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国际贸易多层网络供给风险传播机制研究
【学位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416.31;F742
【部分图文】:
贸易产生任何影响。随着供给冲击系数 a/b 值的增大,受到供给响的国家百分比在逐步增多,爆发源排序的整体趋势成阶梯式下最小为 1 时,也就是供给冲击与感染阈值一致,前五位的国家为爆发源时会造成 70%的铁矿石国际贸易雪崩比例。当冲击系数最就是供给冲击为感染阈值的 20 倍时,前五位的国家一旦发生供全球超过 80%的国家造成影响。
53图 4-2 生铁出口减少引发的生铁国际贸易网络供给短缺风险传播雪崩比例 4-2 给出了生铁出口减少引发供给短缺风险传播的生铁国际贸易图。结果表明,随着供给冲击系数 a/b 值的增大,受到生铁供给短响的国家的百分比在逐步增多,爆发源整体成阶梯式下降趋势。同给短缺风险传播情况相比,不同冲击系数下的雪崩比例差距较大
4-3 粗钢出口减少引发的粗钢国际贸易网络供给短缺风险传播雪崩比例 4-3 给出了粗钢出口减少引发供给短缺风险传播的粗钢国际贸易图。结果表明,与铁矿石和生铁供给短缺风险传播一样,随着供给的增大,受到供给短缺风险传播影响的国家的百分比在逐步增阶梯式下降,但是粗钢的雪崩比例在不同的冲击系数时差距最大系数大小,只有少数部分国家发生粗钢供给短缺风险时会对全球造成影响。 铁矿石供给短缺情境下供给冲击系数 a/b=1 时铁矿石国际贸易网络感染国排名爆发源供给冲击 a感染阈值 b迭代次数雪崩规模1 俄罗斯 0.05 0.05 10 93 2 乌克兰 0.05 0.05 10 93 3 巴西 0.05 0.05 10 89 4 加拿大 0.05 0.05 10 88 5 南非 0.05 0.05 10 8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清;;国外风险传播研究的路径、框架和启示[J];国外社会科学;2018年06期
2 张雯;;基于知识图谱视角的风险传播研究透视[J];科普研究;2019年03期
3 蔺彦松;;浅议风险社会语境下的风险传播[J];传播力研究;2019年27期
4 王威;姚敏;;风险传播中信任关系的建构[J];青年记者;2017年21期
5 江昀;沈丹;;论技术风险传播的社会放大机制[J];科技传播;2014年20期
6 杨佳彤;张磊;;多学科视角下的风险传播研究[J];商洛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7 向欢;;新时期“风险传播”研究的范式转换研究[J];知音励志;2017年02期
8 杜建华;;风险传播视域下舆论安全及其治理——对大众传媒建构舆论安全的考察[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7期
9 张志坚;;风险社会视域下食品风险传播的反思与变革[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丁骋;;重思风险传播背景下的媒体责任[J];青年记者;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谢伟;;论风险预防原则在灾害防治法领域的运用[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李希光;;恐惧来自病毒?还是媒体?——非典报道的象征意义[A];香山科学会议第204次“SARS预防与控制”学术讨论会会议交流材料[C];2003年
3 郭小平;;“风险传播”研究的范式转换[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崔波;;传播秩序的重构——风险社会的视角[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5 郭小平;;风险社会的媒介素养:“风险传播”的视角[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6 甘杰夫;张洁;;网联汽车系统信息安全及其风险评估方法[A];2016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6年
7 王晓光;;基于复杂网络的产业链稳定性研究[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8 赵盛谦;;韩国文化对PCST的影响[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刘涛;公民行动与风险传播[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徐以升;苏宁:短期资本流动或加快风险传播[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3 王积龙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追求独立报道 揭露工业风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P2P网贷专项整治分三步 校园贷是重点[N];证券时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晓晴;钢铁国际贸易多层网络供给风险传播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2 雷凯;多式联运网络风险传播与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赖泽栋;社交媒体环境下消费者食品风险认知与风险传播行为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4 全燕;基于风险社会放大框架的大众媒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钱亚梅;风险社会的责任担当问题[D];复旦大学;2008年
6 叶夏明;电力信息物理系统通信网络性能分析及网络安全评估[D];浙江大学;2015年
7 冯强;媒体传播对个体风险感知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8 朱闵敏;肺结核风险传播干预与效果评估[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徐迎春;环境传播对中国绿色公共领域的建构与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陆仁强;城市供水系统脆弱性分析及风险评价系统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绿凝;风险传播视域下都市报对雾霾事件的议题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2 王嘉洁;社会化媒体视域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风险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3 吴艺娟;微博旅游风险传播中信息扩散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侨大学;2017年
4 邓良柳;新媒体环境下黔东南州风险传播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7年
5 杨佳彤;媒体在科技风险传播中的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侯丹丹;转基因食品的风险传播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7 詹益保;我国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网络特征及风险传播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6年
8 田静;风险传播与媒介素养[D];湖北大学;2012年
9 张晔;产品伤害危机的风险传播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10 左虹;多级供应商选择及其网络结构风险传播仿真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306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830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