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在中国的刑事规制:创新、困境与优化
发布时间:2021-03-25 15:38
网络谣言的刑事规制实践表明:较之于网络犯罪的高发态势,网络谣言构成犯罪的比例不高;罪名适用多元化,但又相对集中于诽谤罪、寻衅滋事罪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网络谣言的传播内容和渠道均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实然罪名和应然罪名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运用刑事手段来打击网络谣言,存在理念、制度、技术三个层面的困境。从理念层面看,刑法的谦抑性被搁浅;从制度层面看,刑事立法和司法缺乏体系性思考;从技术层面看,网络空间的"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判断标准不明确。必须站在更高的视野来看待网络谣言治理模式的优化,应该从两个层次展开:第一层次是区分法律之内和法律之外;第二层次是在法律之内区分刑法之内与其他法律规范。
【文章来源】:中国监狱学刊. 2020,35(05)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涉网络谣言刑事案件数量变化图
从网络谣言的传播渠道来看,新型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网络谣言传播的主要平台,有30件案件是利用微信进行传播的。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有2件案件是通过专业的网络推手公司来传播谣言的(见图3)。通过分析裁判文书,我们发现一个现象:法官对于行为人通过微信、QQ群进行谣言传播与通过论坛进行谣言传播没有特别区分。可是我们都知道,它们之间的差异性是存在的,且这种差异性又直接影响“公共性”的认定。图3:网络谣言传播渠道图
图2:网络谣言涉刑事罪名分布图从网络谣言的传播内容看,以攻击个人或企业为造谣内容的最多,有33件,占42%。其他的还有:炒作的有8件,占10%;政治谣言的有11件,占14%;攻击政府的有8件,占10%;捏造夸大灾害事故的有6件,占8%;煽动危害公共安全的有5件,占6%;邪教迷信的有8件,占10%(见图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网络犯罪立法的体系性评价与反思[J]. 王华伟. 法学杂志. 2019(10)
[2]网络谣言的刑法规制探究[J]. 储槐植,李梦.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9(01)
[3]我国网络犯罪发展及其立法、司法、理论应对的历史梳理[J]. 于志刚,吴尚聪. 政治与法律. 2018(01)
[4]网络时代言论自由的刑法边界[J]. 刘艳红. 中国社会科学. 2016(10)
[5]寻衅滋事罪规制散布“虚假信息”行为的可行性分析[J]. 江奥立.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6(02)
[6]言论自由与刑事犯罪[J]. 张明楷. 清华法学. 2016(01)
[7]刑法适用应遵循宪法的基本精神——以“寻衅滋事”的司法解释为例[J]. 张千帆. 法学. 2015(04)
[8]网络谣言如何扰乱了公共秩序?——兼论网络谣言型寻衅滋事罪的理解与适用[J]. 卢恒飞. 交大法学. 2015(01)
[9]“双层社会”与“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认定标准[J]. 于志刚,郭旨龙.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4(03)
[10]全媒体时代与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制裁思路[J]. 于志刚. 法学论坛. 2014(02)
硕士论文
[1]利用信息网络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行为刑法规制研究[D]. 卢恒飞.华东政法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099915
【文章来源】:中国监狱学刊. 2020,35(05)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涉网络谣言刑事案件数量变化图
从网络谣言的传播渠道来看,新型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网络谣言传播的主要平台,有30件案件是利用微信进行传播的。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有2件案件是通过专业的网络推手公司来传播谣言的(见图3)。通过分析裁判文书,我们发现一个现象:法官对于行为人通过微信、QQ群进行谣言传播与通过论坛进行谣言传播没有特别区分。可是我们都知道,它们之间的差异性是存在的,且这种差异性又直接影响“公共性”的认定。图3:网络谣言传播渠道图
图2:网络谣言涉刑事罪名分布图从网络谣言的传播内容看,以攻击个人或企业为造谣内容的最多,有33件,占42%。其他的还有:炒作的有8件,占10%;政治谣言的有11件,占14%;攻击政府的有8件,占10%;捏造夸大灾害事故的有6件,占8%;煽动危害公共安全的有5件,占6%;邪教迷信的有8件,占10%(见图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网络犯罪立法的体系性评价与反思[J]. 王华伟. 法学杂志. 2019(10)
[2]网络谣言的刑法规制探究[J]. 储槐植,李梦.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9(01)
[3]我国网络犯罪发展及其立法、司法、理论应对的历史梳理[J]. 于志刚,吴尚聪. 政治与法律. 2018(01)
[4]网络时代言论自由的刑法边界[J]. 刘艳红. 中国社会科学. 2016(10)
[5]寻衅滋事罪规制散布“虚假信息”行为的可行性分析[J]. 江奥立.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6(02)
[6]言论自由与刑事犯罪[J]. 张明楷. 清华法学. 2016(01)
[7]刑法适用应遵循宪法的基本精神——以“寻衅滋事”的司法解释为例[J]. 张千帆. 法学. 2015(04)
[8]网络谣言如何扰乱了公共秩序?——兼论网络谣言型寻衅滋事罪的理解与适用[J]. 卢恒飞. 交大法学. 2015(01)
[9]“双层社会”与“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认定标准[J]. 于志刚,郭旨龙.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4(03)
[10]全媒体时代与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制裁思路[J]. 于志刚. 法学论坛. 2014(02)
硕士论文
[1]利用信息网络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行为刑法规制研究[D]. 卢恒飞.华东政法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0999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099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