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山寨手机的模仿与创新
本文关键词:论山寨手机的模仿与创新
【摘要】:山寨手机泛指没有经过入网许可检测取得IMEI码的手机。判断山寨手机中模仿行为的正当性主要依据知识产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应当结合模仿的对象是否属于公有领域的知识,模仿行为是否落入知识产权专有权保护范围,以及模仿是否符合知识产权各项权利限制情形等进行具体分析。山寨手机产业面临知识产权意识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落后、政府激励政策缺位和法律保障不力等创新难题。引导山寨手机企业转向合法正规生产的关键,不仅在于政府应增强打击非法生产和侵犯知识产权的力度,而且应从各项公共政策和法律保障措施上激励山寨手机产业提高创新能力,实现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山寨手机 模仿 创新 知识产权
【分类号】:F204
【正文快照】: “山寨”一词包含“小规模”、“地下的”、“非法的”等意思,山寨手机因模仿主流品牌手机外观和商标等往往被视同为侵权仿制品。《人民日报》曾刊登文章提出应该迅速叫停仿造的山寨产品,曾有两会代表发出坚决抵制山寨产品的呼声,但大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山寨产品是否侵权还是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燕;论新型商业混同行为的法律规制——对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修改的一点建议[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李琛;法的第二性原理与知识产权概念[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李钟书,翁里;论城市拆迁中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博弈[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高新华;论以人为本司法观的理论基础——从新宪法修正案谈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陈爱萍;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杨立江;大学生道德人格建构刍议[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胡文木;论法治与人性——兼论“人性恶”理论之得失[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管在高;非营利组织与社会中介组织概念之辨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宋振凌,刘燕;驰名商标反淡化理论的法哲学分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9 韦之;论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10 李进一,王玫黎;版权侵权行为法律问题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国栋;;苏联与俄罗斯民法中的人格[A];《苏联法学对中国法学与法制的影响》学术研讨会、《俄罗斯法制与法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吾淳;;由精英而大众:荀子与孔孟伦理思想之别及其意义[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五辑)——2006国际儒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2 丛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3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杨伟东;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强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张军;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其当代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钟爱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权力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刘君栩;资本与生产力关系的哲学审视[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卓泽渊;法的价值总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宏辉;民事起诉权保障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2 杨玉翠;科学与人文之间[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3 梁雷鸣;版权与表达自由之关系及其冲突协调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陈迎年;海德格尔存在论差异中的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李斌;有关合同法中显失公平规则的探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6 蔡书贵;实践性道德主体的建构与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7 李敏娥;国家财政运行法治化的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8 姚亮;爱默生与美国民族文学进程[D];苏州大学;2001年
9 王志军;从马克思早期对宗教的批判看哲学的根本变革[D];黑龙江大学;2001年
10 高巍;英美法三国行政诉讼制度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力;论企业模仿创新活动的起点及发展战略[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陈谊;论知识产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模仿行为的规整——兼论“两法”的联系与区别[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 张明星;孙跃;朱敏;;模仿引进、自主创新的技术战略模型选择[J];财经科学;2006年08期
4 易显飞,张扬;技术创新模式与知识产权保护[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王敏;从经济学角度看企业模仿行为[J];科技和产业;2005年01期
6 赵中伟;吕风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曹东溟;技术创新政策体系现存问题及对策[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8 孙萍,陈凡;日本“吸收型”技术创新模式的再思考[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王雪利;和金生;;论反向工程的技术获取和后发优势[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04期
10 杨明;试论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兜底保护[J];法商研究;200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易显飞;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制度相互作用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2 韩为友;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柳明;我国技术创新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4 王泉香;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5 王国锋;论合作技术创新的基础和障碍[D];东南大学;2005年
6 李瑛莹;技术创新许可方式及阻碍模仿策略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培涛;黄晓艳;;论山寨手机与知识产权[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年10期
2 董涛;;“山寨手机”中知识产权问题研究——来自深圳市手机市场的调研[J];经济体制改革;2009年04期
3 刘政;;论山寨产品中商标模仿的适度边界[J];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19期
4 陶锋;邢会歌;;创新与模仿行为的进化博弈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11期
5 喻学东;苗建军;;技术融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机理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0年02期
6 刘兰剑;司春林;;低端市场破坏:关于山寨手机的案例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03期
7 任玉珑;刘贞;粟增德;曹杨;;发电企业经营博弈过程中的效仿行为仿真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年11期
8 易余胤;;技术创新中不道德模仿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年20期
9 张杰;张少军;刘志彪;;外包、创新与工资不平等[J];当代经济科学;2009年02期
10 李萍;;山寨现象:理性比乐观更重要[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张海志;“山寨协会”能否扛起创新大旗[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2 记者 孙延峰;进一步加强中日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合作[N];中国工商报;2009年
3 何伟 韩啸;山寨食品 暴利所以山寨[N];粮油市场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瑛莹;技术创新许可方式及阻碍模仿策略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2 龙磊鑫;“山寨手机”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719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971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