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矿产、土地资源复合循环利用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3 14:54
【摘要】: 本文以资源价值论、资产论、产权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生命周期评价、物质流分析方法,概括矿产、土地资源时空、法律、经济联系,分析其内部的物质与资本循环机理,构建矿产、土地资源复合循环利用体系框架,提出确保资源资本良性循环的矿业权准入条件,通过对矿区小循环和矿城大循环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在矿产与土地资源复合循环利用中,物质流与资本流是循环的纽带。土地作为矿业开发物质迁移、资本投入溢出效应的载体,在负效应被控制、正效应被利用的条件下,能够在矿产资源耗竭后,承载资源综合体的可持续利用的功能。 2.对于大面积的矿产资源与耕地资源复合的资源多用途竞争问题,需要从国家层面通过两种资源规划的协调来解决;对于单宗的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矿业权准入以REESCBA评价为科学依据。 3.根据矿业投资的不同规模,提出了矿区小循环和矿城大循环的概念。在矿区小循环中,以控制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负效应,促进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为重点;在矿城大循环中,以显化矿业投资开发土地增值收益,促进其为矿山企业和矿业城市转型服务为重点。 4.对安太堡煤矿矿区土地利用生命周期的实证分析表明:大规模土地复垦、生态修复是矿区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契机。明晰产权、建立土地复垦、生态修复的资金保障和复垦土地流转机制是矿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决定性问题。 5.对克拉玛依矿业城市大循环的实证分析表明:克拉玛依矿业投资土地增值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的症结在于,在城市“退二进三”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的地方、油气企业双方的分配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通过对克拉玛依土地增值收益形成过程的分析认为,在划拨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中,企业与地方6:4分成的比例是符合政策和实际的。地企双方应抓紧城市发展有利时机,尽快在显化土地资产价值方面加强协作,加速土地资产流动,让被掩盖的矿业投资土地增值收益充分、高效地利用起来。
【图文】:

时空演变,自然资源,复合循环


完成投资一生产一价值变现的资本循环的全过程。在这个三阶段循环中,人造资本和人力资本充当了货币资本的角色,而实物自然资本则成为生产资本;最终通过虚拟资本对资源利用的外部性在市场进行交易,实现自然资本投资回收和增值。4.3矿产、土地资源复合循环体系框架的构建建立矿产、土地资源复合循环系统的前提是界定两种资源复合循环的基础。前提一是矿产资源与土地资源在利用时间上的联系。人类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历史经历了四个基本阶段:第一阶段是远古以采集和狩猎为主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时期;第二阶段是现代社会以工业化生产为主的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时期;第三阶段是现代社会以工业化生产为主的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时期;第四阶段是近二十世纪末开始以服务业和旅游业为主的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时期[82]。

自然资源,区位,社会人文


4矿产、土地资源复合循环利用框架构建两种资源开发利用在宏观区位上的关系表现为:离散分布的矿产资源在空间上赋存于土地之中,一般位于城市的外围或远离城镇。土地资源作为城市、农村、矿区生产生活的载体,既制约着它们的发展,又承接城、乡、矿生产生活的溢出效应,成为城、乡、矿进一步发展的条件。矿产资源、土地作为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通过矿产品、农产品的方式进入城市的物质循环,成为城市生态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资源的基础组成部分,与社会人文资源一起,共同构成广义的城市发展的自然、社会、人文综合环境资源(包括生态环境、经济运行环境、社会人文发展环境)。生态、经济、社会人文资源要素发生着强烈的祸合、循环运动,,并以溢出的方式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426.1;F301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卫博;白中科;;工矿生产中节约用地理念与耕地保护[J];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S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袁磊;大庆油田复合区土地合理利用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2 孙昕;辽河油田专用公路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949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6949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8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