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的客观有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6 10:41
我国在犯罪中止领域的研究在犯罪中止成立的客观要件以及对中止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这一方面较为粗浅,对于一些特殊的中止行为或者中止行为的质量问题、因果关系问题以及背后本应考量的中止犯立法理由的价值考量尚有不足和欠缺。中止行为本身具有独立的法律性质,不能仅仅将其作为犯罪中止体系的一部分加以看待。对于中止行为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不能一概认定为犯罪,还应当经过紧急避险和期待可能性的检验。此外中止行为根据行为是否终了有着两种不同的分类,针对单纯地放弃行为,我们要求必须是真实彻底地放弃,仅针对当前犯罪行为即可,但是单纯的犯罪对象的转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放弃。另外对于放弃可重复实施的侵害行为的定性也不能一概而论,应当根据行为的法益侵害性程度分层次的加以讨论。在犯罪中止的有效性要件中,首先应当注重“结果的未发生”这一客观前提,“结果的未发生”中的“结果”需要规范地加以判断。在出现介入因素的情况下,要考虑介入因素的异常情况,从而准确判断结果的归属。当涉及到共同犯罪领域中时,中止的有效性要件使得中止制度无法在这一领域发挥其自身价值,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共犯关系的脱离理论来更好地保障部分共犯人的权益,来进一步弥补犯...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中止行为概述
(一)中止行为的理论状况研究
1.大陆法系的理论状况研究
2.英美法系的理论状况研究
3.我国理论状况研究
(二)中止行为的法律性质
(三)中止行为的分类界限争议
二、自动放弃犯罪行为
(一)放弃行为概述
(二)放弃行为的程度界定
1.“放弃”是真实彻底的放弃
2.“放弃”仅针对当前犯罪行为
3.在财产犯罪中转换犯罪对象不属于“放弃”
(三)放弃可重复实施的侵害行为的定性
三、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一)结果未发生
(二)阻止行为的程度界定
1.真挚的努力
2.努力的真挚性
(三)阻止行为与结果未发生的因果关系问题
四、共同犯罪中的中止行为
(一)共同犯罪中止的概念
(二)共同犯罪中止的学说
1.客观说
2.主观说
3.折中说
4.理论评析
(三)共同犯罪中止与共犯关系脱离
1.共同犯罪中止与共犯关系脱离的区分
2.共犯关系脱离的标准
3.共同犯罪中止的制度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止犯减免处罚的根据[J]. 张明楷. 中外法学. 2015(05)
[2]共犯脱离判断基准:规范的因果关系遮断说[J]. 刘艳红. 中外法学. 2013(04)
[3]共同正犯之既遂、脱离与中止——台湾地区“最高法院”2007年台上字第2883号判决评析[J]. 徐育安. 刑事法判解. 2012(01)
[4]俄罗斯刑法中的行为理论研究[J]. 米铁男. 东方法学. 2008(06)
[5]共同犯罪理论中若干争议问题[J]. 马克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6]论犯罪中止的若干争议问题[J]. 林亚刚. 法学评论. 2003(06)
[7]犯罪中止形态若干争议问题的再探讨[J]. 李兰英,林亚刚.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2(05)
[8]论片面共犯的理论基础[J]. 林亚刚,赵慧. 法学评论. 2001(05)
[9]共同犯罪论[J]. 陈兴良. 现代法学. 2001(03)
[10]试论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本质区别──兼谈犯罪中止的立法本意[J]. 李侠.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0(06)
博士论文
[1]中止犯论[D]. 张平.武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60425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中止行为概述
(一)中止行为的理论状况研究
1.大陆法系的理论状况研究
2.英美法系的理论状况研究
3.我国理论状况研究
(二)中止行为的法律性质
(三)中止行为的分类界限争议
二、自动放弃犯罪行为
(一)放弃行为概述
(二)放弃行为的程度界定
1.“放弃”是真实彻底的放弃
2.“放弃”仅针对当前犯罪行为
3.在财产犯罪中转换犯罪对象不属于“放弃”
(三)放弃可重复实施的侵害行为的定性
三、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一)结果未发生
(二)阻止行为的程度界定
1.真挚的努力
2.努力的真挚性
(三)阻止行为与结果未发生的因果关系问题
四、共同犯罪中的中止行为
(一)共同犯罪中止的概念
(二)共同犯罪中止的学说
1.客观说
2.主观说
3.折中说
4.理论评析
(三)共同犯罪中止与共犯关系脱离
1.共同犯罪中止与共犯关系脱离的区分
2.共犯关系脱离的标准
3.共同犯罪中止的制度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止犯减免处罚的根据[J]. 张明楷. 中外法学. 2015(05)
[2]共犯脱离判断基准:规范的因果关系遮断说[J]. 刘艳红. 中外法学. 2013(04)
[3]共同正犯之既遂、脱离与中止——台湾地区“最高法院”2007年台上字第2883号判决评析[J]. 徐育安. 刑事法判解. 2012(01)
[4]俄罗斯刑法中的行为理论研究[J]. 米铁男. 东方法学. 2008(06)
[5]共同犯罪理论中若干争议问题[J]. 马克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6]论犯罪中止的若干争议问题[J]. 林亚刚. 法学评论. 2003(06)
[7]犯罪中止形态若干争议问题的再探讨[J]. 李兰英,林亚刚.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2(05)
[8]论片面共犯的理论基础[J]. 林亚刚,赵慧. 法学评论. 2001(05)
[9]共同犯罪论[J]. 陈兴良. 现代法学. 2001(03)
[10]试论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本质区别──兼谈犯罪中止的立法本意[J]. 李侠.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0(06)
博士论文
[1]中止犯论[D]. 张平.武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604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960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