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战略评价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9 17:48
【摘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在二十一世纪初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来完成,需要持续、稳定、安全的矿产资源供应体系作保障,需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战略评价提供科学决策的信息支持。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就在于,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在对矿产资源战略评价系统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建立矿产资源战略评价的理论基础、评价模型和方法体系,选择湖北省作实证研究对象,并提出湖北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我国90%以上的能源和80%左右的工业原料都取自矿产资源,每年消耗的矿物原料超过50亿t,矿产资源支撑了占我国GDP70%的国民经济的运转。经过建国50多年来的大力建设和发展,我国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矿业体系,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矿业大国。 虽然我国矿产资源种类较多,但仅有稀土、钨、锡等少数用量不大的金属矿产和部分替代性较强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而富铁矿、铜矿、石油、钾盐等支柱性矿产严重短缺或已探明储量严重不足。而且,我国人口压力巨大,矿产资源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在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资源短缺的状况日益突出。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和赋存状态也不甚理想,石油、天然气和铜等重要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而我国生产力布局则以东部为主;已发现矿产地中,大型特大型矿床少、中小型矿床多,易采易选冶者少、难采难选冶者多。这也给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一系列问题。由于我国矿业领域改革开放严重滞后,矿产勘查投入严重不足,随着找矿难度不断增大,新增资源储量速度降低,而消耗速度却不断加快,供矿中断的危机已迫在眉睫。而且,现有生产矿山数量多、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破坏浪费惊人,有用矿物回收率比国外平均低20~30%。再加上我国现有矿业领域体制不顺、重复建设、秩序混乱、市场不稳、盲目开采、管理低效、经营粗放等问题,更加加剧了矿产资源短缺的严峻性。 据权威机构分析,到2020年,我国将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矿产资源消费国。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必须对我国矿产资源的现状和未来重新认识,合理地利用矿产资源,不能以巨大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为代价来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而是要树立矿产资源忧患意识,充分认识矿产资源的重要性、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要依据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战略评价体系,以便为指导矿业生产,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供宏观和微观指导,为政府 WP=7 和矿政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我国传统矿产资源评价仅考虑技术和经济两个因素,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无法保障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矿产资源的供给需求,也无法解决日益加剧的因采矿而引发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矿产资源战略评价则以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着重解决矿产资源的安全供给和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对实现传统矿业向非传统矿业的转变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矿产资源战略评价的由来,提出矿产资源战略评价系统的理论,然后从矿产资源战略评价的理论基础、模型和方法学三个方面论述了矿产资源战略评价问题,初步建立起矿产资源战略评价的体系,然后以湖北省为实例对矿产资源战略评价的应用进行了尝试,并提出湖北省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1)第一部分从我国矿产资源现状的介绍入手,重点研究和归纳了矿产资源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长期以来,资源分配上的指令配置模式导致矿产资源区域开发不合理,最终影响区域的协调发展;大规模、高速度的开采导致矿产资源耗竭速率过快,直接冲击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直接破坏土地、森林、草地等自然资源,并造成环境污染。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目前的矿产资源产业的发展环境,提出矿产资源评价的内涵——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应用包括3S技术在内的最新技术与方法,充分考虑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资源-环境-经济技术条件,通过对矿产资源战略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的揭示,寻求实现我国全面小康目标的矿产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对策。同时,对矿产资源战略评价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将矿产资源战略评价与矿产评估做了对比。 (2)第二部分首先揭示了矿产资源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指出二者是目标与手段的关系,矿产资源战略是区域系统有意识地、自觉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保障。然后,根据二者相互作用的动力机制和协同机制,提出了保证区域矿产资源战略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对策,总结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战略的主要目标就是,建立与?
【图文】:
图 3-4 矿产资源-经济一体化核算的基本框架.4 理论基础四: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候太龄定律lling 在 1931 年美国《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的“可耗竭资源的经济优开采率的经典文献。他认为,在最优的耗竭条件下,资源的价格与开的租)的增长率等于其他资产的利息率。最终,由于租的上涨和开采成的市场价格上升并导致矿产品的需求下降。按照最优的耗竭率,,资源将完全耗尽,生产也就因此完全停止[34]。在此基础上,Dasguta & Hea1(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在的分析中融入了经济增长最优路径的方法。用于分析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资源的最优耗竭率的决定方式。所谓的最关于可耗竭资源最优耗竭速度和条件的理论。达到资源最优利用状态要是随着时间推移,资源的稀缺性租金须以社会贴现率相同的速率增长,龄定律(Hotelling’s Rule);二是资源品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与资源影子价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426.1
本文编号:2687279
【图文】:
图 3-4 矿产资源-经济一体化核算的基本框架.4 理论基础四: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候太龄定律lling 在 1931 年美国《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的“可耗竭资源的经济优开采率的经典文献。他认为,在最优的耗竭条件下,资源的价格与开的租)的增长率等于其他资产的利息率。最终,由于租的上涨和开采成的市场价格上升并导致矿产品的需求下降。按照最优的耗竭率,,资源将完全耗尽,生产也就因此完全停止[34]。在此基础上,Dasguta & Hea1(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在的分析中融入了经济增长最优路径的方法。用于分析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资源的最优耗竭率的决定方式。所谓的最关于可耗竭资源最优耗竭速度和条件的理论。达到资源最优利用状态要是随着时间推移,资源的稀缺性租金须以社会贴现率相同的速率增长,龄定律(Hotelling’s Rule);二是资源品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与资源影子价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426.1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龙清;秦国玉;袁昌盛;;应用实物期权的煤炭资源资产价值评估方法[J];中国矿业;2008年10期
2 李铭;沙景华;;我国西部矿业投资环境评价[J];资源与产业;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黄向春;我国煤炭产业环境综合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陈军;中国非可再生能源战略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3 张华新;中国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及其优化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4 王波;我国铁矿石战略储备物流基地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邵英秋;宽频带感应式磁传感器的研制[D];吉林大学;2012年
6 安歌军;煤炭资源价值及其延伸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徐凌云;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2 李铭;西部省份矿业投资环境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3 宋林;论能源安全背景下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规制[D];中南大学;2007年
4 林雅峰;中国磷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张美丽;中国对外铝矿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872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687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