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作品的版权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临摹作品的版权问题研究
【摘要】:临摹是临摹主体在没有借助机械的情况下,凭借自身的力量对临摹对象进行描摹的行为,临摹是学习绘画与书法的重要手段,此外,临摹可以使书画作品被更多的人接触,使珍贵的艺术作品流传后世。从不同角度来说,临摹有着不同的分类。原作品是首创的作品,而临摹作品主要是对其进行临摹来获得的,所以临摹作品相对于原作品有很多的不同点,主要是非首创性、依附性、与原作品的相似性、相对独立性以及需求性。关于作品的独创性,当今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有关版权的法律都没有明确地规定独创性的概念和判断标准,我国也并未对此作出规定。关于临摹作品版权的独创性问题,国内的学者和知识产权界形成了以下三种观点:第一,临摹等于简单的复制;第二,临摹作品完全具有独创性;第三,不同类型的临摹作品在不同程度上具有独创性。目前以第三种观点为主流,但是由于对书法作品的理解和认识不够,这种观点在标准的认定、概念的界定等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需要加强对书画的认识和理解,深刻体会书画作品所处的文化背景、作者的思想表达等。独创性是临摹作品版权判断标准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在进行相关的版权分析时需要对外国的独创性判断标准理论进行参考。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对于独创性标准的认定依次提高,可以视为一条独创性的标准位阶链。除了瑞士和英国等极少数国家的著作权法一刀切的将一切临摹品都视为复制品以外,大部分国家的著作权立法和各种版权国际公约都没有对临摹品的独创性问题做出否定的回答,这就要求法官在具体的案例中结合不同的情况和标准来进行具体的认定。通过比较分析,判断临摹作品独创性需要从主观标准以及客观标准考虑,临摹的主体必须是人,在进行临摹作品版权的分析中,要从艺术作品的本质进行分析,即使作者没有创作意识,也应该享有版权。但是有创作意识的临摹作品具有独创性的几率是非常大的。临摹作品若想具备独创性就必须在艺术品的色彩、线条、造型、明暗对比这几个方面有不同于原作品之处,并且这种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也不能是由于临摹者自身素质低下所导致的。对于与原作相似度极高的临摹,由于临摹者的思想、表达方式与个性都没有体现,因此缺少独创性,不能成为版权意义上的作品。而由于临摹者水平低下而导致临摹出的字画与原作差异很大,因未达到基本的创作水平,这种情况下的临摹,无论差别有多大,都不是作品,版权更是无从谈起。创作型临摹在独创性上往往是比较强的,色彩、布局、线条和造型的选择往往跟原作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也就是说具备了独创性的核心条件,此时,临摹上升为一种创作行为,创造了新的作品。其实创作式临摹的形式就已经跟改编作品很像,所以说对于创作式临摹的形式也受到版权法的保护。基于临摹作品的特殊性,临摹作品的版权保护也受到相应的权利限制。对临摹作品的可版权性问题只能在遵循以独创性原则为中心结合艺术品基本审美观点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看法,以及从现阶段看将其定位为改编作品较为合适。
【关键词】:临摹 创作 版权 独创性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3.4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4
- 1.1 研究背景10
- 1.2 研究意义10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4 研究方法12-14
- 第2章 临摹的概念与临摹而形成的作品14-18
- 2.1 临摹的概念与临摹而形成的作品14-16
- 2.1.1 临摹及临摹作品14-15
- 2.1.2 临摹和临摹作品的作用15-16
- 2.2 临摹的分类16
- 2.2.1 摹写、对临、背临16
- 2.2.2 创作式临摹与复制式临摹16
- 2.2.3 学习阶段的临摹与创作阶段的临摹16
- 2.3 关于临摹作品的特点16-18
- 2.3.1 非首创性与依附性16-17
- 2.3.2 与原作品的相似性17
- 2.3.3 相对独立性17
- 2.3.4 需求性17-18
- 第3章 临摹作品的独创性分析18-24
- 3.1 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及理论分析18-20
- 3.1.1 对于作品独创性的我国立法规定18
- 3.1.2 知识产权界对临摹作品独创性的不同界定18-20
- 3.1.3 书画界对临摹作品的认识20
- 3.2 相关国家独创性相关立法及理论20-22
- 3.2.1 英美法系国家对作品独创性的立法规定与相关理论21
- 3.2.2 大陆法系国家对作品独创性的规定及理论21-22
- 3.3 我国台湾地区有关临摹作品独创性的规定及理论22-24
- 3.3.1 原始性22-23
- 3.3.2 创作性23-24
- 第4章 临摹作品独创性的判断标准及案例评析24-32
- 4.1 临摹作品独创性判断的主观标准24-25
- 4.1.1 主体标准24
- 4.1.2 临摹者主观心理标准24-25
- 4.2 临摹作品可版权性的客观标准.25-27
- 4.2.1 不具有独创性的几种情况25-27
- 4.2.2 影响临摹作品独创性认定的因素27
- 4.3 临摹作品独创性的认定27-32
- 4.3.1 临摹作品独创性的认定27-29
- 4.3.2 专家证人制度的引进及其局限性29-32
- 第5章 临摹作品版权保护及限制32-35
- 5.1 临摹作品版权保护与限制的根据32
- 5.1.1 现实依据32
- 5.1.2 理论根据32
- 5.2 临摹作品版权人的精神权利保护与限制32-34
- 5.2.1 临摹作品的发表权及其限制32-33
- 5.2.2 临摹作品的署名权及其限制33
- 5.2.3 临摹作品的修改权与保护作品完整权及其限制33-34
- 5.3 临摹作品财产权保护与限制34-35
- 5.3.1 临摹作品财产权利范围问题34
- 5.3.2 转让临摹作品的权利及其限制34-35
- 结论35-36
- 参考文献36-38
- 致谢38-3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伟;数字化时代的版权保护[J];中国出版;2000年04期
2 叶新;版权和著作权两用语的由来及演变[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杨利山;软件要不要版权保护?怎样保护?软件业“版权”与“非版权”的撞击[J];中国信息导报;2000年05期
4 左淑梅;版权贸易与版权保护[J];现代情报;2004年07期
5 常青;;论版权经营理念[J];编辑之友;2006年02期
6 李光云;;守护人类共有的精神家园——简评《版权保护纵横谈》[J];今日民族;2006年08期
