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我国反恐体系完善
本文关键词:论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我国反恐体系完善
【摘要】:恐怖主义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9·11”事件的发生为世界各国敲响了警钟。而近期,更为惨绝人寰的是伊斯兰国于2015年11月13日组织策划的巴黎恐袭案,至少造成132人死亡,300多人受伤。在手法、方式及活动地域方面,现代恐怖主义让传统意义上的恐怖活动模式望尘莫及。国际社会也愈来愈清楚地认识到恐怖主义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各国不仅通过加强政治压迫和军事打击力度方式预防和打击恐怖主义犯罪,而且还把反恐斗争提升到了立法的层次。但是要想有效进行反恐斗争,只靠单项反恐立法抑或是国内刑法中的反恐规定是远远不够的。在当今国际社会,不仅联合国通过了许多反恐决议,而且很多国家也纷纷进行反恐立法。所以我国要积极吸收国际社会反恐立法的先进经验,从国际反恐视角下完善我国反恐法律体系。本文试图从国际反恐视角下,对恐怖主义的基本问题进行论述,并在研究了反恐国内外立法的基础之上,来探讨如何完善我国反恐法律体系。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而其中正文又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相关范畴的概述,主要论述了有关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历史发展、成因及本质,恐怖主义的概念与性质,恐怖主义犯罪的基本类型及刑事管辖权问题等基础理论,为下文介绍国际反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立法及我国反恐体系完善做好理论铺垫;第二部分阐述国际反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立法,具体包括国际反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公约、区域性条约和各国立法,为完善我国反恐立法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第三部分阐述我国反恐概况及反恐立法的不足;第四部分是从国际反恐视角下提出完善我国反恐法律体系的立法建议,本章立足国内相关立法,并积极吸取国际社会反恐立法的先进经验,提出有关反恐立法建议,希望对反恐理论研究和法制建设有所裨益。
【关键词】:恐怖主义 法律对策 国际公约 司法合作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14;D92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引言9-14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9
- 1.2 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9-12
- 1.2.1 国外研究现状9-11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3 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点12-14
- 1.3.1 研究方法12-13
- 1.3.2 论文创新点13-14
- 2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概述14-19
- 2.1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历史发展、成因及本质14-16
- 2.1.1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历史发展14
- 2.1.2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成因14-15
- 2.1.3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本质15-16
- 2.2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与性质16-17
- 2.2.1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16
- 2.2.2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性质16-17
- 2.3 国际恐怖主义的基本类型17-19
- 3 国际反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立法19-25
- 3.1 国际反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公约19-21
- 3.1.1 国际联盟主持签署的《防止和惩治恐怖主义公约》19
- 3.1.2 联合国主持签署的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公约19-20
- 3.1.3 普遍性国际组织主持制定的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公约20-21
- 3.2 国际反恐怖主义犯罪的区域性条约21-22
- 3.3 反恐怖主义犯罪的各国立法22-25
- 3.3.1 美国反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22-23
- 3.3.2 俄罗斯反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23-25
- 4 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概况25-35
- 4.1 我国加入的国际反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公约25
- 4.2 我国关于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概况25-29
- 4.2.1 1997年刑法典涉及恐怖犯罪的相关规定26
- 4.2.2 《刑法修正案(三)》对涉及恐怖犯罪的进展26-27
- 4.2.3 《刑法修正案(九)》对涉及恐怖犯罪的完善27-29
- 4.2.4 新《反恐怖主义法》对恐怖犯罪的规定29
- 4.3 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立法的不足29-35
- 4.3.1 宪法中尚未明确规定国际反恐义务29-30
- 4.3.2 未能与国际反恐立法有效衔接30-32
- 4.3.3 有关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程序法尚不完善32-33
- 4.3.4 我国反恐国际合作力度不够33-35
- 5 国际反恐视角下我国反恐法律体系的完善35-42
- 5.1 宪法中强调国际反恐义务35
- 5.2 促进国际立法国内化35-37
- 5.2.1 增设劫持人质罪36
- 5.2.2 增设海盗罪36-37
- 5.2.3 增设危害大陆架固定平台安全罪37
- 5.3 完善有关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程序法37-39
- 5.3.1 建立针对恐怖主义犯罪的特别侦查、证据制度37-38
- 5.3.2 赋予特殊的刑事强制措施38-39
- 5.3.3 完善管辖权39
- 5.3.4 完善审判程序39
- 5.4 加强国际间合作,落实国际反恐义务39-42
- 5.4.1 在宪法中完善国际反恐合作的规定39-40
- 5.4.2 在刑事程序法中完善国际反恐合作的规定40-41
- 5.4.3 加强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国际合作41-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6
- 后记46-47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有胜,唐申;恐怖主义犯罪的主客观层面辨析[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2 陈忠林,张有胜;恐怖主义犯罪论略[J];政法论丛;2002年06期
3 赵秉志,王秀梅;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惩治理念[J];江海学刊;2002年04期
4 田宏杰;恐怖主义犯罪的界定[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5 罗刚,陆以全;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界定问题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3年04期
6 王勇,孙海峰;论惩治与防范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对策——兼谈中国的对策[J];犯罪研究;2003年01期
7 林亚刚,何荣功;论恐怖主义犯罪的内涵[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8 张旭;恐怖主义犯罪的惩治与防范:现状、问题与应对[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王媛;恐怖主义犯罪的构成分析[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10 刘振华;恐怖主义犯罪新动向及其对策[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康均心;王均平;;恐怖主义犯罪的文化解读[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2 岳平;;恐怖主义犯罪特征及对策分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3 韩旭;;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防控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4 韩旭;;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防控对策[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5 刘少英;;论恐怖主义犯罪及其防治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6 王志亮;;漫谈恐怖主义犯罪[A];“严打”政策法律问题研究[C];2002年
7 张旭;;恐怖主义犯罪的惩治与防范——现状、问题与应对[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8 裴向云;王芳;;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控制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3辑)[C];2006年
9 李延铸;宣言;;打击恐怖主义犯罪:国际刑法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秉志王秀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惩治对策[N];法制日报;2003年
2 赵颖 孟昭武;关于恐怖主义犯罪的司法认定及防范[N];人民公安报;2005年
3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刘华;法眼聚焦恐怖主义犯罪[N];社会科学报;2002年
4 穆吐;运用法律手段防范与惩治恐怖主义犯罪[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记者 王斗斗 见习记者 徐伟;恐怖主义犯罪应视为可引渡罪行[N];法制日报;2006年
6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 张寒玉;进一步强化检察机关在反恐中的作用[N];检察日报;2011年
7 华东政法学院副院长 王立民;恐怖主义难以逍遥法外[N];社会科学报;2003年
8 记者 周婷玉;我拟参加制止核恐怖[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青;核恐怖主义犯罪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阮传胜;恐怖主义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霞;恐怖主义犯罪概念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曹艳梅;论绿色恐怖主义犯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梁栋;论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和我国反恐怖主义立法完善[D];河北大学;2010年
4 单鸣嵩;中亚恐怖主义犯罪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5 麻广悦;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规制及其立法完善[D];黑龙江大学;2009年
6 高娜;恐怖主义犯罪相关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7 黄金成;论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法律规制[D];云南大学;2010年
8 沈莺;论惩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与完善[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9 邱爽;论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完善我国立法[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10 杨茂峰;恐怖主义犯罪及防治[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767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976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