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论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

发布时间:2020-11-08 06:58
   极端主义犯罪是我国刑法重点打击的对象之一。尤其在近年来极端主义犯罪所波及的范围和危害的人群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使得我国在打击极端主义犯罪方面的难度有增无减。在立法方面,我国通过《刑法修正案(九)》中增加了诸多有关极端主义犯罪的罪名,而后紧接着出台了《反恐怖主义法》,以加快完善国家法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在依法防范、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上的决心。在我国刑法中,有诸多涉及极端主义的罪名。但无不例外的是,在这些罪名的表述中,“极端主义”均是位于“恐怖主义”之后的。但是《刑法》第120条之四的“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是非常特殊的一条罪名。它仅由极端主义这一要素构成,不再涉及到恐怖主义,是此类犯罪中的“单身汉”。通过对该罪的深入探究,来明确极端主义的定义、实施该罪的方式和辨析相似犯罪,为更好地打击极端主义犯罪行为提供支撑。本文主体部分由三大章节构成。第一章为极端主义犯罪研究背景综述。第一部分界定和厘清的是极端主义的内涵。首先,笔者将极端主义的概念表述如下:个人或者组织,基于某种绝对的、排他的、极限的思想体系的支配,所实施的某种暴力或非暴力的行为。其次笔者对极端主义进行分类,笔者根据常见种类将其分为民族、宗教与政治三种类别。接着笔者从国外极端主义思潮的三次发展入手,结合国际极端主义犯罪概况,再着眼我国极端主义犯罪的客观情况,得知我国所面临的极端主义的危害主要是来自边疆如西藏、新疆等地的民族极端组织和宗教极端组织。特别是至今仍活跃在国际舞台的以“东突”、“藏独”为首的极端势力。第二章是极端主义犯罪的刑法规制及其成效与缺憾。此章节主要结合《刑法》和《反恐怖主义法》中有关极端主义犯罪的规定,从广义的刑法中极端主义犯罪的概念上进行划分,将刑法中可能与极端主义犯罪相关联的法条分为危害国家安全类犯罪、危害公共安全类犯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类犯罪和其他章节规定。在总结好刑法的规定后,笔者总结了我国刑法规制的成效与缺憾。成效有引入了极端主义的概念、初步建成了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罪名体系、体现了打击极端主义犯罪的决心;缺憾是犯罪界定不明确、结构体系不系统、犯罪规制不严密、法律之间无衔接。第三章是笔者对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的罪名进行拆分构析。笔者并没有从犯罪主体、客体以及犯罪主客观方面即犯罪构成四要件亦或是犯罪构成三阶层的角度进行罪名解构,而是将本罪直接从字面上拆分为“利用”、“极端主义”和“破坏法律实施”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笔者论述了利用极端主义的方式,包括煽动群众或者胁迫群众;在第二部分,笔者深入论述了极端主义和极端主义犯罪的特征。我国极端主义犯罪的特征是:第一,以民族、宗教极端主义犯罪为主;第二,犯罪手段灵活多变,朝更加复杂的方向发展;第三,犯罪地域不断扩大,染指周边安宁地区。接着笔者通过对极端主义特征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其与恐怖主义的关系;在第三部分,笔者从法理上解释了“法律”仅指法律和行政法规,避免了扩大化解释。
【学位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924.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极端主义犯罪研究背景综述
    第一节 极端主义界定及分类
        一、极端主义的内涵界定
        二、极端主义的分类
    第二节 极端主义犯罪现状
        一、国外极端主义犯罪现状
        二、我国极端主义犯罪现状
第二章 刑法规制及其成效与不足
    第一节 极端主义犯罪刑法规制
        一、危害国家安全类犯罪
        二、危害公共安全类犯罪
        三、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类犯罪
        四、其他章节规定
    第二节 刑法规制的成效与不足
        一、刑法规制的成效
        二、刑法规制的不足
第三章 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之分析
    第一节 “利用”——利用群众的方式解读
        一、利用方式之煽动群众
        二、利用方式之胁迫群众
    第二节 “极端主义”——极端主义的深入剖析
        一、极端主义和极端主义犯罪的特征
        二、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的关系
    第三节 “破坏法律实施”——法律的准确界定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宏;;《刑法修正案(九)》中有关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的刑事立法——从如何限缩抽象危险犯的成立范围的立场出发[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2 周洪波;;《刑法修正案(九)》新增恐怖犯罪的理解与适用[J];中国检察官;2015年19期

3 皮勇;杨淼鑫;;论煽动恐怖活动的犯罪化——兼评《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相关条款[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4 卢有学;吴永辉;;极端主义犯罪辨析——基础理论与立法剖析[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5 许涛;;对冷战后第三次极端主义浪潮兴起的反思[J];新疆社会科学;2015年01期

6 罗伯特·诺齐克;郭建玲;;极端主义的特征[J];东吴学术;2012年01期

7 潘志平;胡红萍;;“东突”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国际因素[J];西北民族研究;2011年04期

8 张明楷;;实质解释论的再提倡[J];中国法学;2010年04期

9 林丽;;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恐怖主义犯罪及打击对策[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孟庆华;;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的几个构成要件问题探讨[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吕大亮;论刑法中的极端主义[D];武汉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744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8744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0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