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信技术、信息化密度与地区产业增长——基于中国工业数据的经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信息通信技术、信息化密度与地区产业增长——基于中国工业数据的经验研究 出处:《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信息通信技术 信息化密度 比较优势 产业增长
【摘要】:利用2005—2010年地区产业面板数据,采用Rajan和Zingales(1998)的双重差分非线性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产业信息化密度差异背景下信息通信技术对地区产业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通信技术水平的提升显著促进地区产业增长,并且对信息化密度较高产业而言,ICT对其的产业增长促进作用更大,证实了ICT在地区发展与信息化在产业分布和扩散中有优化配置作用。比较而言,ICT对重工业增长的影响大于轻工业,对装备制造业的作用高于非装备制造业。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云南大学“东陆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2017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性项目“贸易便利化对地区产业增长的影响:基于产业集聚的视角” 2013年度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新科技革命与全球产业变革对我国的影响研究”(2013GXS1D007)
【分类号】:F4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自20世纪50年代伊始,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经济生活的变革产生了深刻影响,它是9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技术,其对各国的影响已从信息技术扩散的准备阶段发展到数字经济的扩散和影响阶段。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引致的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信息通信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跃洲;张钧南;;信息通信技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替代效应与渗透效应[J];经济研究;2015年12期
2 张之光;于睿;史耀波;;信息技术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分析[J];系统工程;2014年05期
3 文东伟;;FDI、出口开放与中国省区产业增长[J];金融研究;2013年06期
4 宋周莺;刘卫东;;中国信息化发展进程及其时空格局分析[J];地理科学;2013年03期
5 张之光;蔡建峰;;信息技术资本、替代性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局部调整模型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年09期
6 盛丹;王永进;;基础设施、融资依赖与地区出口比较优势[J];金融研究;2012年05期
7 孙琳琳;郑海涛;任若恩;;信息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世界经济;2012年02期
8 谢康;肖静华;周先波;乌家培;;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质量:理论与实证[J];经济研究;2012年01期
9 盛丹;王永进;;市场化、技术复杂度与中国省区的产业增长[J];世界经济;2011年06期
10 贺灿飞;潘峰华;;中国城市产业增长研究:基于动态外部性与经济转型视角[J];地理研究;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波;赵鑫铖;李艳芳;;贸易便利化、产业集聚与地区产业增长[J];财贸研究;2017年06期
2 韩自然;刘明宇;芮明杰;;信息化水平对生产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劳动力技能结构的中介作用[J];技术经济;2017年07期
3 江孝君;杨青山;刘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五化”协调发展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进展;2017年07期
4 马跃;冉爱晶;朱方伟;;基于GRNN-DEMATEL的工业化对信息化促进效率影响因素分析[J];科研管理;2017年07期
5 闫超栋;马静;;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地区差距及其动态演进[J];软科学;2017年07期
6 饶毅;;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J];经贸实践;2017年14期
7 罗能生;张雅莉;;信息网络发展对区域创新的正向影响效应及条件约束——基于中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产经评论;2017年04期
8 李波;梁双陆;;信息通信技术、信息化密度与地区产业增长——基于中国工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09期
9 张艳芳;付一夫;夏宜君;曲直;;能源消费困境:促进工业增长与阻碍结构调整并存——生产要素贡献和能源强度分解双重视角的实证分析[J];西部论坛;2017年04期
10 包晨晨;;集聚经济与集聚弹性——来自中国制造企业的经验证据[J];经济问题探索;2017年07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之光;于睿;史耀波;;信息技术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分析[J];系统工程;2014年05期
2 蔡f ;;中国经济增长如何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3 周勤;张红历;王成璋;;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个新兴古典微观模型[J];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12期
4 张之光;蔡建峰;张果;;国家特征对信息技术价值的影响——基于随机生产边界模型的实证检验[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年09期
5 张之光;蔡建峰;;信息技术资本、替代性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局部调整模型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年09期
6 蔡f ;;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年03期
7 宋周莺;刘卫东;;信息时代的企业区位研究[J];地理学报;2012年04期
8 徐梅;;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波动关联性的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9 庞瑞芝;李鹏;;中国新型工业化增长绩效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J];经济研究;2011年11期
10 谢康;肖静华;;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一个理论模型[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林;;针对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3年14期
2 汉城;对研究通信技术的大学生的建议(美国)[J];管理科学文摘;1994年08期
3 郑士贵;近五年来通信技术的加速发展[J];管理科学文摘;1996年06期
4 剑萍;“知识经济”概念的界定[J];管理科学文摘;1998年09期
5 王柏义;“863”通信技术主题的发展历程[J];电信科学;2001年02期
6 张顺颐;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软件产业化[J];科技与经济;2002年S1期
7 陈如明,内海善雄;信息通信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J];中国无线电;2004年05期
8 吕英;;3G通信技术在移动图书馆中的应用[J];网络与信息;2009年10期
9 ;2009年通信技术与应用国际会议举行[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年11期
10 王志海;;浅析通信技术的历史渊源[J];网络财富;2009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通信技术》征稿启事[A];第十一届保密通信与信息安全现状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周义伟;;九十年代通信技术发展趋势[A];四川省通信学会一九九二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3 靳锐敏;王朴;;信息通信技术促进和改变了媒体发展[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虎;刘剑;王智森;;通信技术中的数学方法[A];2009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四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赵鑫;牟立帅;;通信技术的发展[A];第二十五届中国(天津)2011’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陈锟;安娜;王艳聪;;通信技术之IP电话[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信息化与社会发展学术讨论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张进;白文乐;;高职院校3G通信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A];2011年全国电子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李强;;3G时代通信技术工程应用展望[A];山东省石油学会油田电力、通信及自动化技术研讨会优秀工程技术论文集[C];2009年
9 先龙忠;;多种通信技术在抗冰保电中的应用[A];2008年抗冰保电技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10 先龙忠;;多种通信技术在抗冰保电中的应用[A];2008年抗冰保电优秀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 内海善雄;信息通信技术为全人类服务帮助人们跨越数字鸿沟[N];中国电子报;2002年
2 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 内海善雄;信息通信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N];通信产业报;2004年
3 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副部长 陈晓霞;青少年是信息通信技术的最大受益者[N];中国电子报;2007年
4 韩永军;让信息通信技术惠及全人类[N];人民邮电;2008年
5 海伦;信息通信技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N];中国电子报;2004年
6 吴月辉;全球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大幅增长[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7 吴月辉;全球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大幅增长[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8 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 哈玛德·图埃;信息通信技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N];人民邮电;2010年
9 本报记者 陈勋燕;张国有:信息通信技术加速社会可持续发展[N];通信信息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陈炳欣;谁能驾驭未来车际通信技术?[N];中国电子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Khizer Hayat Khuhawar;信息通信技术与减贫[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2 Hamza I.Bangura;信息和通信技术对于塞拉利昂非正式部门研究发展的影响[D];天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博;基于第四代通信技术的黑龙江移动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2 刘钊;建筑环境信息物理融合系统通信技术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5年
3 邹露霞;新加坡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刘志雄;基于GPRS通信技术的数据中继的研究与应用[D];厦门大学;2008年
5 曾郁洋;大学英语教师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的态度调查[D];湖南大学;2013年
6 张辉;卫星重叠通信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7 欧阳晔;通信技术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Maria Vittoria GRILLI;[D];复旦大学;2012年
9 杨永健;中小通信技术服务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10 徐斐;3G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D];黑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370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1337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