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定减轻适用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酌定减轻适用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均衡”两字在刑法中常有一席之地。总则中罪刑相适原则,分则中罪与刑的具体规定,都是罪刑均衡的具体体现。“罪当其罚,罚当其罪”为其在刑法语系中的经典表述,“重重而轻轻,则刑至而事生,国削”,均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实现均衡却又是一个很微妙的概念,“它容易将我们的注意力集中于最终的结果而不必考虑形成这一结果的过程。”1对刑法中的罪刑而言,立法者划定度量衡,司法者斟酌适用,规则一旦划定,司法并不能忤逆立法肆意量刑。然世间万事,无奇不有,法律也难周全。念于此,立法者在法律上为司法者开个“口子”,这个“口子”便是酌定减轻制度。何为“酌定”?国人讲究恰到好处,“斟酌”两字可见一斑。“斟”乃倒酒、“酌”乃饮酒,不满不亏,恰到好处。“酌定”便取自“斟酌之后再议”的含义。罪刑法定包涵罪之法定,也包涵刑之法定,刑法中法定刑的设置往往能保证罪刑的均衡。可在情理法冲突情况下,众人在定罪量刑上莫衷一是,法官量刑拿捏不稳,罪刑均衡出现倾斜。此时酌定减轻制度成为司法公正的“救命稻草”,契合理论,挽救舆论。从严格的罪刑法定上来看,制度不得不说是一项突破。然如此好的一项制度,适用却十分鲜见,研究资料也并不详实,零散于单个案例之间。今互联网的司法公开,为酌定减轻的研究提供了较多的样本。既然是司法制度,我们就应该以实证的眼光进行分析评估。既然是动态的适用,我们就应该以动态的方法进行历史研究。于是,本研究的方法便跃然纸上。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注意到,97年刑法的修改,使广为适用的酌定减轻大幅凋敝。究其原因,立法权天性限制司法权,自然希望酌定减轻适用“少少益善”,如此,其在罪刑均衡中所发挥的作用就被极大的抑制了。酌定减轻的适用陷入了尴尬境地,一方面,立法的限缩使其难以实现自身价值,平衡个案、反馈立法的作用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其文本中的“特殊情况”依然宽泛,具有高度概括性、抽象性,本给司法人员裁量权。但由于种种原因,适用谨小慎微导致适用远远少于预期,显得尤为鸡肋。好在聊胜于无,可见的司法裁量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研究样本,代表性十足。本文将分三部分对其进行阐述。第一部分,对酌定减轻进行简单的梳理,通过对“酌定减轻”在词源上与理论上的梳理,对其历史发展与逻辑主线进行大致的铺垫与了解,“酌定”并非突然出现的新生事物,新中国刑法典常出现其概念。而“酌定”本身便含自由裁量的寓意于其中。第二部分,对酌定减轻的存在的现实难题进行总结,分析其立法所造成的困境,实践中空白条款的适用困难,酌定减轻存在的价值应该是什么,以及其未来的实现价值的制度设计。第三部分,对酌定减轻进行分析,结合第二部分提出的理论问题,切实的看待法官的判例是如何对酌定减轻进行解释的。如何理解特殊情况,如何理解法定刑以下,并对其对应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的分析,在科学的方式上进行解读。最后一部分,将视野重新定位中国实际,寻觅其过去、现在及未来,对存在的实体与程序问题提出具体建议。实际上,自许霆案中,酌定减轻虽然引发了一定的关注,但仍然缺乏研究与讨论。本文力图还原一种真相,酌定减轻制度本身并非破坏罪刑法定原则的类推,而是符合罪刑法定,以填补法律漏洞。在判决书公开成为必然要求,详实化成为当然趋势的今天,利用案例指导制度充分实现酌定减轻的作用将有利于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酌定减轻 实证研究 量刑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4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s4-9
- 导言9-17
- 一、研究背景9-10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10
- 三、研究现状综述10-17
- 第一章 适用酌定减轻的现实谜题17-27
- 第一节 困境:定位尴尬如同鸡肋17-20
- 一、酌定减轻在司法适用上的困局17-18
- 二、造成困局之原因分析18-20
- 第二节 谜题:适用困难的模糊条款20-24
- 一、“特殊情况”的理解21-23
- 二、适用程序的解读23-24
- 第三节 反思:酌定减轻之正当性24-27
- 一、契合罪刑法定24-25
- 二、实现罪刑均衡25-26
- 三、转变重刑思想26-27
- 第二章 酌定减轻适用的定量分析27-42
- 第一节 对象、方法及理论27-29
- 一、酌定减轻的研究对象27-28
- 二、分析方法及框架28-29
- 第二节 酌定圈与法定圈:最高院法官对酌定减轻的理解29-33
- 一、法官对“特殊情况”的理解并不局限于政治情况29-30
- 二、酌定情节的定量分析30-33
