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互联网金融乱象刑事优先治理政策之反思

发布时间:2021-02-21 17:51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呈现出野蛮式生长与持续性"爆雷"并存的特点。在互联网金融乱象治理中,刑事优先的治理政策副作用较为明显,导致罪刑法定让位于维稳需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演化为新的口袋罪、加剧行政执法惰性、宠惯金融消费投机心理、催生创新创业"寒蝉效应"等。刑事优先治理政策既不符合经济犯罪治理原理,也不利于互联网金融的长远发展。对互联网金融创新过程中越轨行为的治理,应当回归经济犯罪的基本原理,合理平衡市场与干预的关系,将"穿透式"监管理论与实质刑法观相结合,从资金的来源、去向、用途等角度进行实质判断,重新审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正当性,回归行政犯的要件从属性与违法独立性之双阶层关系。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9,21(06)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一、互联网金融及其治理策略的现状梳理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
        1.短期内野蛮式生长与持续性“爆雷”并存
        2.背离金融规律与背离金融创新本质并存
    (二)刑事优先治理策略的现状
        1.非法集资刑事案件数量激增
        2.非法集资犯罪的入罪门槛不断降低
二、互联网金融刑事优先治理政策之反思
    (一)罪刑法定让位于维稳需求
    (二)新的“口袋罪”应运而生
    (三)加剧行政执法惰性
    (四)宠惯金融投机心理
    (五)催生“寒蝉效应”
三、刑事优先治理政策的纠偏
    (一)调整企业越轨行为刑事治理的限度
    (二)融合“穿透式”监管理论与实质刑法观
    (三)适时修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四)回归金融犯罪之行政犯双阶层属性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融市场的“穿透式”监管论纲[J]. 叶林,吴烨.  法学. 2017(12)
[2]避免将行政违法认定为刑事犯罪:理念、方法与路径[J]. 张明楷.  中国法学. 2017(04)
[3]穿透式监管与资产管理[J]. 苟文均.  中国金融. 2017(08)
[4]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与监管[J]. 李爱君.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6(02)
[5]P2P网络借贷犯罪及其刑法治理研究[J]. 刘权.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6]《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解读[J]. 韩耀元,吴峤滨.  人民检察. 2014(09)
[7]德国经济刑法导论[J]. 克劳斯·梯德曼,周遵友.  刑法论丛. 2013(02)
[8]《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J]. 刘为波.  人民司法. 2011(05)
[9]行政刑法性质的科学定位(下)——从行政法与刑法的双重视野考察[J]. 周佑勇,刘艳红.  法学评论. 2002(04)
[10]论金融理论的创新[J]. 曾康霖,虞群娥.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1(06)



本文编号:30447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0447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f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