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性专利诉讼模式:基于非专利实施体多次诉讼的研究
本文选题:专利蟑螂 + 非专利实施体 ; 参考:《中国工业经济》2017年02期
【摘要】:知识产权竞争加剧容易滋生专利蟑螂。在专利拥有量急剧增长、专利保护日益增强的中国是否存在专利蟑螂值得关注。本文对中国可能已经存在的本土专利蟑螂的盈利机制、诉讼模式与行为特征展开分析,从理论层面阐明此类诉讼模式集中表现为发起多次诉讼,且每次索要较低赔偿以累积诉讼收益,进而基于2000—2014年中国专利民事一审诉讼案件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中国可能存在的本土专利蟑螂所发起的诉讼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行业,具有多次发起、低赔偿额、低诉讼摩擦性、高胜诉比率等基本特征。上述结论与美国的经验证据存在鲜明反差,这与中国被诉主体专利意识薄弱、产业成熟度不足以及国家专利侵权惩罚力度较低紧密相关。本文认为,专利蟑螂的中国衍生模式客观上有利于打击专利侵权行为,但多次发起的"小"专利诉讼降低了国家专利制度和司法保护的运行效率。对此,本文提出,在辨明本土专利蟑螂诉讼模式和作用的基础上,应该高度警惕本土专利蟑螂对专利制度可能造成的损害,在专利维权和司法资源过度使用之间寻找有效平衡,构建更趋全面、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Abstract]:Increased competition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tends to breed patented cockroaches. Whether there is a patent cockroach in China, where patent ownership is soaring and patent protection is growing, is a matter of concer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fit mechanism, litigation mode and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cal patent cockroaches that may already exist in China. And each time to ask for lower compensation to accumulate the proceeds of litigation, and then 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a patent civil first instance cases from 2000 to 2014 to carry on the empirical test.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local patent cockroaches in China mainly focus on the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ith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initiation, low compensation, low litigation friction, high litigation rate and other basic characteristics. There is a sharp contrast between the above conclusions and the empirical evid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weak patent consciousness of the subject sued in China, the lack of industrial maturity and the relatively low penalty for patent infringement in China.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Chinese derivative model of patent cockroaches is objectively conducive to cracking down on patent infringement, but the "small" patent litigation initiated many times has reduced the operating efficiency of the national patent system and judicial protection.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distinguishing the mode and function of local patent cockroach litigation, we should be highly alert to the possible damage to the patent system caused by local patent cockroach, and find an effective balance between patent rights protection and excessive use of judicial resources. To build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effici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system.
【作者单位】: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专利增长与创新能力提升:结构与策略视角”(批准号2014M5601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能源价格波动、信息化投资和技术进步对我国低碳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igem模型与微观模拟联接模型的研究”(批准号71573291)
【分类号】:D923.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雍海峰;专利权的自我保护[J];砖瓦;2003年02期
2 本刊通讯员;;专利权的主要特征[J];煤气与热力;2007年08期
3 武雪萍;李赞捧;;我国对专利权滥用的法律规制及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9年19期
4 倪敏;;企业专利权常见问题[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09年10期
5 刘斌斌;张恩凯;;专利权的许可形态及其对价[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6 石必胜;;专利创造性的经济学分析[J];知识产权;2012年04期
7 赵虎;;专利“三性”解析[J];家电科技;2012年11期
8 雷英;;我国专利权质押中的专利权价值评估体系[J];商品与质量;2012年S7期
9 叶翔;;浅议对专利权滥用的法律规制[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年06期
10 郑成思;;Know-How概论[J];中国法学;198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照幸;;标准与专利的比较分析探讨[A];2013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四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汇编第三部分[C];2013年
2 张晓都;;标注专利标记与专利号是专利权人的权利还是义务[A];专利法研究(2004)[C];2005年
3 杨楷;杨炯;;浅析对比文件的“充分公开”[A];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第一部分)[C];2014年
4 江耀纯;;专利权转移转化的几大僵局及其破解[A];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第一部分)[C];2014年
5 韩颖;;专利权滥用的试界定[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6 熊延锋;;他山之石-中美专利跨国侵权比较研究[A];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暨学术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和育东;;专利渔翁现象引发的思考[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8 陈哲锋;蔡超;;与专利权有关的民事优先权研究[A];2013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四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汇编第四部分[C];2013年
9 陈钧;;试论专利与标准的冲突根源及规范[A];2013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四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汇编第三部分[C];2013年
10 张清奎;;中国对生物技术的专利保护[A];专利法研究(2000)[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钢邋邓勇;奖罚分明为创用专利清障[N];中国财经报;2007年
2 Sun公司CTO Greg Papadopoulos;软件专利有用吗[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3 李立邋本报实习生 王婷;专利诈骗盯死非职务发明人缘由[N];法制日报;2008年
4 中国药科大学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周和平;专利买家的智慧[N];医药经济报;2008年
5 胡宓邋吴玲;浅析滥用专利权行为的构成要件[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6 ;福州市专利保护与促进若干规定[N];福州日报;2008年
7 沈阳市知识产权局局长 宋锡坤;开展地方专利立法 加速创新城市建设[N];沈阳日报;2009年
8 ;沈阳市专利促进和保护条例(草案)[N];沈阳日报;2009年
9 ;郑州市专利促进和保护条例[N];郑州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魏星 实习生 华露萍;假冒专利最高罚20万元[N];江西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济环;标准与专利的融合、冲突与协调[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鹏翔;专利权出资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陈海月;中国“专利投机”现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3 张小敏;专利商业化模式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4 余凯;专利权人权利懈怠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5 王正文;惠州市中小微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问题、对策[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杜超;论专利海盗及其防范对策[D];兰州大学;2015年
7 史润;专利权滥用之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8 陈欣;专利主张实体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马召燕;我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确定问题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10 李益;对NPEs的法律分析及我国相关制度的完善[D];南京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239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2023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