in a more timely and effective manner.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基金】: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14SFB3001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4M551365) 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ZZHZ14010)的阶段性成果 上海市高校一流学科(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建设计划项目资助
【分类号】:D9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徐岱;刑法关怀与刑法解释[J];当代法学;2004年01期
2 沈志民;;论刑法上的占有及其认定[J];当代法学;2010年03期
3 王竹;;《物权法》视野下的虚拟财产二分法及其法律规则[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马瑛;;试论网络虚拟财产的权利属性[J];消费导刊;2007年14期
5 陈洪兵;;中国语境下存款占有及错误汇款的刑法分析[J];当代法学;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云水;;独龙族禁忌的文化人类学解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何俊;;论合同诈骗罪[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3 童伟华;;财产罪的法益——修正的“所有权说”之提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4 张训;;打开刑法之门——评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的学术情怀[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5 赵运锋;;刑事政策对刑法解释的影响及反思[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6 何承斌;共同犯罪与身份问题的比较研究——以贪污犯为线索评析我国共同犯罪与身份问题立法[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7 何承斌;;试论人权的刑法保障的若干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周铭川;;片面共犯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滕永青;;浅谈汉语禁忌语[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10 胡淑芳;;论网络虚拟财产的物权属性及其法理困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望原;邹兵;;试论民事赔偿对不起诉的影响和具体适用[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3 孙日华;;警察如何解释?——从“邓玉娇案”引发的思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郭勇;;浅论转化型抢劫[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5 陈仕菊;;对刑法中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几点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6 姚兵;;德国犯罪论体系中目的犯沿革考评[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7 孟红;;民法意义上的所有权与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之关系浅析——以盗窃行为为例[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苏明月;;不同平台上的不同“犯罪”——刑法中的、刑法学上的、犯罪学上的犯罪概念辨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张秀玲;;社会弱势群体的弱势——犯罪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分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游伟;谢锡美;;法治视野下的“严打”刑事政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白云飞;规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青;核恐怖主义犯罪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向东;基准刑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若思;试论网络虚拟财产的属性及法律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崔海霞;权利行使过程中的敲诈勒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汪洋;论网络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杨小强;对我国资格刑的分析与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周璐璐;财产类犯罪数额的认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陈婧;不作为犯的理论研究与立法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成杰;论刑法中的敲诈勒索行为[D];湘潭大学;2010年
8 刘悦丹;论侵占不法原因给付行为的定性[D];湘潭大学;2010年
9 汪晟;论抢劫不动产行为的定性[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李青;论抢夺罪中的抢夺行为[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志刚;;关于“使用盗窃”行为在网络背景下入罪化的思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姜金良;;财产性利益可成为侵犯财产罪的犯罪对象——以盗窃欠条为例[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徐岱;刑法关怀与刑法解释[J];当代法学;2004年01期
4 李国强;;无体财产概念对现代所有权观念的影响[J];当代法学;2009年04期
5 童伟华;;论盗窃罪的对象[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周光权,李志强;刑法上的财产占有概念[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张明楷;财产性利益是诈骗罪的对象[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徐涤宇,刘辉;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权利属性之分析——二元模式是否可靠[J];电子知识产权;2005年06期
9 张君周;密取封缄委托物内财物行为的定罪[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5期
10 张明楷;从生活事实中发现法[J];法律适用;2004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陈丽平 本报见习记者 李吉斌;[N];法制日报;2011年
2 丁巍 汪彦;[N];检察日报;2006年
3 中国政法大学 李慧;[N];检察日报;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振华;解决好分配领域中的突出问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0年06期
2 陶磊;王萍;;初次分配领域中公平问题解读[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赵科天;;分配领域: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主渠道[J];求实;2011年03期
4 成石;;效率是测量公平的一种尺度[J];中国人大;2013年10期
5 ;当前分配领域中的新情况、新问题[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1989年04期
6 王道禹;目前我国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与改革;1996年07期
7 李建波;如何看待分配领域存在的差距[J];市场经济导报;1997年03期
8 张复俊;分配领域收入差距及其对策[J];理论建设;1999年01期
9 黄云;;工会应清晰分配领域维权的立场定位[J];当代工人(精品版);2010年04期
10 ;怎样看待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J];领导决策信息;2002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徐青民;;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分配领域的问题及对策[A];高举旗帜 继往开来——吉林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杨梅枝;武颖娟;;试论我国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问题及解决对策[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卢现祥;;怎样认识当前我国社会分配领域的收入差距问题[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杜丽娟;贾康:再分配领域政府应充分尽责[N];中国经营报;2013年
2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 王建;四季度经济或“破7” 改革重点应放在分配领域[N];中国证券报;2013年
3 记者 王羚;“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纳入今后五年目标[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4 邵渝;初次分配领域不公平更应引起重视[N];中国改革报;2006年
5 马小丽;我国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6 周润健;中国扩大消费重点应放在初次分配领域[N];现代物流报;2006年
7 李海青;“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思考[N];学习时报;2011年
8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 王建;解决生产过剩应推进分配领域改革[N];中国证券报;2013年
9 邹东涛;公平是社会可以接受的“差距”[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刘炳福;初次分配的公平与效率原则[N];吉林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乙文;初次分配领域兼顾公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178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317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