7 丘志乔;;创意的版权保护[J];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07期
8 阳瑞刚;;宋代版权保护详论[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9 ;媒体版权是非[J];青年记者;2009年04期
10 陈敏;;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中的版权风险[J];情报科学;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晓萍;;论版权保护与出版社的发展[A];出版科学探索论文集(第9辑)[C];2010年
2 胡开忠;;入世后中国的版权战略[A];中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毕竞悦;;版权保护期限的合宪性之争——从美国1998年《松尼·波诺版权期限延长法案》谈起[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西方宪政的发展及其变革[C];2004年
4 陈秀钦;傅文奇;;论图书全文数据库版权授权的获得[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利民;顾权;;论双重版电影版权的“二元”承认与保护——一个国际贸易体制下电影版权保护的国际法新原则[A];WTO法与中国论丛(2009年卷)——《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潘淑红;;现代企业版权战略研究[A];中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毛牧然;周实;牟瑞瑾;张尤佳;;论辽宁省版权民事审判工作的现状、不足与对策[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蒋茂凝;;计算机信息网络中版权保护的新发展[A];出版科学探索论文集第5辑[C];2001年
9 吴彤;朱秋玲;;英国BSI标准版权保护政策研究[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4年
10 王章伟;;从《传奇》案看网络游戏作品的版权保护[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颖;版权经理最关心的9件事[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2 ;全国首家版权保护教育基地成立[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3 任殿顺;版权重保护 更需重开发[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4 ;2005年度全国版权保护工作先进集体表彰名单(30个)[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5 ;2005年度全国版权保护工作先进个人表彰名单(63个)[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6 ;2005年度全国版权保护示范单位表彰名单(31个)[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7 宋慧献;多维的版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8 张秀平;走出版权保护的误区(一)[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9 张秀平;走出版权保护的误区(三)[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10 高志顺;让版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N];中华新闻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健雄;技术发展与版权扩张[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何炼红;工业版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3 李雨峰;思想控制与权利保护[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4 段维;网络时代版权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黄汇;版权法上的公共领域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李祖明;互联网上的版权保护与限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夏颖;我国版权资源增值利用的对策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8 王素玉;版权法的经济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9 曹伟;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反思与超越[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10 庄超;一种新型Internet内容版权保护计算机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宗波;版权用尽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小杰;我国对外版权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5年
3 宋秀坤;论版权商业价值的评估[D];复旦大学;2011年
4 乌艳梅;超星学术视频的版权经营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5 冯松龄;纸媒微信订阅号新闻作品分享失范现象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6 孙勤立;版权扩张及其理性回归[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7 崔逢铭;版权权利限制制度的历时性分析[D];郑州大学;2015年
8 徐佳;论手机游戏的版权保护[D];兰州大学;2015年
9 王长涛;论我国广播电视的版权保护[D];山东大学;2015年
10 李骏秋;基于PDF加密的版权控制系统研制与开发[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719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971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