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海地区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依据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1-08-05 20:23
南海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流的要道,是一片拥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区域,蕴藏着不计其数的水下文化遗产。众多的沉船和水下宝藏引起了越来越多私人的觊觎,由此产生了大量盗捞活动。同时,由于区域潜在的油气资源,其战略地位逐步上升,成为周边各国博弈的焦点。水下考古事业起步较晚的南海地区缺乏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机制和经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本文旨在厘清世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法律依据与适用的脉络,为未来南海地区的国家合作提供法律可行性,使南海的水遗受到更妥善的保存和对待。在此目标下,本文首先界定了法律范畴内水遗的定义,分析了水遗的特殊法律性质以及与一般文化遗产的区别,概括了南海地区的水遗保护现状。其次,文章探讨了国际层面的水遗保护法律依据,研究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际救助公约》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等各项国际公约,总结了“泰坦尼克号”沉船案和地中海国家签署的《锡拉库萨宣言》等著名国际合作实践。随后,文章比较了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南海诸国在水遗保护方面的国内立法与司法实践,并特别对我国水遗相关的法律进行了梳理,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进行了研...
【文章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水下文化遗产概述
(一) 水下文化遗产的立法定义
(二) 水下文化遗产权利的特殊性质
1. 公共利益属性
2. 所有权的复杂性
3. 与文化遗产权的区别
(三) 南海地区水下文化遗产现状
1. 区域政治分歧与经济竞争
2. 商业开发问题
3. 客观局限
二、国际法层面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依据
(一) 国际协约: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国际法依据
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2. 《国际救助公约》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
(二) 国际司法实践的启示
1. “泰坦尼克号”案
2. 地中海国家《锡拉库萨宣言》
三、南海各国国内法层面水遗保护的法律依据
(一) 南海各国水遗保护的国内立法与发展现状
1. 越南
2. 菲律宾
3. 印度尼西亚
4. 马来西亚
5. 泰国
6. 柬埔寨
(二) 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在中国的发展与立法
1. 发展历史:国家主导模式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涉外工作管理办法》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6. 地方法规
四、南海地区水遗法律保护机制的展望
(一) 中国立法的完善
1. 创设水下文化遗产权
2. 加入2001年UNESCO公约
(二) 水遗保护区域合作机制
1. 建立“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区域合作协议”的可能性
2. 建立“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区”的可能性
3. 建立“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的可能性
五、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洋法的国家实践:对南海地区法律文化共同体的思考[J]. 洪农.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7(05)
[2]中国南海水域水下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与区域合作研究(英文)[J]. 刘丽娜.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3]中国南海水下文化遗产的形成条件、探测与保护探讨[J]. 蔺爱军,林桂兰,董卫卫,胡毅,林兆彬,王立明.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7(02)
[4]国际条约在国内的适用之《水下文化遗产公约》在我国的适用[J]. 张天一. 法制博览. 2016(35)
[5]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国际法原则的应用探析[J]. 万晓晨. 品牌. 2015(12)
[6]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机制的可行性研究——基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视角[J]. 林蓁.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2)
[7]水下文化遗产归属的困境与法律对策[J]. 马明飞. 甘肃社会科学. 2016(01)
[8]南中国海海域水下文化遗产打捞政策比较评析[J]. 文亚军. 市场论坛. 2014(04)
[9]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进程研究[J]. 朱坚真,杨乐,徐小怡,黄丹丽.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4)
[10]试论中国水下文化遗产的法制建设与国际合作[J]. 刘丽娜,王晶,郭萍.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2(04)
硕士论文
[1]水下文化遗产管辖权问题研究[D]. 李蔚林.南京大学 2018
[2]国际法视角下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D]. 兰志丹.大连海事大学 2011
[3]水下文化遗产的管辖及争议解决机制研究[D]. 王建刚.外交学院 2008
本文编号:3324403
【文章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水下文化遗产概述
(一) 水下文化遗产的立法定义
(二) 水下文化遗产权利的特殊性质
1. 公共利益属性
2. 所有权的复杂性
3. 与文化遗产权的区别
(三) 南海地区水下文化遗产现状
1. 区域政治分歧与经济竞争
2. 商业开发问题
3. 客观局限
二、国际法层面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依据
(一) 国际协约: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国际法依据
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2. 《国际救助公约》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
(二) 国际司法实践的启示
1. “泰坦尼克号”案
2. 地中海国家《锡拉库萨宣言》
三、南海各国国内法层面水遗保护的法律依据
(一) 南海各国水遗保护的国内立法与发展现状
1. 越南
2. 菲律宾
3. 印度尼西亚
4. 马来西亚
5. 泰国
6. 柬埔寨
(二) 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在中国的发展与立法
1. 发展历史:国家主导模式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涉外工作管理办法》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6. 地方法规
四、南海地区水遗法律保护机制的展望
(一) 中国立法的完善
1. 创设水下文化遗产权
2. 加入2001年UNESCO公约
(二) 水遗保护区域合作机制
1. 建立“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区域合作协议”的可能性
2. 建立“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区”的可能性
3. 建立“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的可能性
五、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洋法的国家实践:对南海地区法律文化共同体的思考[J]. 洪农.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7(05)
[2]中国南海水域水下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与区域合作研究(英文)[J]. 刘丽娜.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3]中国南海水下文化遗产的形成条件、探测与保护探讨[J]. 蔺爱军,林桂兰,董卫卫,胡毅,林兆彬,王立明.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7(02)
[4]国际条约在国内的适用之《水下文化遗产公约》在我国的适用[J]. 张天一. 法制博览. 2016(35)
[5]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国际法原则的应用探析[J]. 万晓晨. 品牌. 2015(12)
[6]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机制的可行性研究——基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视角[J]. 林蓁.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2)
[7]水下文化遗产归属的困境与法律对策[J]. 马明飞. 甘肃社会科学. 2016(01)
[8]南中国海海域水下文化遗产打捞政策比较评析[J]. 文亚军. 市场论坛. 2014(04)
[9]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进程研究[J]. 朱坚真,杨乐,徐小怡,黄丹丽.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4)
[10]试论中国水下文化遗产的法制建设与国际合作[J]. 刘丽娜,王晶,郭萍.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2(04)
硕士论文
[1]水下文化遗产管辖权问题研究[D]. 李蔚林.南京大学 2018
[2]国际法视角下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D]. 兰志丹.大连海事大学 2011
[3]水下文化遗产的管辖及争议解决机制研究[D]. 王建刚.外交学院 2008
本文编号:33244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324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