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运动员权利保障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0 02:22

  本文选题:运动员权利 切入点:保障机制 出处:《武汉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运动员权利尚未成为一个法律概念,应对其进行概念上的学理界定。为了梳理运动员权利的主要学术观点、研究现状及特点,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和文献内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前者主要分析文献的分布情况、研究者的背景信息和期刊选择的偏好等,后者分析文献的结构和内容,用主观和客观相关联的方式进行研究。 运动员权利是从“权利”到“特殊权利”具体深化的产物,是指运动员公平参与竞技体育的自由以及因参与竞技体育而获得的利益。从内容维度看,运动员权利不仅仅局限于运动员参与比赛的权利,还涵盖与竞技体育相联系的权利;从时间维度看,运动员权利贯彻运动员职业生涯的全部,既包括职业准入的权利,又包括职业退出后相关的权利;从实现维度看,运动员权利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随着竞技体育发展而逐步演变,处于从应有权利向法律权利和实有权利升级和跃迁的过程之中。在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分类框架下,运动员权利的内容为“不受强迫训练或参赛的自由”以及“参加工会的自由”;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分类框架下,运动员权利的内容是“职业保障权”、“生命健康权”、“文化教育权”。 运动员权利的价值在于能够满足运动员需要,有助于维系体育社会秩序、保证权利主体自由、实现人际关系正义;运动员权利的价值冲突产生于价值主体多元、价值形态多样、价值实现的时空差异;通过价值比较、排序和协商的方式进行价值整合。 保障运动员权利须依靠软性机制和硬性机制。在软性机制层面,援助机制通过确定援助对象和提供援助项目,改变运动员经济贫困、知识贫困和权利贫困的状况;赋权机制通过内力发动和外力驱动的双重作用,为运动员增权赋能;激励机制根据不同运动员的需求,分别采用提供奖金奖励、增加参与机会、进行荣誉表彰等方式激励运动员。 硬性机制是对软性机制的纠错和保障。规范机制中法律规范和体育规范相互补充相互制约,为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纠纷解决提供公平统一的规范;评价机制旨在建立一个关于运动员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的指标体系,反应运动员训练、比赛、教育、生活和保障的状态,评价运动员权利的实现情况;运动员通过私力救济、社会救济和公力救济的方式实现权利救济。
[Abstract]:Athletes' rights have not yet become a legal concept, and they should be defined conceptually. In order to sort out the main academic viewpoints, research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thletes' rights, 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bibliometric analysis with literature content analysis. The former mainly analyzes the distribution of literature,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researchers and the preference of journal selection, while the latter analyzes the structure and content of the literature and studies it in a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manner. The rights of athletes are the product of specific deepening from "rights" to "special rights", which refers to the freedom of athletes to participate in competitive sports equitably and the benefits gained from participating in competitive sports. The rights of athletes are not limited to the rights of athletes to participate in competitions, but also to the rights associated with competitive spo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ime dimension, the rights of athletes carry out the whole of their professional careers, including the right of professional access. From the realization dimension, the athlete's right is not a static concept, but evolv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the process of upgrading and transitioning from due rights to legal rights and real right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The rights of athletes are "freedom from compulsory training or participation" and "freedom to join trade union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The content of athletes' rights is the right to occupational security, the right to life and health, and the right to culture and education. The value of athletes' rights lies in meeting the needs of athletes, helping to maintain the social order of sports, ensuring the freedom of the subject of rights, and realizing the justice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The value form is diverse, the value realization time and space difference, through the value comparison, the ranking and the negotiation way carries on the value conformity. In the soft mechanism level, the aid mechanism can change the condition of athletes' economic poverty, knowledge poverty and rights poverty by identifying the object of assistance and providing assistance projects. The empowerment mechanism empowers athletes through the dual function of internal force and external force drive.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different athletes,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adopts bonus incentives to increase the opportunities for participation. Honor recognition and other ways to motivate athletes. The rigid mechanism is the error correction and guarantee to the soft mechanism. In the normative mechanism, the legal norms and the sports norms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restrict each other, and provide fair and unified norms for the normal training and dispute resolution of athletes. The purpose of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is to establish an index system on the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social rights of athletes, to reflect the status of athletes' training, competition, education, life and security, and to evaluate the realization of athletes' rights. Athletes realize right relief through private relief, social relief and public relief.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1;D922.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龙发,刘华;我国体育立法的现状与展望[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2 杨艳;体育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1999年04期

3 任莲香,马静红;试论体育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J];甘肃理论学刊;2003年02期

4 ;体育相关学科[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3年08期

5 林卉;;浅析体育自治及其对司法介入的排除[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年03期

6 朱洁;;关于进一步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责任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10期

7 封忠美;;休闲体育的价值与发展趋势的研究[J];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李长录;;体育产业如何实现与经济协调共赢[J];人民论坛;2010年17期

9 王笑;;体育与智育功能比较研究[J];祖国;2013年20期

10 刘含芹;;谈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兼与姜菊华老师谈体育教师的作法[J];体育教学;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雁;;体育科学新视野——论适应体育学的形成与发展[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2 李俊辉;孙思哲;;体育科学发展动力机制的理性思考[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3 叶永延;;撰写体育论文(自然科学范围)的方法[A];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C];1986年

4 杨小永;王健;;体育学科体系的分类——宏观、中观、微观[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刘静民;马新东;;研究型大学体育学科建设的思考[A];第十七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7年

6 叶显葵;;研究体育课程的性质 加强体育课程改革[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7 葛吉生;;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推进精品体育课程建设[A];第二十一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11年

8 张锐;王东敏;;浅析我国“体育”概念的争议与思考[A];第十五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5年

9 徐刚;;论体育科学的学科本质属性及学科分类的划分意义[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10 ;《重庆体育科学》简介[A];第十七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缪晖 叶楠;体育产业亟待调整[N];中国体育报;2000年

2 ;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化人的特征[N];中国体育报;2002年

3 方炜杭 连聪;福建体工会—— 共谋体育科学发展[N];中国体育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刘敏;科学规划体育产业发展 积极推进国家基地创建[N];中国体育报;2013年

5 黄心豪邋曹_g;体育:提升大都市形象[N];中国体育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蒋玮;60年,,山西体育走出特色之路[N];发展导报;2009年

7 曹_g;国际体育科学研讨会在京举行[N];中国体育报;2012年

8 记者 邹丽;湖北举行体育局长会[N];中国体育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王彦;强度体育,中国需要你[N];文汇报;2013年

10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提高体育学项目研究的质量[N];社会科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侃侃;运动员权利保障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2 胡庆山;体育课程实施主体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孙继龙;体育标语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4 黄海燕;体育赛事综合影响的事前评估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5 张细谦;体育课程实施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郭建平;创意体育产业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晓龙;价值论视野中的体育哲学[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8 杨明;我国度假体育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9 刘文董;我国体育博彩的规范化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10 曾庆涛;我国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若光;体育文明:建构一个理论观点型核心概念[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娟;论体育科学学术社团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3 蔡梅清;茂名市不同社会阶层体育参与研究[D];吉首大学;2013年

4 王哲;运城市城市居民休闲体育参与状况调研报告[D];延边大学;2015年

5 王金利;基于知识图谱的体育赛事国际研究可视化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郭志波;同步小康进程中贵州省县域体育发展现状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7 郑榕榕;临沂市沂南县公务员体育健身行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玉阳;广东省城乡体育软实力差异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9 马岗峰;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10 赵啸鹏;裕固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困境与建议[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913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15913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0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