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产权法上的公共领域无偿性
本文选题:公共领域 + 无偿性 ; 参考:《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摘要】:无偿性是知识产权法上公共领域的基本特性,对于保持公共领域的开放性、守护民主自由是必要的,同时也是人们的共识。目前,有学者提出公共领域的有偿制度。从经济学和审美心理学分析,有偿性增加创作成本,不能提高当代创作者竞争力,其国家管理基金的模式也因有损市民社会、对象无法把握、效率低等而不具有正当性和操作性。
[Abstract]:Pro bono i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public sphere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It is necessary to maintain the openness of the public sphere and to protect democratic freedom, and it is also the common understanding of people. At present, some scholars put forward the paid system in the public domain. From the analysis of economics and aesthetic psychology, paid to increase the cost of creation, can not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ontemporary creators, its national management fund model is also harmful to civil society, the object can not grasp. Low efficiency and no legitimacy and maneuverability.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著作人格权与民法人格权理论冲突及协调机制研究”(10CFX073)研究成果
【分类号】:D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雨峰;;版权法上公共领域的概念[J];知识产权;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兆良,朱梅福;简析市民社会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兼论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特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王兆良;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郭国庆;杨学成;;互联网时代的口碑营销及应用策略[J];财贸经济;2006年09期
4 苏晋京;网络革命与中国公共领域的发育[J];重庆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5 齐立强;新媒体条件下公共领域在中国的前景[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李雨峰;;论著作权的宪法基础[J];法商研究;2006年04期
7 张福平;大众传媒——一种特殊的公共空间[J];河南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8 敬海新;;中国公共领域问题分析[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许英;论信息时代与公共领域的重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罗艳;;网络时代的多元化公共领域[J];青年记者;2007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胡位钧;现代国家中的政治沟通[D];复旦大学;2003年
3 王,
本文编号:1792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1792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