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文物交易中的诈骗犯罪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7 10:17
  文物交易是一个“讲眼力”的行当,“不打假”、“不保真”、“出售赝品不算骗”的交易行规往往与诈骗犯罪发生形式上的冲突;主观性较强的文物鉴定导致对文物客观情况的判断出现疑难。文物交易的特殊性导致司法机关鲜有将文物交易中出售“赝品”行为认定为诈骗犯罪的情形。文物作为人类历史传承下来的珍贵物质遗存,因而我国对于文物交易采取限制的态度。明确合法文物交易的范围是正确归责的基础,即个人所有的,可移动文物中的民间文物可依法进行交易。对于文物诈骗入罪的一般认定,应当运用推定的方法,通过交易前后阶段所表现的客观外化事实判断文物出售者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文物交易中包括“不作为”的欺骗手段。通过行为人和被害人“双重判断视角”分析,即结合较低的“保证人”义务以及社会相当性进行判断;被害人能否引发认识错误,应遵循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将一般人观念放入个案中进行考量。结合不同交易地点以及被害人过错,具体考虑被害人陷入认识错误的“程度”;财产损失的认定范围仅限于民间文物和谎称国有文物的赝品,不包括国有文物。在此基础上依据鉴定的方法判断文物真伪;从文物鉴定的主体、方法、程序等方面解决真伪鉴定的疑难问题。对于文物诈骗中的...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诈骗犯罪及其在文物交易中的认定疑难
    1.1 诈骗犯罪及其基本构造
        1.1.1 诈骗犯罪的内涵
        1.1.2 诈骗犯罪的基本构造
    1.2 文物及合法文物交易的范围
        1.2.1 文物的概念与种类
        1.2.2 合法文物交易的范围划定
    1.3 文物交易中诈骗犯罪的认定疑难
        1.3.1 文物交易的“行业规则”
        1.3.2 “行业规则”与诈骗犯罪的形式冲突
        1.3.3 文物真伪鉴定的疑难与失范
第二章 文物交易中诈骗犯罪的一般认定规则
    2.1 文物交易中“非法占有目的”的合理认定
        2.1.1 诈骗犯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一般内涵
        2.1.2 “非法占有目的”在文物交易中的特殊性
        2.1.3 文物诈骗犯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规则
    2.2 文物交易中“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合理认定
        2.2.1 诈骗犯罪中“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一般内涵
        2.2.2 文物交易中“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特殊性
        2.2.3 行为人与被害人认识的双重判断视角
    2.3 文物交易中被害人“陷入认识错误”的合理认定
        2.3.1 诈骗犯罪中“陷入认识错误”的一般内涵
        2.3.2 文物交易中的真伪混杂与“陷入认识错误”的特殊性
        2.3.3 被害人“陷入认识错误”在不同文物交易场所中的认定
        2.3.4 文物交易中的“博弈”心理与“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物”的认定
    2.4 文物交易中被害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合理认定
        2.4.1 诈骗犯罪中“造成财产损失”的一般内涵
        2.4.2 “造成财产损失”在文物交易中的特殊性
        2.4.3 文物诈骗犯罪中“造成财产损失”的认定规则
    2.5 文物交易中“文物真伪”的合理认定
        2.5.1 文物真伪的判断标准
        2.5.2 文物真伪鉴定的规范化与科学化
第三章 文物交易中诈骗犯罪的特殊形态及其认定规则
    3.1 文物诈骗犯罪的转化犯形态及其司法认定
        3.1.1 文物交易中“诈骗+暴力”的实践现象
        3.1.2 文物诈骗犯罪中“转化型抢劫”的司法认定
    3.2 文物诈骗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及其司法认定
        3.2.1 文物交易中骗局被“识破”的实践现象
        3.2.2 文物诈骗被“识破”中所涉及的未完成形态
        3.2.3 文物诈骗犯罪中未完成形态的司法认定
    3.3 文物诈骗犯罪的共犯形态及其司法认定
        3.3.1 文物交易中多人“做局”的实践现象
        3.3.2 文物诈骗犯罪中主、从犯的区分问题
        3.3.3 文物诈骗犯罪集团及其首要分子的认定问题
    3.4 文物诈骗犯罪的罪数形态及其司法认定
        3.4.1 文物诈骗犯罪所涉及的罪数形态
        3.4.2 文物诈骗犯罪中法条竞合及其司法处理
        3.4.3 文物诈骗犯罪中想象竞合及其司法处理
        3.4.4 文物诈骗犯罪中牵连竞合及其司法处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合同诈骗罪行为类型的边缘问题[J]. 张明楷.  东方法学. 2020(01)
[2]财产犯罪法律规定的比较分析——以日本、德国、中国刑法为对象[J]. 李强.  法学评论. 2019(06)
[3]诈骗罪中被害人认识错误的认定[J]. 段莉军.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5)
[4]民事欺诈和刑事欺诈的界分[J]. 陈兴良.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9(05)
[5]论事后抢劫罪[J]. 桥爪隆,王昭武.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9(05)
[6]对中止犯中“自动性”的再追问[J]. 陆诗忠.  法学. 2019(08)
[7]恶势力犯罪研究[J]. 陈兴良.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9(04)
[8]盗墓犯罪集团及其首要分子的司法认定[J]. 敦宁,李昊天.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9(03)
[9]竞合论视角下盗窃罪与诈骗罪的界分[J]. 潘星丞.  政治与法律. 2019(07)
[10]“三角诈骗”的法理质疑与实践批判[J]. 杨兴培.  东方法学. 2019(04)

硕士论文
[1]治理民间文物虚假鉴定的法律对策研究[D]. 雷博慧.兰州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3893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3893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c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