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在司法适用中的疑难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3 08:42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逐渐进入高发态势,我国通过制订《刑法修正案(七)》、《刑法修正案(九)》和相关司法解释,对本罪的有关法律适用问题和定罪量刑标准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规定,不断完善并持续打击、惩治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本文以刑法和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为基础,从现状、“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行为类型的认定、“情节严重”的界定等方面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具体司法适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在立足现有法律法规以及典型案例的梳理分析,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对在具体运用中的法律适用情况进行跟踪,对新情况与之前的情况进行比较,并就现行情况下,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个人的理解。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入罪化合理性及其进程
第一节 本罪的入罪化合理性
一、案件数逐年增长
二、数罪并发数多
三、数量惊人
第二节 本罪的犯罪化进程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公民个人信息的定义
第一节 “公民个人信息”概念变迁
一、《刑法修正案(七)》之后的认定状况
二、《刑法修正案(九)》之后的认定状况
三、2017年两高《解释》之后的认定状况
第二节 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
二、具体分析
第三节 理论观点
一、隐私说
二、识别说
第四节 立法空白点
一、未成年人的犯罪信息
二、互联网ip、cookie等信息
三、死者个人信息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行为类型
第一节 非法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
一、“非法”的判断
二、“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认定
第二节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
一、“非法”的判断
二、其他方法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情节严重
第一节 《刑法修正案(九)》的争议
一、理论上的认定方法
二、实务中的认定方法
第二节 2017 年两高《解释》的改进
一、信息类型加数量
二、信息用途
三、违法所得
四、主体身份
五、前科情况
第三节 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
二、具体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谢辞
本文编号:2954679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入罪化合理性及其进程
第一节 本罪的入罪化合理性
一、案件数逐年增长
二、数罪并发数多
三、数量惊人
第二节 本罪的犯罪化进程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公民个人信息的定义
第一节 “公民个人信息”概念变迁
一、《刑法修正案(七)》之后的认定状况
二、《刑法修正案(九)》之后的认定状况
三、2017年两高《解释》之后的认定状况
第二节 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
二、具体分析
第三节 理论观点
一、隐私说
二、识别说
第四节 立法空白点
一、未成年人的犯罪信息
二、互联网ip、cookie等信息
三、死者个人信息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行为类型
第一节 非法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
一、“非法”的判断
二、“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认定
第二节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
一、“非法”的判断
二、其他方法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情节严重
第一节 《刑法修正案(九)》的争议
一、理论上的认定方法
二、实务中的认定方法
第二节 2017 年两高《解释》的改进
一、信息类型加数量
二、信息用途
三、违法所得
四、主体身份
五、前科情况
第三节 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
二、具体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谢辞
本文编号:29546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954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