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我国耕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完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6 14:00
  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耕地是一种兼具农产品生产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复合性资源。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耕地实现生产、生态双重功能的能力。然而,长期以来耕地的经营者——农民由于发展权受到严重的挤压,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倾向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耕地模式,因此导致耕地生态环境持续受损,从而引发水土流失、土壤结构破坏、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等一系列连锁反应。现行法律制度下各级政府仅凭传统行政手段已难以应对相关问题,完善耕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迫在眉睫。在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健全农业领域生态补偿制度之后,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进一步明确要求分领域重点完成耕地生态保护补偿工作,耕地生态补偿试点在多地陆续展开。与此同时,我国生态补偿立法工作也在积极探索中,但至今仍无实质性法规文件出台。新时代背景下,耕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需要学界系统思考并作出合理回应。本文从我国耕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发展实践出发,在充分梳理耕地生态补偿现有研究动态后,剖析目前研究成果的价值与不足,论证了耕地生态补偿的内涵、特殊性及其法律制...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图文】:

我国耕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完善研究


技术路线图

规划体系,农村,日本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0以10-15年为期限,休耕时间到期后,再根据土地质量和生态效果评定是否可以进行耕作。随着美国耕地生态状况的改变,2002年颁布了《农业法》,该法进一步对于耕地生态补贴进行了详细说明,随后出台了《农场安全与农村投资法案》,该法案对于农民补贴方式进行了补充。美国对于耕地生态保护的实践不断用法律手段进行落实,至今美国已有10%的农村耕地参与了休耕政策,约有20%的农民参与耕地生态保护,美国政府每年对耕地生态补偿的资金投入约为15亿美元。[16]69美国政府不仅为休耕的农民提供技术支持,提高耕种质量,还帮助农民拓宽农产品销售市场,这样的辅助激励政策,让耕地生态补偿政策得到了落实。5.1.2日本:政府强力引导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更加紧缺。日本政府自1949年颁布了140余部关于土地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土地改良法》是日本对于土地管理方面法律的核心。日本的耕地稀缺性,使得日本政府不得不高度正视其现有的土地资源,因为在日本,对于耕地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治理以及耕地的开发利用均是由政府主导。[56]日本经过自身的努力,用稀缺的耕地面积让1亿多民众受益,日本在此方面对于耕地环境的保护和耕地资源利用获得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在制度建设中吸收融合。(1)农地利用管制制度上位措施:农村规划在日本,关于土地管制基本法律体系的建立进一步促进了农业振兴,其法律体系包括《国土利用规划法》、《集体地域整备法》、《农业振兴地域整备法》等(如图5.1),进一步推进了农业生态的改善。图5.1日本农村规划体系图日本本国的土地主要是用于水稻的种植,合理的耕地规划不仅保护了生态多

规划体系,日本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1样性还保护了生态环境。日本对于土地的使用进行严苛的管制,极大限度的保障本国的粮食生产,日本政府以土地管理法律体系为核心,辅助制定土地利用管控方案,协调区域经济、环境和生态发展之间的矛盾。[57](2)农业振兴地域整备制度:优良农地保护制度日本设立的该制度主要用于调整农地与非农地利用中未使用的农地之间的关系,最大化国家资源的使用进行合法化和规范化。在此期间,为了保护农产品和生态资源的定期可持续利用,随时确认有合适的农田进行耕作,协调农业能力、农业效益、农业生产范围、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生态发展等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农业治理,还需要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进行改善调整,促进农业用地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重要的规划地区,促进农业资源的保护。计划在包括农田水利在内的所有地区开发农业用地,明确建立与耕地生态生产功能无关的生态和社会利益的价值。总体来说,日本农业改善的重点是维持现有高质量耕地的面积,尤其是承担粮食安全任务的耕地。(3)耕地生态保护结构性长效机制:土地利用规划制度1974年《国土利用计划法》的颁布确定了土地利用规划正式实施[58]。日本的土地利用规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如图5.2)。图5.2日本国土规划体系图从二战以后来看,日本对于国内耕地资源进行的综合治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也带动了日本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日本对于耕地生态保护主要是管理土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代生态补偿权利的生成及其实现——以环境资源开发利用限制为分析进路[J]. 杜群,车东晟.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9(02)
[2]论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化的原理与规范路径[J]. 车东晟.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8(03)
[3]“三权分置”背景下农地征收补偿安置的问题与对策[J]. 张徐,郑庆昌.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8(01)
[4]论我国湿地产权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J]. 杜群,车东晟.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5]美国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牟爱州.  商业经济研究. 2017(01)
[6]农田生态补偿利益相关群体分析[J]. 杨欣,蔡银莺,张安录.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7]中美两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比较及经验借鉴研究[J]. 宋皓.  世界农业. 2016(12)
[8]我国耕地休耕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与运作思路[J]. 郑雪梅.  地方财政研究. 2016(07)
[9]我国耕地休养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J]. 吴萍.  江西社会科学. 2016(04)
[10]自主参与式农地休养政策:模式和启示[J]. 沈孝强,吴次芳.  中国土地科学. 2016(01)

博士论文
[1]耕地保护补偿标准与补偿基金规模研究[D]. 毛良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2]生态利益国家补偿法律机制研究[D]. 李永宁.长安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重庆市耕地生态补偿研究[D]. 方丹.西南大学 2014
[2]我国耕地生态补偿研究[D]. 张燕梅.福建师范大学 2013
[3]我国耕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 付二光.浙江农林大学 2013
[4]论我国耕地的生态补偿制度[D]. 路景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本文编号:29809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29809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3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