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户盗窃”研究
本文关键词:“入户盗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入户盗窃行为比普通盗窃行为具有更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体现在它不仅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还侵犯了住宅权,并对公民的人身安全、隐私权等权利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更应当受到严格的规制。我国《刑法修正案(八)》结合现实背景,将“入户盗窃”作为一种独立的盗窃罪行为类型规定进刑法条文,取消了其数额和次数的限制。在立法对盗窃罪作出修正之后,刑法理论界对“入户盗窃”相关问题的认识众说纷纭,司法实践中关于“入户盗窃”的认定也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这使得入户盗窃行为的公正司法处理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入户盗窃”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除去导言和结语,本文正文共包括四章内容:第一章探讨“入户盗窃”中“户”的界定。首先,简单介绍中外住宅文化和“户”的立法概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评析。其次,根据司法解释和现有理论,对“户”的基本概念和本质特征进行阐释,并通过对与“户”相关的几组概念进行辨析来加深对“户”的理解。最后,对无人居住的住宅、合租房与群租房、商住两用房几个特殊的场所进行了分析和认定,以便更好地对“户”的范畴进行界定。第二章探讨“入户盗窃”中“入户”的认定。从“入户”的主观评价、客观特征以及“入户盗窃”中的“入户”与其他犯罪中入户行为的比较三个方面对“入户盗窃”中“入户”的认定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其中,“入户”的主观评价包括行为人“入户”的主观意图及其对“户”的认知两方面;“入户”的客观特征表现为“入户”的非法性和几种客观行为方式;之后与“非法侵入住宅罪”中的侵入他人住宅行为以及“入户抢劫”中的“入户”进行了比较。第三章探讨与“入户盗窃”相关的两个理论问题:入户行为与盗窃行为的关系和“入户盗窃”的犯罪形态。第一个问题的探讨主要包括研究入户行为的性质和分析两者关系两个方面。而“入户盗窃”的犯罪形态研究主要围绕既遂、预备、未遂和中止四种形态展开。第四章探讨“入户盗窃”与其他犯罪行为交叉时的司法认定。该章主要讨论了三种最为典型的“入户盗窃”与其他犯罪行为交叉的情况,分别是“入户盗窃”与“非法侵入住宅罪”的竞合、“入户盗窃”的转化问题以及入户盗窃行为与盗窃罪其他客观行为方式之间的交叉关系。在对上述情况进行分析时,着重探讨了这几种情况的司法认定问题。
【关键词】:户 入户 入户盗窃 司法认定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4.3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导言8-12
- 一、选题背景8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8-9
- 三、文献综述9-11
- 四、主要研究方法11-12
- 第一章“入户盗窃”中“户”的界定12-22
- 第一节 中外“户”文化之比较12-16
- 一、外国“户”文化12-14
- 二、中国“户”文化14-15
- 三、中外“户”文化之比较评析15-16
- 第二节“户”的范畴之界定16-22
- 一、“户”的基本概念及本质特征16-17
- 二、与“户”相关的几组概念之辨析17-19
- 三、几个特殊场所的认定19-22
- 第二章“入户盗窃”中“入户”的认定22-29
- 第一节“入户”的主观评价22-24
- 一、“入户”的主观意图22-23
- 二、行为人对“户”的认知23-24
- 第二节“入户”的客观特征24-26
- 一、“入户”的非法性24-25
- 二、“入户”的客观行为方式25-26
- 第三节“入户盗窃”的“入户”与其他犯罪中入户行为的比较26-29
- 一、与“非法侵入住宅罪”中侵入他人住宅行为的比较26-27
- 二、与“入户抢劫”中“入户”的比较27-29
- 第三章“入户盗窃”相关理论问题探讨29-36
- 第一节 入户行为与盗窃行为的关系29-31
- 一、入户行为的性质29-30
- 二、入户行为与盗窃行为的关系30-31
- 第二节“入户盗窃”的犯罪形态31-36
- 一、“入户盗窃”的既遂形态31-33
- 二、“入户盗窃”的预备形态33-34
- 三、“入户盗窃”的未遂形态34-35
- 四、“入户盗窃”的中止形态35-36
- 第四章“入户盗窃”与其他犯罪行为交叉的司法认定36-48
- 第一节“入户盗窃”与“非法侵入住宅罪”的竞合36-37
- 第二节“入户盗窃”的转化问题37-41
- 一、“入户盗窃”转化的主体条件37-38
- 二、“入户盗窃”转化的主观条件38
- 三、“入户盗窃”转化的客观条件38-41
- 第三节 入户盗窃行为与盗窃罪其他客观行为方式间的交叉关系41-48
- 一、携带凶器入户盗窃41-43
- 二、多次入户盗窃43-45
- 三、入户盗窃达到数额较大45-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2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2-53
- 后记53-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利文;李海梅;;论“多次盗窃行为”罪与非罪的认定[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08期
2 宋玉彬;杨晓君;;新时期大学生盗窃行为的心理分析与对策[J];学理论;2012年24期
3 刘泽江;;扒窃行为的特征与认定刍议[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9期
4 韩梅;;新型盗窃行为探析[J];辽宁警专学报;2013年01期
5 王兴家;大学生盗窃行为及其心理透视[J];青年探索;1996年03期
6 ;多次实施同种盗窃行为该如何定罪[J];人民检察;2008年20期
7 李璐;张德嵩;;入户盗窃行为的认定[J];中国检察官;2013年04期
8 陈军;由“单位组织实施盗窃行为”引起的法律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丁彩霞;;单位盗窃行为的认定与处理——以个案为例展开[J];法制与社会;2008年35期
10 曾姗姗;王耀升;;关于使用盗窃行为入罪化的立法思考[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孝晖;;重复盗窃行为数额累计计算之法理分析[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2辑)[C];2008年
2 亢明;齐咏华;冯稚强;;精神病人盗窃行为特征与责任能力相关性分析[A];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暨二○○八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张远萍;袁瑛;;试论贵州犯罪隐语的类型和特点[A];贵州省科学技术优秀学术论文集(2004年度)[C];2004年
4 甘小凡;;盗窃罪的若干问题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4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继峰;本案中的两部分行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N];江苏法制报;2007年
2 朱建中 王宇;受过刑罚的盗窃行为不应算“盗窃三次”[N];江苏法制报;2014年
3 李作龙 汪进;重复盗窃行为的犯罪数额如何认定[N];江苏经济报;2006年
4 陈鹏飞;母亲张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N];人民法院报;2005年
5 北京市检察院 苗生明邋熊正;如何理解“多次盗窃”的司法解释规定[N];检察日报;2007年
6 郑琳;多次盗窃未经处理数额应当累计[N];检察日报;2003年
7 董学武;未实施盗窃行为为何构成盗窃既遂[N];西部法制报;2005年
8 李建军;“二次盗窃”案件中盗窃数额应否累加[N];人民公安报;2008年
9 覃友谋;销赃已定罪量刑 盗窃还能否处罚[N];法治快报;2009年
10 重庆市潼南县人民检察院 邓德兵;处罚惯偷重在考量侵财类盗窃行为[N];检察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大伟;盗窃罪定罪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入户盗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25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22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