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职业病工人的维权困境与行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1 10:41
【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发展,我国逐渐建立起了以《职业病防治法》为核心的法律保障体系和以职业病防治院为核心的医疗保障体系,以此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权益。与逐渐完善的治理制度和治理措施相对应的,理应是逐渐改善的防治成效。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每年报告的全国职业病病例增长率仍为正,由职业病维权引致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这都反映出当下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仍面临着巨大挑战。针对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当下研究多倾向于对职业病救助体系的完善建议,而缺乏对职业病工人群体以及制度与群体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因此,无论是出于对底层社会的人文关怀,还是为了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研究职业病工人的防治困境、工人行动策略和伦理,都是一项重要而有意义的研究课题。为了解释职业病工人“维权难”的系统性根源,把握职业病工人行动特征,为构建和谐社会助力。本研究基于社会治理理论和底层行动理论,遵循“规制——反应”的逻辑框架,从职业病工人的底层角度出发,审视职业病防治的国家制度设计对劳动者个人的微观影响,以此来检视当下职业病救助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患病工人在制度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所采取的行动;探讨行动策略背后所彰显的文化特征。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为参与式观察法和个案访谈法。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本文的研究发现是:第一,从国家规制的角度,信息的遗漏与失真、经济优先主义以及社会支持的弱化,使得患病工人难以通过制度赋权的方式来维护自身权益。第二,从工人行动策略分析,在制度无法充分地保障职业病工人权益时,工人采用“混合型策略”来借力,以期在博弈过程中获得平等地位。第三,从文化伦理的角度,工人行动体现的是一种“基于社会身份”的团结文化,社会身份是行动策略变换的核心。要提升职业病的防治成效,本研究建议三个对策:首先,要理性疏导基层政府的经济发展压力,合理定位政府在劳资冲突中的角色和责任;其次,加大对职业病工人的制度救济,平衡工人在劳资博弈中的弱势身份。最后,工人自身需要提高组织化程度和扩大团结范围,通过明确而有力的利益表达和权利表达来推动整个制度建设。
【图文】:

流程图,工人,权益,流程图


经历了如下阶段:(1)工作阶段。患病工人同定剂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后,引致职业病发生进入治疗阶段,通过医疗手段稳定病情并确定病为《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上所收录的疾病时时,可到职防院申请职业病诊断。(4)工伤认定作经历以及工作环境检测结果,对工人所患疾工人,,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5)劳动能力业病职工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定伤残等级级所对应的经济标准承担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赔付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国家通过选择性介入入工厂工作后,劳动局在第 1 阶段对无注册执的现象进行整治;安监局负责对企业职业卫生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2.18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2015—2016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8年01期

2 李爱春;刘岚

本文编号:25932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25932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2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