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惩戒举措在政务处分中的引入——兼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草案)》的不足与完善
发布时间:2021-09-03 16:15
失信惩戒举措作为惩治失信行为的有效手段,既未在我国政务处分领域实现充分推广,也未能在曾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草案)》中得到应有体现。由于我国政务处分存在处分方式单一、惩罚力度不足、预防功能缺失的固有症结,故有必要将该举措引入公职人员政务处分体系并将其法治化。通过明确失信惩戒举措规范地位、修改政务处分方式、增设操作性规定等措施,使公职人员失信惩戒的内容有效融入未来的政务处分法制体系,以实现政务处分科学化的目标。
【文章来源】:新余学院学报. 2020,25(05)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什么是政务失信惩戒举措
二、失信惩戒举措引入政务处分的必要性
第一,政务失信惩戒举措是建设诚信政府的必然要求。
第二,政务失信惩戒举措是弥补传统公职人员惩戒手段不足的重要方式。
第三,政务失信惩戒举措是完善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机制的必然选择。
第四,政务失信惩戒举措最突出的功能在于预防失信行为的再发生。
三、《草案》有关政务处分规定的不足
四、解决现存问题的主要建议
(一)尝试将政务失信惩戒举措纳入总则体系
(二)以政务失信惩戒举措置换部分政务处分方式
第一,适当置换警告处分方式的基本内容。
第二,合理调整政务处分手段的适用格局。
第三,对于开除处分可考虑免除失信惩戒责任。
(三)通过增设操作性规定以构建政务失信惩戒举措的施行体系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行政处罚视域下的失信惩戒规制[J]. 张晓莹. 行政法学研究. 2019(05)
[2]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草案初审:强化对公职人员管理监督[J]. 张宝山,王晓琳,孟伟. 中国人大. 2019(17)
[3]制定《政务处分法》应处理好的七对关系[J]. 秦前红,刘怡达.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9(01)
[4]关于建立失信惩戒机制的研究[J]. 史玉琼. 征信. 2018(09)
[5]政务失信风险:“言而无信”成一些政府机构代名词[J]. 刘巍巍,周琳,苏晓洲,邓中豪,王志. 决策探索(上半月). 2014(09)
[6]政务失信的根源及破解之道[J]. 俞可平.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2(13)
[7]信息不对称下的税收管理策略[J]. 翟景明,解宏. 税务研究. 2002(07)
本文编号:3381441
【文章来源】:新余学院学报. 2020,25(05)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什么是政务失信惩戒举措
二、失信惩戒举措引入政务处分的必要性
第一,政务失信惩戒举措是建设诚信政府的必然要求。
第二,政务失信惩戒举措是弥补传统公职人员惩戒手段不足的重要方式。
第三,政务失信惩戒举措是完善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机制的必然选择。
第四,政务失信惩戒举措最突出的功能在于预防失信行为的再发生。
三、《草案》有关政务处分规定的不足
四、解决现存问题的主要建议
(一)尝试将政务失信惩戒举措纳入总则体系
(二)以政务失信惩戒举措置换部分政务处分方式
第一,适当置换警告处分方式的基本内容。
第二,合理调整政务处分手段的适用格局。
第三,对于开除处分可考虑免除失信惩戒责任。
(三)通过增设操作性规定以构建政务失信惩戒举措的施行体系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行政处罚视域下的失信惩戒规制[J]. 张晓莹. 行政法学研究. 2019(05)
[2]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草案初审:强化对公职人员管理监督[J]. 张宝山,王晓琳,孟伟. 中国人大. 2019(17)
[3]制定《政务处分法》应处理好的七对关系[J]. 秦前红,刘怡达.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9(01)
[4]关于建立失信惩戒机制的研究[J]. 史玉琼. 征信. 2018(09)
[5]政务失信风险:“言而无信”成一些政府机构代名词[J]. 刘巍巍,周琳,苏晓洲,邓中豪,王志. 决策探索(上半月). 2014(09)
[6]政务失信的根源及破解之道[J]. 俞可平.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2(13)
[7]信息不对称下的税收管理策略[J]. 翟景明,解宏. 税务研究. 2002(07)
本文编号:33814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381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