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工业结构升级的制度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22 14:13
【摘要】: 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称作产业结构收益,它来自于生产要素在产业间和产业内配置效率的提高(也包括产生高生产率的新产业)。从国内外产业结构升级的情况看,除了自然资源禀赋差异、人口差异等因素外,制度差异是造成结构收益差异的主要原因。但从目前来看,专门关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制度分析的著述还比较少。 不同学者对制度含义的界定不相同。本文界定制度是一组规则,具有信息传递、资源配置、激励约束和其他功能,制度的内容包括产权制度和其实施机制(计划、市场和微观企业)。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以工业产业结构升级为对象,分析各种生产要素配置的制度的结构收益效应。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论点包括: 第一,提出了产业结构(工业结构)收益的概念。即工业结构收益是指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产业结构升级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两个方面的内容。工业结构收益就包括两个方面的收益:一是来自于结构合理化的协调收益;二是来自于结构高度化的层次性收益。 第二,提出了制度影响工业结构收益的几种效应,并对协调效应和创新效应进行分析。从生产要素配置和利用角度看,制度的结构效应包括:(1)资源供给;(2)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3)人们福利提高。制度在产业结构升级中对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提高的效应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结构的协调效应,其收益就是结构协调性收益。制度的结构协调效应就是在不同的制度安排下将使得资源在企业、产业和产业间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存在差异,使得产业间协调性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结构协调收益。二是结构的创新效应,其收益就是结构层次性收益。在不同的制度安排下,产业的创新能力存在差异,而创新将使得企业和产业的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提高,从而产生不同的结构层次性收益。 第三,以产权制度和其实施机制为内容,分析制度的产业结构收益不同效应: 不同产权制度对工业结构升级的收益具有不同效应。每一种产权制度都有其优缺点。一般而言,传统的公有(国有)产权制度下较难形成企业创新机制,也难以形成一个有利于创新的市场结构;但产业协调也离不开公有产权制度,如基础性产业和某些高技术产业需要公有(国有)产权制度进入;而私有产权制度可能形成企业创新机制,也可能形成一 个创新的市场结构,但私有产权制度下将会出现过度竞争,造成生产要素配置失效。在市 场经济国家,,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的产权制度基础应该是产权制度多元化。我国采取公有制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方式,有利于我国进行产业结构升级。 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是企业治理机制。企业制度与建立产业协调的自组织机制密切相 关;产权结构集中度、股东身份都影响企业创新,从而影响产业创新。不同的企业泊理机 制影响企业并购行为(产业协调的微观行为)和创新行为(产业创新的微观行为):而企业 制度也影响产业结构升级中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行为。 计划融资制度和市场融资制度对产业结构升级各有利弊。在市场融资制度下,不同的 融资方式包括银行融资、证券市场融资、外资和政府融资都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 就业制度影响劳动力结构转换、劳动力行为和劳动力素质。从而影响产业结构升级。 劳动力结构转换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容,也促进产业结构其他方面升级。但计划就业制度 下劳动力结构是僵化的,也不利于发挥劳动力积极性,影响企业(产业)创新;计划就业 制度与福利保障高度统一,则使得劳动力对企业并购等活动产生抵触行为,不利于资产存 量结构调整。市场就业制度则可以实现劳动力配置优化,有利于企业创新。 技术创新制度主要是指技术创新产权,特别是专利制度,它对创新扩散的具有激励作 用,从而影响产业创新。但专利制度不能解决创新激励所有问题,需要政府在技术创新制 度的其他方面发挥作用,促进工业结构升级。 第四,对不同经济阶段我国工业结构升级的制度进行分析;并针对在新的经济背景(即 我国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买方市场和加入WTO)下,并提出要从产权制度、融资制度、就 业制度、技术创新制度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从而加快中国工业结构有效升级。 本论文涉及范围比较广,做好这篇论文需要掌握丰富的资料和具备高超的文字驾御能 力。由于作者掌握的资料有限,以及写作水平有限,论文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章节的 衔接逻辑上还不够流畅;在论证上在有些方面还不够深入,有些观点的提出也不一定成熟。 恳请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图文】:

分布情况,不同所有制,职工,城镇


的比重还在上升,但是,毕竟非公有经济吸纳劳动力是严格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的,而且非公有经济的规模偏小,吸纳劳动力还是有限,国有企业和公有经济还是劳动力吸纳的主体(参见图7一2)。而国有企业(也包括一部分公有经济)冗员或者隐性失业严重。随着就业制度的变化,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职工待业和失业现象趋于严重。圈圈国有单位位...城镇集体单位位口口其它单位位1995年1997年1999年图7一21995一2000年城镇不同所有制职工分布情况随着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动,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加重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随着就业制度的变动,企业中劳动者的激励结构不断得到改善,企业内部的分配权限从政府转移到企业管理层,企业从管理者到普通职工结合成一个具有相对独立和较大权限的利益体,也就是所谓的“内部人”。内部人牺牲国家长期利益以满足内部短期利益,在就业制度领域表现为工资侵蚀利润,工资侵蚀利润的直接后果是影响劳动力成本增加。①而在承包制改革阶段中表现犹为突出。随着改革的深入,这个问题逐步缓解。二是企业隐性失业问题或者冗员问题日益突出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F421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寿平;戚红艳;;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工业结构变化[J];财经科学;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姚德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制度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肖芳;工业产品运输需求分类预测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董海涛;贵州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11年

3 章玉春;昆明市工业结构调整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761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6761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9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