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与共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6 22:04
身份指人的出身和社会地位,在中国,身份是中国民族文化精神的主要部分和重要的道德行为规范准则。身份有着几层含义,如:指的是什么样的人、与他人的关系定位、相关身份观念的行为规则、阶序意识。刑法中的身份主要是指相关身份观念的行为规则,具体而言,就是指所确定的身份关系中相应的行为准则,如具有未成年的身份在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放火、爆炸、贩毒、投放危险物质罪时应负刑事责任,羁押时或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能被判处死刑,具有公务员的身份就应按照《公务员法》的相关规定规范自己的行为等。身份不仅对单独犯罪的定罪量刑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共同犯罪的定罪量刑问题也有重要的影响意义。我国刑法第25条第1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这是我国刑法对社会上存在的形形色色的共同犯罪现象的科学概括,是共同犯罪的法定概念。日本的判例把《日本刑法》第65条中的“身份”定义为:“并不限于男女性别、外国人或本国人之别、亲属关系、作为公务员的资格等关系,而是指所有与一定的犯罪行为有关的作为犯人的人的关系的特殊地位或者状态。”我国的刑法理论通说给身份下的定义是:“法律所明文规定的,对于定罪...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 身份的界定
(一) 身份的定义
1.身份的定义
(二) 身份的特征
1.事实特征
2.法律特征
3.本质特征
(三) 身份的种类
1.自然身份和法定身份
2.主体身份和客体身份
3.定罪身份与量刑身份
4.积极身份和消极身份
二、 身份和共犯的立法发展情况
(一) 大陆法系的规定
1. 违法身份结合责任身份
2. 构成身份结合加减身份
(二) 我国的规定
1.古代的法律规定
2.近代的法律规定
3.现代的法律规定
4.小结
三、 身份犯与共犯形态
(一) 具备身份者和不具备身份者的共犯问题研究
1.否定说
2.肯定说
3.折中说
4.笔者观点
(二) 混合身份犯共犯的理论述评
1.实行行为决定犯罪性质说
2. 具备相应身份者的实行行为决定说
3.主犯行为性质决定说
4.犯罪客体说
5.分别定罪说
6.共犯构成要件符合说
7.职权行为确定共犯性质说
四、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手犯基本问题初论[J]. 古瑞华.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2]加减的违法身份概念之提倡——以日本共犯与身份理论为借鉴[J]. 陈洪兵.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3]身份犯共犯之定罪量刑问题新论[J]. 徐立,周铭川. 法学评论. 2006(05)
[4]混合主体共同犯罪定罪问题研究[J]. 徐留成. 人民检察. 2001(09)
[5]职务犯罪中的共犯问题之我见——兼与周红梅同志商榷[J]. 张兆松.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2(02)
[6]职务犯罪中的共同犯罪[J]. 周红梅.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1(04)
[7]略论特殊主体与一般主体共同犯罪的定罪原则[J]. 钱毅. 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3 (05)
本文编号:3326558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 身份的界定
(一) 身份的定义
1.身份的定义
(二) 身份的特征
1.事实特征
2.法律特征
3.本质特征
(三) 身份的种类
1.自然身份和法定身份
2.主体身份和客体身份
3.定罪身份与量刑身份
4.积极身份和消极身份
二、 身份和共犯的立法发展情况
(一) 大陆法系的规定
1. 违法身份结合责任身份
2. 构成身份结合加减身份
(二) 我国的规定
1.古代的法律规定
2.近代的法律规定
3.现代的法律规定
4.小结
三、 身份犯与共犯形态
(一) 具备身份者和不具备身份者的共犯问题研究
1.否定说
2.肯定说
3.折中说
4.笔者观点
(二) 混合身份犯共犯的理论述评
1.实行行为决定犯罪性质说
2. 具备相应身份者的实行行为决定说
3.主犯行为性质决定说
4.犯罪客体说
5.分别定罪说
6.共犯构成要件符合说
7.职权行为确定共犯性质说
四、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手犯基本问题初论[J]. 古瑞华.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2]加减的违法身份概念之提倡——以日本共犯与身份理论为借鉴[J]. 陈洪兵.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3]身份犯共犯之定罪量刑问题新论[J]. 徐立,周铭川. 法学评论. 2006(05)
[4]混合主体共同犯罪定罪问题研究[J]. 徐留成. 人民检察. 2001(09)
[5]职务犯罪中的共犯问题之我见——兼与周红梅同志商榷[J]. 张兆松.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2(02)
[6]职务犯罪中的共同犯罪[J]. 周红梅.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1(04)
[7]略论特殊主体与一般主体共同犯罪的定罪原则[J]. 钱毅. 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3 (05)
本文编号:33265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326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