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头骗”行为定性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9 09:01
“两头骗”案件的行为模式是行为人在前行为中利用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方式取得对物(动产或不动产)的控制,在后行为中基于对该物的控制,又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方式将该物转换为自己需要的经济利益(一般表现为金钱)。将后行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内容限定在行为人隐瞒自己“无权处分”事实的范围内是对“两头骗”行为外延的限定。在对“两头骗”行为进行刑法定性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即行为的违法性和行为人的责任。第一部分对“两头骗”行为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界定。因为“两头骗”语词本身不是刑法意义上的概念,而是刑法学者对诈骗类案件中较为特殊的一类案件进行的事实上的总结。故在文章的开端,需要对“两头骗”行为模式进行界定,尤其是“骗”的含义进行明确的界定。“两头骗”中的“骗”并非单纯事实上的“骗”,而是与诈骗类犯罪中的“诈骗”一样,有其特定的行为模式,即指行为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对方基于该错误认识而处分财物。第二部分对“两头骗”案件的民事关系进行分析。对“两头骗”行为的刑法定性的第一步是分析其是否具有实质的违法性,有无现实的法益侵害或者有无现实、紧迫的法益侵害危险。而“两头骗”作...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两头骗”行为定性问题的提出
(一)“两头骗”的内涵及行为模式
1.“两头骗”的内涵
2.“两头骗”的行为模式界定
(二)“两头骗”的司法现实处境
二、“两头骗”行为民刑交叉问题研究
(一)“两头骗”行为中物权权属关系分析
1.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与我国司法实践
2.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分析
3.动产物权权属关系分析
4.不动产物权权属关系分析
(二)民刑交叉关系中的概念明晰
1.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被侵权人与刑事法律关系中的被害人
2.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合同标的额与刑事法律关系中的犯罪数额
3.刑事诈骗与民事欺诈辨析
三、“两头骗”行为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刑事推定研究
(一)“两头骗”行为之刑事推定必要性
(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之推定应当是一个综合分析全面考虑的过程
(三)合同诈骗罪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之刑事推定探究
四、“两头骗”行为定性之路径探寻
(一)“两头骗”行为定性的刑法指导原则
1.罪刑法定原则
2.法益保护原则
3.责任主义原则
(二)“两头骗”行为定性的具象化分析
1.“两头骗”行为之前行为犯罪构成分析
2.“两头骗”行为之后行为犯罪构成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之刑事推定——以合同诈骗罪为视角[J]. 严颖婷.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18(01)
[2]财产犯中财产性利益的界定[J]. 李强. 法学. 2017(12)
[3]租车诈骗中的法律适用[J]. 郭晓东,刘轩. 中国检察官. 2017(10)
[4]三角诈骗的类型[J]. 张明楷. 法学评论. 2017(01)
[5]论诈骗罪中的被害人错误认识[J]. 马卫军. 当代法学. 2016(06)
[6]无权处分行为中财产犯罪的性质认定——以“司机盗卖房产案”为切入[J]. 陈伟,谢可君. 西部法学评论. 2016(03)
[7]合同诈骗罪的特殊类型之“两头骗”:定性与处理[J]. 陈兴良. 政治与法律. 2016(04)
[8]被害人怀疑对诈骗罪认定影响研究[J]. 黎宏,刘军强.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5(06)
[9]民事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界分的表达路径[J]. 唐小冬. 理论与改革. 2015(06)
[10]租车抵押获利行为的定性及数额认定[J]. 刘宗武. 中国检察官. 2015(12)
博士论文
[1]合同诈骗罪司法认定研究[D]. 徐静.吉林大学 2011
[2]民刑法关联问题研究[D]. 牛锋.吉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06634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两头骗”行为定性问题的提出
(一)“两头骗”的内涵及行为模式
1.“两头骗”的内涵
2.“两头骗”的行为模式界定
(二)“两头骗”的司法现实处境
二、“两头骗”行为民刑交叉问题研究
(一)“两头骗”行为中物权权属关系分析
1.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与我国司法实践
2.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分析
3.动产物权权属关系分析
4.不动产物权权属关系分析
(二)民刑交叉关系中的概念明晰
1.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被侵权人与刑事法律关系中的被害人
2.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合同标的额与刑事法律关系中的犯罪数额
3.刑事诈骗与民事欺诈辨析
三、“两头骗”行为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刑事推定研究
(一)“两头骗”行为之刑事推定必要性
(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之推定应当是一个综合分析全面考虑的过程
(三)合同诈骗罪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之刑事推定探究
四、“两头骗”行为定性之路径探寻
(一)“两头骗”行为定性的刑法指导原则
1.罪刑法定原则
2.法益保护原则
3.责任主义原则
(二)“两头骗”行为定性的具象化分析
1.“两头骗”行为之前行为犯罪构成分析
2.“两头骗”行为之后行为犯罪构成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之刑事推定——以合同诈骗罪为视角[J]. 严颖婷.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18(01)
[2]财产犯中财产性利益的界定[J]. 李强. 法学. 2017(12)
[3]租车诈骗中的法律适用[J]. 郭晓东,刘轩. 中国检察官. 2017(10)
[4]三角诈骗的类型[J]. 张明楷. 法学评论. 2017(01)
[5]论诈骗罪中的被害人错误认识[J]. 马卫军. 当代法学. 2016(06)
[6]无权处分行为中财产犯罪的性质认定——以“司机盗卖房产案”为切入[J]. 陈伟,谢可君. 西部法学评论. 2016(03)
[7]合同诈骗罪的特殊类型之“两头骗”:定性与处理[J]. 陈兴良. 政治与法律. 2016(04)
[8]被害人怀疑对诈骗罪认定影响研究[J]. 黎宏,刘军强.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5(06)
[9]民事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界分的表达路径[J]. 唐小冬. 理论与改革. 2015(06)
[10]租车抵押获利行为的定性及数额认定[J]. 刘宗武. 中国检察官. 2015(12)
博士论文
[1]合同诈骗罪司法认定研究[D]. 徐静.吉林大学 2011
[2]民刑法关联问题研究[D]. 牛锋.吉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066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906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