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隐瞒接触史、症状进入公共场所定罪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6 04:24
  由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之间存在竞合关系,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存在"口袋罪"的嫌疑,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下隐瞒接触史、症状进入公共场所的定罪变得尤为复杂。借助基于2010—2019年中级以上法院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决建构的定罪模型,可更具有操作性地预测隐瞒接触史、症状进入公共场所的定罪。经"危害公共安全"回归模型的预测可知,行为客观上危害了公共安全,不涉嫌适用"口袋罪";经定罪模型预测,若存在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或过失,行为可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或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据此,隐瞒接触史、症状进入公共场所的定罪取决于如何界定罪过形式。隐瞒接触史、症状或拒不执行防控措施的故意不等于危害公共安全之故意,应根据客观方面类型化罪过形式。由于行为客观上危害了公共安全,应先判断有无危害公共安全故意或过失,进而考虑能否认定(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若无危害公共安全的罪过,再考虑评价为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由于交叉竞合的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法定刑大体一致,使妨害传染病防治罪适用的可能性更大。 

【文章来源】:法学.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0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危险方法”[J]. 陆诗忠.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05)
[2]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司法适用的微观透视--以构建本罪统一的裁判规则为中心[J]. 叶锋.  法律适用. 2017(03)
[3]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过度适用检讨[J]. 樊建民.  法商研究. 2016(04)
[4]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件定性问题研究[J]. 党静.  法学杂志. 2015(08)
[5]社会治理“过度刑法化”的法哲学批判[J]. 何荣功.  中外法学. 2015(02)
[6]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形态辨析[J]. 付晓雅.  法学. 2014(10)
[7]公众舆论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扩张适用[J]. 徐光华.  法学家. 2014(05)
[8]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危险方法的“二元制”判断[J]. 陈晨.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4(04)
[9]口袋罪的时代变迁、当前乱象与消减思路[J]. 于志刚.  法学家. 2013(03)
[10]口袋罪的法教义学分析: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为例[J]. 陈兴良.  政治与法律. 2013(03)



本文编号:31607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1607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1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