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我国可移动文物保护的法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7 14:01

  本文关键词:我国可移动文物保护的法律制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可移动文物 文物法 法律保护


【摘要】:可移动文物的法律保护就是通过法律的制定和完善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物保护法律体系,以加强对现阶段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可移动文物具有唯一性的特征,即使是同一创造者的两件相同作品,由于其流传方式和继承者的不同,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也完全不相同,因此可移动文物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可移动文物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历来是各种文物犯罪的重灾区,但是因其构成种类复杂,保护方式多样,理论研究滞后等导致了现阶段我国的可移动文物保护体系尚不健全。因此,系统研究国内外可移动文物保护的法律制度,详细分析现阶段可移动文物保护法律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当代可移动文物保护法律体质的完善方式,不仅能够丰富和发展与可移动文物保护相关的法学理论,为其他文物保护部门的法律保护理论的发展挖掘新的创新点,而且可以为我国可移动文物法律保护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紧扣“可移动文物保护”这一主题,通过研究我国从古至今可移动文物保护法律制度的发展与沿袭,分析我国现阶段可移动文物保护的立法现状及制度特点,对比国外可移动文物保护的法律制度,探讨我国现阶段保护法律体制中存在的弊端,提出笔者认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式。笔者遵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立足于理论探讨与实践分析,并通过纵向和横向的对比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力求可以全面且深入地分析现阶段的可移动文物保护的法律制度,揭示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事物的正确发展方向。
【关键词】:可移动文物 文物法 法律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1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5
  • 1.1 选题背景和缘由8-9
  • 1.1.1 选题背景8
  • 1.1.2 选题缘由8-9
  • 1.2 概念界定9-11
  • 1.3 研究现状11-14
  • 1.4 研究意义14
  • 1.5 研究方法14-15
  • 1.6 创新点15
  • 第2章 我国可移动文物保护法律制度历史发展进程15-20
  • 2.1 中国古代的可移动文物保护的法律制度15-16
  • 2.2 民国时期可移动文物保护的法律制度16-18
  • 2.3 新中国初期可移动文物保护的法律制度18-20
  • 第3章 我国可移动文物法律保护的现状20-31
  • 3.1 我国可移动文物法律保护的现状20-25
  • 3.1.1 我国文物保护的法律原则20-23
  • 3.1.2 国家可移动文物保护立法现状23-24
  • 3.1.3 地方可移动文物保护立法现状24-25
  • 3.2 我国当前可移动文物保护法律制度25-31
  • 3.2.1 可移动文物管理制度25-27
  • 3.2.2 可移动文物流通制度27-29
  • 3.2.3 侵犯可移动文物相关规定的法律责任29-31
  • 第4章 我国当前可移动文物法律保护制度中存在的缺陷31-37
  • 4.1 可移动文物管理制度上的缺陷31-34
  • 4.1.1 可移动文物认定标准不规范31-32
  • 4.1.2 欠缺可移动文物的个人交接责任制度32-33
  • 4.1.3 可移动文物定期普查制度不健全33-34
  • 4.2 可移动文物流通制度上的缺陷34-36
  • 4.2.1 缺少可移动文物禁止出境后的后续规定34
  • 4.2.2 民间文物收藏缺乏登记和鉴定制度34-35
  • 4.2.3 可移动文物交易中监管重点不明确35-36
  • 4.3 侵犯可移动文物相关规定的法律责任上的缺陷36-37
  • 4.3.1 刑事责任有欠缺36
  • 4.3.2 行政责任的规定得不到有效监督36-37
  • 第5章 国外可移动文物法律保护概况37-41
  • 5.1 意大利可移动文物保护法律制度37-38
  • 5.2 法国可移动文物保护法律制度38-39
  • 5.3 日本可移动文物保护法律制度39-41
  • 第6章 我国可移动文物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41-47
  • 6.1 明确我国可移动文物法律保护的基本原则41-42
  • 6.1.1 保护可移动文物真实性是最基本的原则41
  • 6.1.2 坚持合理利用与监督原则41-42
  • 6.2 完善我国可移动文物法律保护体系的构建42-44
  • 6.2.1 坚持科学的态度,,完善相关的法律规范42
  • 6.2.2 增强可移动文物保护法律的可操作性42-43
  • 6.2.3 构建“金字塔”式的可移动文物法律保护体系43-44
  • 6.3 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可移动文物保护的基本制度44-46
  • 6.3.1 建立可移动文物管理中个人的责任制度44
  • 6.3.2 完善可移动文物定期普查制度44-45
  • 6.3.3 建立民间可移动文物登记制度45-46
  • 6.4 加大可移动文物的宣传,积极鼓励群众参与可移动文物的法律保护46
  • 6.5 更新可移动文物保护的教育体制,培养复合型人才46-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0
  • 致谢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玉媛;周耀林;赵亚茹;;论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档案学研究;2010年03期

2 李玉雪;;应对文物危机的路径选择——以国内法和国际法对文物的保护为分析框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3 张国超;刘双;;中外文化遗产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戴雄;抗战时期中国文物损失概况[J];民国档案;2003年02期

5 舒连响;;试论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政府作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李骥;;对文物保护的四条建议[J];价格与市场;2004年03期

7 赵杰;中国历代文物保护制度述略[J];考古与文物;2003年03期

8 刘愫贞;法律语言的渊起及演变风格的跨越性特征[J];宁夏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9 陈肖寒;;民国初年逊清岁费问题初探(1912—1916)[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田永福;关于建立民间收藏文物登记制度的若干思考[J];四川文物;2005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颖;关于流失文物返还的法律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朱晓娟;我国文物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与思考[D];苏州大学;2006年

3 刘红兵;论文物保护法的物权规定及其完善[D];山东大学;2008年

4 熊丽;论外流文物的跨国追索[D];苏州大学;2012年

5 谷岩;论我国文物保护的立法现状及完善[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492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0492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7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