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懈怠及其法律规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31 11:35
本文关键词:专利懈怠及其法律规制研究 出处:《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与西方国家悠久的知识产权保护历史相比,我国近几十年的知识产权立法工作与司法保护在很多方面还不能与之相比,其中也有很多是值得目前阶段我国在立法与司法中参考并借鉴的。目前我国各级政府与立法机关,包括司法机关,都在大力提倡知识产权的保护,宣传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理念,为构建创新型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不可否认,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确实可以起到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构建创新型社会,为经济结构改革提供动力,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有助于经济的发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专利权人的权利滥用问题。同时,规制权利滥用行为也是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过程。由于专利权人滥用权利时有出现,注重对于此种行为的研究与规制,实现权利人正当行使权利,同时维护公共利益。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通过研究我国目前在规制专利懈怠行为方面的法律规定,指出所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并且参考美国的相关制度与大陆法系的权利失效制度,结合我国已有立法成果以及考虑我国基本国情的状况之下,就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解决建议。本文从结构上来说共有四章,其中,第一章对专利懈怠行为进行概括性描述。首先概述知识产权与专利权的权利滥用,并对专利权的权利滥用进行分类,指出专利懈怠的问题,并简要介绍美国专利权滥用与懈怠和禁止反悔原则的概念及其区别。其次,在给出专利、懈怠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给出专利懈怠的概念,并分析其三个构成要件。最后,对专利懈怠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首先,在理论上分析专利懈怠行为对公共利益的影响,然后通过相关案例分析在司法实践中的影响。在对专利懈怠进行概述以后,第二章详细分析我国目前规制专利懈怠行为的法律规定及其存在的缺陷。首先指出目前可以适用民法基本原则、诉讼时效制度和专利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来规制专利懈怠行为,然后分别予以研究分析。其次,具体分析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与作用,指出虽然理论上来说可以适用民法基本原则进行规制专利懈怠行为,但是仍然面临一定困难,因为有法律规则可以适用的情况下不能适用法律原则,另外在司法实践中,直接适用民法基本原则对该案案件直接进行判决的几乎没有。再次,详细分析诉讼时效制度在规制专利懈怠行为中的有益作用以及不足之处。有益之处为可以适用诉讼时效制度的中止、中断以及最长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另外可以在侵权人已及时停止侵权时的适用诉讼时效制度。其不足之处在于在持续侵权行为中,诉讼时效制度反而不能有效规制。最后,分析相关司法解释的有益之处与不足之处,在对现行法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法律规定的有益作用,其可以规制大部分专利懈怠行为,同时分析其所存在的两个问题,即权利人获得损害赔偿救济与停止侵权救济的条件不受任何限制。对我国目前法律规定进行仔细分析之后,本文第三章参考其他国家规制专利懈怠行为的有益经验。首先参考美国的有益经验,分三个层次介绍美国目前的法律规定,分别是美国专利法第286条、权利懈怠原则和衡平意义上的禁止反悔原则,然后分别予以介绍,并在最后给出总结。其中着重介绍了美国专利懈怠制度,并通过相关案例分析专利懈怠的两个构成要件,并介绍在司法实践中的法律推定,以及懈怠抗辩成立以后的法律后果。在描述衡平意义上的禁止反悔原则时,分析其构成要件,适用条件以及法律后果。其次,介绍了大陆法系中的权利失效制度。参考学者有益研究,给出权利失效制度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权利失效制度的构成要件,并分析权利失效制度的适用范围与法律效果。在对我国目前法律规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所存问题,并介绍美国以及大陆法系国家的有益经验以后,本文第四章给出了规制专利懈怠行为制度的完善建议。首先,简明指出上文所述缺陷之所在,其次,从实现专利法价值目标的角度以及公平合理与诚实信用原则的角度分析完善规制专利懈怠行为制度的必要性,然后在分析介绍我国规制专利懈怠行为中的有益探索与经验之后,给出完善规制专利懈怠行为制度的立法建议。针对所存在的两个问题,一一进行分析,在考虑我国目前已有法律规定不做大的变动,以及司法实践的基础上,参考其他国家有益经验,分别给出相关建议。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four chapters in our country ' s legislation and judicial protection . At the same time , we can not ignore the problem of the abuse of patent right and protect public interest . At the same time , we should study the concept and function of patent abuse and patent law and relevant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to establish a good atmosphere .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urrent legal provisions of our country ,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re is no limitation on the legal provisions of patent law .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3.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颜斌;“入世”后中国专利保护压力更大[J];w挛胖芸,
本文编号:13596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1359607.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