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核电发展,有效降低碳排放
本文选题:碳排放 + 煤炭消耗量 ; 参考:《科技导报》2017年13期
【摘要】:正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碳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虽然一直积极倡导并践行节能减排,但减排形势仍然严峻。中国的碳排放量高,主要原因在于煤炭一直是主要能源,当前中国国内煤炭消耗量占全球1/2以上,2016年国内煤炭消耗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63%,而且用于发电的耗煤量占煤炭消费总量的1/2左右~([1])。为了有效减少碳排放,中国需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在清洁能源中,核能的优点是能量密度大,单位能量机械设备体积小,制造消费少,占地面积小,从整个生产链看,核能每度电碳排放量是最小
[Abstract]:China has become the world's largest energy consumer with the largest total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world. Although it has been actively advocating and practicing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he situation is still grim. China's high carbon emissions are mainly due to the fact that coal has always been the main energy source. At present, China's domestic coal consumption accounts for more than a second of the world's total. In 2016, domestic coal consumption accounted for 63 percent of primary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al consumption for power generation accounted for about a second of the total coal consumption ([1]).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China needs to vigorously develop clean energy. In clean energy, the advantages of nuclear energy are high energy density, small volume of unit energy mechanical equipment, less consumption of manufacturing, small area of land. From the whole production chain, the carbon emission per degree of electricity from nuclear energy is the smallest.
【作者单位】: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F426.23;F426.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香港特别行政区:年人均碳排放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J];四川建材;2010年04期
2 ;香港特别行政区:年人均碳排放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J];四川建材;2010年05期
3 ;澳大利亚参院通过碳排放税法案明年7月起征收[J];新技术新工艺;2011年11期
4 宋婷;沈清基;;城市碳排放价值指数研究及规划应用[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03期
5 ;上海出台碳排放管理办法[J];建材发展导向;2013年06期
6 王怡洁;;一波三折的欧盟碳排放谈判[J];汽车与配件;2014年14期
7 陈文颖,吴宗鑫,何建坤;全球未来碳排放权“两个趋同”的分配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8 ;降低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途径[J];节能与环保;2007年11期
9 ;改变居住模式可以有效削减碳排放[J];能源工程;2008年02期
10 N.福特;赵艳春;;减少碳排放促使土耳其开发水电[J];水利水电快报;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初枝;黄贤金;;区域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红光;刘卫东;;贸易对中国产业能源活动碳排放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刘庆;雷莉萍;侯姗姗;;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区域性特征发展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5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初枝;黄贤金;;江苏省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区域差异比较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黄贤金;胡初枝;;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吴婕;肖荣波;江海燕;艾勇军;;广州居住社区碳排放评估方法与评估工具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杜华斌;今年下半年将开征碳排放税[N];科技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李学梅;法搁置碳排放税计划[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国网能源研究院博士 陈武 国网能源研究院硕士 常燕;中国碳排放符合世界经济发展一般规律[N];中国电力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任佳;寻求碳排放计算新方法[N];中国建设报;2013年
5 记者 雷新;2011年中国碳排放占到世界总量的24%[N];人民政协报;2013年
6 暨南大学教授 孙东川;是碳排放,,还是碳消费?[N];光明日报;2013年
7 公管学院;齐晔、何建坤等与美英科学家辨析中国碳排放之谜[N];新清华;2013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王小川;北京碳排放权指标交易开放在即[N];中国证券报;2013年
9 李荣;上海出台碳排放管理办法[N];中国能源报;2013年
10 记者 杨汛;碳排放罚款“第一单”两周内下发[N];北京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秋贤;基于3E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地域差异及碳排放空间计算研究[D];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5年
2 黄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李炎亭;甘肃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钱明霞;产业部门关联碳排放及责任的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5 鲁力;不同碳排放政策下的供应链决策及协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张尔俊;碳排放约束条件下中国经济增长路径统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7 陈立芸;公平与效率权衡下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及减排成本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8 陈亚楠;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9 梅天华;基于求偿权的电力碳排放权公平分配及收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王乃春;青岛市城镇碳排放水平及低碳城镇评价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琴;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的人口生存碳排放评估[D];兰州大学;2010年
2 肖翔;江苏城市15年来碳排放时空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牛晓婧;甘肃省碳排放特征及行业碳排放强度贡献率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4 赵明;城市化对上海市碳排放的影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5 何伟;城市化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竞;河北省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7 王天格;基于我国碳排放制度下的企业碳会计核算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8 吴梅;江苏省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动态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9 刘柏利;碳排放视角下的绿色住宅项目成本效益评价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10 柯晓蕾;民法视野下的碳排放权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053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005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