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预备犯可罚性的反思与重构:以刑法拟制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9-04-08 14:45
【摘要】:预备犯的罚责根据在于其行为的实行性。然而,在罪刑法定与责任主义的限制下,形式预备犯因不具有构成个罪的类型化描述而根本性地缺失实行行为性,对其处罚显然有违犯罪的构成规则。在依分则规定处罚实质预备犯的同时,对已达到刑事规制界限并实质可罚的、临界于"着手"的形式预备犯进行处罚的可行性解释路径,在于将其拟制为具有高度类质性的实行行为,并由此满足刑事政策对具有严重法益威胁行为处罚的要求,消弭预备犯处罚根据的理论纠葛。
[Abstract]:The penalty and liability of a reserve criminal is based on the enforcement of his behavior. However, under the restriction of the legality of the crime and the doctrine of responsibility, the formal reserve crime is fundamentally absent from the behavior because it does not have the description of the type that constitutes a crime, and its punishment is obviously contrary to the constitution rules of the crime. At the same time, while penalizing substantive reserve criminal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division, the feasible way of explaining the possibility of punishment for those who have reached the limits of criminal regulation and are essentially penalized is critical to the form reserve crime which is "started".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theoretical entanglement on the basis of reserve criminal punishment, we should make it a kind of high-quality behavior, and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criminal policy on the punishment of serious legal interest threatening act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theoretical entanglement of the punishment basis of reserve criminal.
【作者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刑法拟制研究”(11YJC820053) 辽宁社科规划课题“取缔非法社会组织的法律问题研究”(L11BFX009) 2014年度沈阳师范大学重大孵化项目“民生刑法视阈下的立法拟制研究”
【分类号】:D9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政勋;;论客观解释立场与罪刑法定原则[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2 王志祥,曾粤兴;修正的犯罪构成理论之辨正[J];法商研究;2003年01期

3 陈璇;;修正的犯罪构成理论之否定[J];法商研究;2007年04期

4 尤金亮;;法律拟制的价值探析——以刑法规范为视角[J];江淮论坛;2010年06期

5 周光权;当代刑法理论发展的两个基本向度[J];江海学刊;2004年03期

6 张明楷;新刑法与客观主义[J];法学研究;1997年06期

7 张小虎;;我国当前犯罪动态及其社会安全启示的实证考究[J];江汉论坛;2012年10期

8 劳东燕;;论实行的着手与不法的成立根据[J];中外法学;2011年06期

9 高艳东;规范学视野中预备行为可罚性的反思与重构[J];现代法学;2005年01期

10 梁根林;;预备犯普遍处罚原则的困境与突围——《刑法》第22条的解读与重构[J];中国法学;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云波;;未遂犯的处罚根据——兼谈犯罪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2 周铭川;;片面共犯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陆诗忠;;对我国“犯罪既遂标准说”的反思——“犯罪对象侵害说”之倡导[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刘大元;挪用公款罪共犯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郭超;;关于结果犯未遂形态的几个问题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唐世月,贺志军;中、德污染环境犯罪的若干问题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7 李凌;;结合犯替代包容犯与转化犯的立法可能性探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王洪龙;;试论刑法中正当业务行为的类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付强;;论犯罪特征之间的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尹卫华;王贤文;;论危险犯的积极中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党惠娟;;试论环境犯罪客体的界定及刑法规范的相关完善[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田肇树;陈海宏;;生态文明建设的刑法保障[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田肇树;;汾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刑法应对[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4 郭俊峰;;以社会危害结果判定危险物品肇事罪与非法制造爆炸物罪的定性[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5 李欣;;网络犯罪问题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6 卢建平;叶希善;;犯罪分层与刑法完善[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7 莫洪宪;彭文华;;犯罪特性与我国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以性犯罪为例谈犯罪学研究与我国刑事法律制度的建设[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8 李萍;;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运用——以“抢劫致人死亡”的认定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莫洪宪;彭文华;;犯罪特性与我国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以性犯罪为例谈犯罪学研究与我国刑事法律制度的建设[A];犯罪学论丛(第六卷)[C];2008年

10 王卓;;浅谈企业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防范[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忠;《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视域下私营部门利益冲突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张彩红;竞技体育犯罪法律治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8 李林;危险犯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邓多文;论刑法的合理性解释[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红昌;论财产罪中的占有[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慧玲;论交通肇事罪的认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余家恺;组织犯的诠释基础与刑事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曹俊华;犯罪数额累计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仇晓静;数罪并罚类型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孙凌凤;酌定量刑情节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冯云;刑法中的伪造行为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单莹;玩忽职守型渎职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汪菁菁;破坏监管秩序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李慧敏;聚众犯罪主体刑事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勇;论修正的犯罪构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2 陈兴良;罪刑法定司法化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王政勋;;范畴理论与刑法解释立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4 孙燕山;犯罪构成问题再探讨[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06期

5 杜宇;刑法视域中“理性预期”的初步考察[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刘明祥;;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并非以既遂为模式[J];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7 王志祥,曾粤兴;修正的犯罪构成理论之辨正[J];法商研究;2003年01期

8 李希慧;刑法的论理解释方法探讨[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05期

9 李凤梅;;法律拟制与法律类推:以刑法规范为视角[J];法学杂志;2006年01期

10 托马斯·魏根特;樊文;;刑法未遂理论在德国的发展[J];法学家;2006年04期



本文编号:24546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4546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0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