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技术服务模式与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5 14:05

  本文选题:农业技术服务 切入点:模式 出处:《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新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农业技术服务体系面临着新的需求和挑战。而我国传统政府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多头管理、职能模糊、效率低下、技术与生产脱节、队伍不稳、改革进展缓慢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政府在农业技术服务领域的职能转变迫在眉睫。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的逐步推进,农业产业效益不断得到提升,在农业产业的某些行业和领域已经具备了市场化的趋势和基础,一批以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农业科研与教育机构等为主的新型农业技术服务主体也蓬勃兴起和快速发展,农业技术服务的市场化和多元化趋势已不可逆转。鉴于此,新形势下在多元化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架构之中,各服务主体的职责如何划分、功能如何定位、关系如何协调,以及不同服务模式的内在逻辑与运行机制如何优化,亟待深入研究和细化。论文采用文献梳理、理论与计量模型分析以及典型案例解剖等方法相结合,力图通过对建国以来我国农技服务体系中各主体的运行模式及成效等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借鉴国外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不同类型农业技术服务主体的功能职责与角色定位;同时,在深入解析国际国内农业发展对技术服务的现实需求及其自身发展趋势基础上,研究提出建立新型多元农业技术服务体制变革与机制创新的思路,体系发展的方向与路径、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政策建议。论文主要内容:1.论文梳理和介绍了我国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历史沿革和系统构成。论文对新时期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对我国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梳理。共分为四个时期:政府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和完善时期(1949-1978)、农技服务社会化趋势初显时期(1978-1990)、基层农技服务机构深化改革时期(1990-2000)、倡导建立多元化农技服务网络时期(2001至今)。在服务体系的系统构成上,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服务的主体逐渐演变为政府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和教育机构、涉农企业和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以及群众性科技组织等类别,呈现“一主多元”的发展趋势。虽然我国现行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发展较为迅速,但仍存在着技术服务体系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服务能力不足、服务手段及发展环境有待完善等问题,需要在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2.论文阐述了政府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及市场化农技服务体系的典型模式与运行机制。我国政府公益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成效初步显现,公益性职能进一步明确,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基础设施与服务手段不断改善。但仍然存在投入保障不足、管理体制不顺、人员素质亟待更新提高、责任考评不规范、服务方式滞后等问题,导致农技推广效率低下。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化农业技术服务体系,能够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对农业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作用,让农业技术服务的需求方拥有更多的农业科技服务选择权,也能够让需求主体享受到更加多元、更符合生产实际、更高质量且价格更低的农业技术有偿服务。同时,农技服务的市场化不仅有效弥补了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中的“政府失灵”,打通了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而且能够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到农业服务领域,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的紧密融合,不断推动农业和农村的信息化、现代化建设。3.论文论述了农业科研与教育机构及农村社区互助型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典型模式与运行机制。农业科研与教育机构具有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丰富、学科专业齐全、了解和掌握当代科技发展前沿,能够向生产领域提供所需的各种先进技术,满足农业发展对技术和人才需求等诸多优势。与其他几个服务主体不同,农业科研与教育机构在农业技术服务中更多的是扮演了一种基础性的作用,即科技支撑与引领的作用。农村社区互助型组织开展农业技术服务的模式区别于其它各类农业技术服务模式,它通过整合资源、加快扩散、培育需求等手段,连接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农技推广机构与农户,组成了一个广阔的网络结构,构建了特殊的农技服务模式,具有独特的作用机理。从我国合作组织的现状来看,无论从数量、涉及行业、技术领域来说发展都非常迅速,在农户技术培训、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标准化经营等农业科技服务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还依然存在着技术供给不足、人员素质不高、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运转资金缺乏等问题。4.论文分析和测算了我国农技服务效率与影响因素。论文运用DEA模型测算了我国农技服务效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基本结论:第一、我国大部分地区近年来农技服务效果呈现提升趋势,东部沿海及发达地区农技服务水平相对高于其他地区。从全国整体来看,近15年来,我国农技服务效果呈现稳步提升趋势。第二、农技人员人力资本、农技服务平台、农业生产条件以及农户禀赋条件对农技服务效果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加强农技人员人力资本的优化以及农技服务平台的建设和有效运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优化农户的禀赋条件,有利于我国农技服务效果的提升。5.论文分析了我国新时期农技服务的需求及发展趋势。论文研究认为,新时期我国农业技术服务的需求与服务内容将更趋多元化、综合化、全程化和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要求农技服务的范围更广、领域更宽,服务主体也将更多面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和涉农企业等众多需求主体。而为适应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对劳动力转移的要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必须着力加强劳动力节约型和资本密集型技术的推广,提升农技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并逐步转变为以产品为主线的技术服务。农户对农技服务的需求将更加强调简便化和低成本,合作组织则急需农业产前、产中环节相关技术的集成服务,涉农企业则更加关注产后技术。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农业技术服务的内容将更强调农业“软”技术的开发和集成应用,并以农业整体效益提高为目标,协同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效益。6.论文提出了我国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变革的路径选择与制度重构。今后,应明确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形成多中心治理结构,将农技服务的内容与领域向生产、加工、储藏、物流、信息、营销、保险、金融等全产业技术链延伸,逐步构建起“政府为基础、企业为主导、研发与教育机构为支撑、农村社区互助型组织为依托”的多元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国家层面要探索设立“农科教和产学研促进委员会”,建立“三权归县”的公益性农技推广垂直管理体制,积极培育农技服务市场化主体,强化农村社区互助型技术服务组织的自身能力建设,探索建立以地方农业科研和教育机构为支撑的农技推广模式。同时,从完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健全农业技术交易市场,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多元化科技服务组织创新能力建设,改革基层农技服务资金筹集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制度创新。论文主要创新点:一是重新界定了政府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市场化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农村社区互助型技术服务组织、农业科研与教育机构四大服务主体在我国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中的角色与职能定位。这在农业技术服务理论研究领域具有一定拓展和创新。二是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和结构方程模型,对全国各个地区的农业技术服务效率进行测算,并对当前影响农业技术服务效率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这在研究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三是提出了“明确政府与市场界限,构建多中心治理结构”和“积极探索设立农科教和产学研促进委员会,建立‘三权归县’的公益性农技推广垂直管理体制,积极培育市场化主体,强化农村社区互助型技术服务组织自身能力建设”等对策建议,对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32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维生;;我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2 李锦标;影响农业技术传播效率的障碍因素与应对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00年06期

3 胡灵红;鹿红娟;;试论高等农业院校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4 傅朝荣;张传新;;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4期

5 王宏杰;;我国农业企业自主创新现状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01期

6 付显玉;;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0期

7 瞿振元;;发挥农业高校优势 探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年05期

8 樊英;李明贤;;洞庭湖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创新研究[J];武陵学刊;2012年02期

9 丛云茹;;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分析[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姜鑫;;诱致性农业技术创新模型及中国农业技术变革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高帅;王征兵;田楠;;基于DEA两阶段的农技推广效率评价——以陕西省为例[A];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潘劲;[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淑云;多元化农业推广组织协同运行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2 孙联辉;中国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3 张萍;中国农业推广体系改革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3年

4 聂海;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5 王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6 邬震坤;基于农户视角的新型农业科技知识服务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7 彭玉珊;优质猪肉供应链中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行为协调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峰梅;诸城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2 高发瑞;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3 李宏德;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王佳;南京农业大学百年农业推广史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王荣峰;县域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问题探索[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6 黄妍;哈尔滨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贺福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8 梁积裕;宁夏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董金和;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状与改革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吴茂东;以高等农业院校为依托的农业推广体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705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15705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5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