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论交通肇事中的逃逸行为

发布时间:2017-03-21 17:11

  本文关键词:论交通肇事中的逃逸行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因此,对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犯罪——交通肇事罪有必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而交通肇事后逃逸又是其中具有较大争议性的重难点问题。 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交通肇事逃逸的概述。论及交通肇事逃逸的定义和法律性质两个方面的内容。文章首先介绍了学者们对逃逸定义的不同表述,分别进行分析阐述,指出了《解释》第3条只把逃逸与逃避法律追究相联系所存在的理论缺陷,指明了逃逸应是逃避救助义务并逃避法律责任,即只要行为人逃避救助义务或逃避法律责任均应认定逃逸。逃逸的本质是不作为。其次,指明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性质,认为交通肇事犯罪的行为人在犯罪后逃逸并因而致被害人死亡,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逃逸行为是一种独立于先行肇事行为的独立行为,单独发挥其量刑价值,而且刑法133条区分单纯逃逸行为和致人死亡的逃逸行为。 第二部分论及交通肇事单纯逃逸行为的主客观方面。首先指出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侵害的法益不同于交通肇事罪侵害的法益,交通肇事罪侵害的法益是公共交通安全,而逃逸行为侵害的法益是特定人(即交通事故的被害人)的生命、健康、财产的安全与交通肇事法律责任的及时正确认定与追究。其次,客观方面行为人的逃逸行为必须以先行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并对《解释》第2条第二款(六)项和刑法第133条第二罪刑阶段分类进行区分解释。再次,分析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和《解释》中关于逃逸主体的不当之处,阐明发生交通事故后,不论行为人在交通肇事中的责任大小,只要行为人不履行作为义务而逃逸,均应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罪”。主观方面行为人逃逸的主观心理是故意逃离,即逃避法律责任的追究和救助义务,并对故意逃逸和无意驶离进行了详细区分。 第三部分论及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逃逸”。笔者首先对其中几个概念作一详细分析,依次解释笔者对“逃逸”、“人”及“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解,进而阐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及其构成要件,最后,列举了刑法学界关于“因逃逸致人死亡”法律性质的不同意见,逐一进行分析,指出其中观点的错误和问题所在,强调“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合理性之所在。 第四部分对“因逃逸致人死亡”主客观方面作一详细分析。“因逃逸致人死亡”中“逃逸”侵犯客体既不同于交通肇事罪侵犯客体,也不同于单纯逃逸行为侵犯客体,“因逃逸致人死亡”侵害客体是交通肇事受害人的生命权,故其罪质与交通肇事罪不同,应该定位一种单独罪名。客观方面将逃逸行为分类为三类:(一)交通肇事并未构成犯罪,消极或积极逃逸;(二)交通肇事构成犯罪,消极逃逸;(三)交通肇事构成犯罪,积极逃逸。并分别进行详细分析阐述。主观罪过方面针对理论界关于逃逸致死态度的不同观点,逐一进行分析论证,认为“过失论”的观点合理并列举了个中理由。 第五部分在以上对逃逸的详细分析后建议增设交通肇事逃逸罪。首先分别从刑法原理、刑法原则、司法解释的角度分别论证了现行交通肇事逃逸规定的缺陷,然后对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独立犯罪化从犯罪化的必要性标准、正义性标准、刑法的规制机能和国民的正义诉求方面为其犯罪化寻求根基考量。接着列举国外立法例以借鉴,最后阐明独立犯罪化的具体构想。
【关键词】:交通肇事逃逸 因逃逸致人死亡 犯罪化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924.3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2
  • 引言12-13
  • 第一章 交通肇事逃逸的概述13-21
  • 一、交通肇事逃逸的定义13-16
  • 二、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性质16-21
  • 第二章 “逃逸”主客观方面分析21-27
  • 一、侵犯客体21-22
  • 二、客观方面22-24
  • 三、逃逸主体24-25
  • 四、主观特征25-27
  • 第三章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逃逸”27-33
  • 一、基本解释27-29
  • 二、“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及其构成要件29-30
  • 三、“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性质30-33
  • 第四章 “因逃逸致人死亡”主客观方面分析33-42
  • 一、犯罪客体33-34
  • 二、客观方面34-39
  • 三、主观罪过39-42
  • 第五章 增设“交通肇事逃逸罪”42-51
  • 一、现行交通肇事逃逸规定之缺陷42-45
  • 二、独立犯罪化之根基考量45-47
  • 三、外国立法例之借鉴47-49
  • 四、犯罪化具体构想49-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5
  • 致谢55-56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潘永建;“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罪”立法刍议[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刘艳红;再论交通肇事罪的“因逃逸致人死亡”[J];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黎宏;论交通肇事罪的若干问题——以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为中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侯国云;论交通肇事后逃逸[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02期

5 张波;交通肇事罪“逃逸”的定性分析[J];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年05期

6 于改之;不作为犯罪中“先行行为”的本质及其产生作为义务的条件——兼论刑法第133条“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立法意蕴[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05期

7 黄河;论“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罪名化[J];政治与法律;2005年04期

8 但小红;关于交通肇事罪共犯的认定——兼谈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的理论依据[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彭卫东;交通肇事逃逸问题研究[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本文关键词:论交通肇事中的逃逸行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00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600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d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