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间接正犯概念的否定性清理

发布时间:2017-07-27 17:00

  本文关键词:间接正犯概念的否定性清理


  更多相关文章: 间接正犯 区分制 理论根基 清理


【摘要】:间接正犯是在区分制的语境预设之下的概念,其产生是基于当时特殊立法的结果,与单一制的立法方式是格格不入的。间接正犯最初是以"替补者"的身份出现,起到了弥补处罚漏洞的作用,但是随着犯罪共同说、责任共犯论和极端从属性说的式微,间接正犯已经没有生存的空间,间接正犯的各种类型完全可以交由其他概念加以解决。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关键词】间接正犯 区分制 理论根基 清理
【分类号】:D924.11
【正文快照】: 间接正犯是将他人作为犯罪的工具实现犯罪目的的犯罪形态。间接正犯是一个古老的刑法概念,自从出现就在刑法理论中占据重要位置,不计其数的刑法学家投身于间接正犯的研究,但即使是间接正犯的概念这样的基础性问题,学者的意见也多有不同,这就造成了理论研究上的繁荣,实践操作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洪兵;;最小从属性说与极端从属性说批判——兼质疑王昭武先生倡导的最小从属性说[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锦;;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以不同犯罪论体系的比较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高仕银;;罪刑法定明确性原则的本土化进路——以域外明确性判断标准考察为基础的展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黑静洁;;反思客观归责[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4 徐岱;刘佩;;论犯罪分层理论的立法走向——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视角[J];北方法学;2010年05期

5 张波;;论追诉时效的溯及力[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陈惠馨;;1532年《卡洛林那法典》与德国近代刑法史——比较法制史观点[J];比较法研究;2010年04期

7 罗嘉司;王明辉;;竞技致损行为的正当化根据及刑罚边界[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8 邢彦明;;犯罪要素体系化比较[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王子晏;;保险诈骗罪与保险法不可抗辩条款的关系及法律适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于小川;;诈骗行为、陷入错误与处分行为之因果关联[J];武陵学刊;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牧;;犯罪概念:刑法之内与刑法之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李怀北;王树茂;;刑法谦抑主义指导下的刑事政策观[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白云飞;规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郭磊;量刑情节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锦;环境法律责任与制裁手段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李林;危险犯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董文蕙;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基本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蔡军;想象竞合犯理论的批判与重构[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e,

本文编号:582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582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e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