- 第三节 何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法官的正面解释及反面解读33-39
- 一、正面的解释:酌定减轻适用的情况概述33-38
- 二、反面的解读:适用过但未核准的案件38-39
- 第四节 何为法定刑以下:判决书会说话39-42
- 第三章 酌定减轻之于中国法治42-51
- 第一节 复仇杀人: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酌定减轻42-44
- 一、复仇杀人处理体现礼法冲突42-43
- 二、复仇杀人处理之借鉴43-44
- 第二节 罪刑均衡:酌定减轻之于中国刑法44-47
- 一、纠正已适用案件中所存在的不均衡45-46
- 二、刑法中尚存的罪刑不均衡46-47
- 第三节 发展变革:现行酌定减轻的完善47-51
- 一、用判例明晰实体要件47-49
- 二、化繁为简革新程序49-51
- 参考文献51-55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5-56
- 后记56-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守芬,汪明亮;试论罪刑均衡的功能性蕴涵[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05期
2 张小虎;罪刑均衡蕴意探究[J];现代法学;2002年06期
3 张胜英;罪刑均衡的历史性考察——罪刑均衡价值观的嬗变[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刘守芬,方泉;罪刑均衡的立法实现[J];法学评论;2004年02期
5 余其营;罪刑均衡价值观的嬗变探源[J];宿州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倪业群;陈祖权;;罪刑均衡的司法实现[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7 孙运梁;;一种博弈分析:试论罪刑均衡对“严打”之“从重”的制约[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杨俊;;罪刑均衡的价值蕴涵[J];运城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陈兴良;罪刑均衡的立法确认[J];检察理论研究;1996年05期
10 刘守芬,汪明亮;试论罪刑均衡系统[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淑彬;;渎职罪罪刑均衡的实证分析[A];赣台法学论坛文集——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年会(2011年)[C];2011年
2 陈远平;关超;;“醉驾”入刑之罪刑均衡研究——以“醉驾”入刑司法解释之条文设计为视角[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韩 强 蔡 伟;罪刑均衡的理解与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4年
2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 教授 徐松林;程序正义 罪刑均衡[N];人民法院报;2013年
3 湖北省行政学院政法系教授 黄金桥;惩治腐败需要罪刑均衡思维[N];检察日报;2014年
4 张明楷 清华大学法学院;依点的理论处理罪刑均衡与预防犯罪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慧真;论罪刑均衡的立法和司法完善[D];厦门大学;2009年
2 付明明;罪刑均衡原则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 赵涛;罪刑均衡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满人源;论罪刑均衡观[D];四川大学;2007年
5 孙冉冉;罪刑失衡的司法纠偏[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余政;酌定减轻适用实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7 王颖;罪刑均衡原则的确立与实现[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8 何艳玲;论罪刑均衡[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赵亮;论罪刑均衡原则的价值与实现[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陈志文;罪刑均衡原则的理论与实践[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酌定减轻适用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9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19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