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计及环境的中国电力协调监管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1 22:1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放松管制,重组电力产业,实行市场化改革成了世界上很多国家为提高电力产业效率、增强整体经济竞争力的共同之路。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各国也在重建电力监管,以保证电力市场的公平竞争,而监管的措施也更多地借鉴市场和竞争的思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电力监管的内涵也逐渐丰富,环境保护也已成为当前电力监管关注的重要内容。到目前为止,中国对电力产业的监管仍然是沿用传统条块分割式的计划管理模式,发改委、电监会、地方经(贸)委、环境保护部等机构都承担部分的监管职能。这种分散的电力监管框架并不是出于政府内部权力制衡的目的,而更多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采取的监管手段也主要是基于行政——命令的思路。当前,分散的电力监管组织框架和传统的、缺乏协调的电力监管措施,不仅不利于电力产业的公平竞争,也严重影响了中国电力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近年来,随着电力供应紧张局面的出现,中国发电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更加突出,电力产业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政府的电力监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如何将环境保护融入到统一的电力监管框架中来,实现电力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电力监管过程中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国内以任玉珑教授为首的课题组提出了电力协调监管的概念。电力协调监管不仅包括对电力市场的监管,也包括对电力产业的环境监管,更重要的是其强调通过各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来实现电力产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相对于狭义的电力监管(对电力市场的监管)来说,电力协调监管的内涵更丰富,涉及的研究内容也更广。鉴于篇幅的限制,本文除了对电力协调监管的概念进行剖析和界定之外,主要从监管措施和监管组织两个方面对与环境相关的中国电力协调监管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具体来说,本文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对关键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提出了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介绍了协调理论、政府规制理论及电力监管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发展动态。 第三章在对国外电力监管发展演变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电力产业的特点,对电力协调监管的概念进行界定,阐析了电力协调监管的具体内涵,并借鉴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和Malone与Crowston协调理论的思想,构建了电力协调监管的概念模型。 第四章在回顾中国电力产业改革动态的基础上,从电力协调监管的视角出发,分析中国电力监管的发展演变,剖析当前中国电力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中国电力发展面临的环境约束的基础上,提出了计及环境的中国电力协调监管的基本思路。 第五、六章是电力协调监管措施研究。其中,第五章是基于经济性——环境协调的火电厂环境监管研究,从外部性理论出发分析了基于经济性—环境协调的最优排污税制定,从产权理论出发提出了基于网内电量排放绩效+排污权交易的火电厂环境监管新模式。第六章则基于多标准差异分析法,提出了可综合考虑经济性、环境影响、供应安全等多个因素的发电结构优化模型,对中国的发电结构进行优化研究,并提出了促进发电结构优化的相关措施。 第七章是电力协调监管组织研究。在多监管者框架下的电力监管博弈模型研究和借鉴国外电力监管经验的基础上,对计及环境的中国电力协调监管的组织构建进行了研究。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将电力监管看作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基于协调理论的观点,对电力协调监管的概念进行界定,借鉴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和Malone与Crowston协调理论的思想,设计了电力协调监管的概念模型,将环境保护纳入到统一的电力监管框架中来,为研究计及环境的中国电力协调监管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②考虑到“西电东送”和“区域电力市场”发展的实际,从科斯产权理论的思想出发,提出了基于网内电量排放绩效+排污权交易的西部地区火电厂环境监管新模式,通过模型分析可以证明该模式可以在保证环境监管措施经济性的同时,实现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付费的公平性原则,可妥善解决西电东送过程中东、西部地区的利益公平问题。 ③将多因素差异分析法用于发电结构优化的研究当中,建立了可以综合考虑经济性、环境影响、供应安全等多个因素的电力结构优化模型。与以往基于均值——方差组合(MVP)理论的发电结构优化模型相比,该模型能够对发电组合的风险来源进行分解,并对包括环境影响在内的各风险因素进行量化,为研究计及环境的电力协调监管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④在多监管者框架下的电力监管博弈模型研究和借鉴国外电力监管组织安排经验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计及环境的中国电力协调监管组织框架及各机构间的沟通和协调机制。本文的研究不仅考虑了各监管机构之间信息沟通和自我协调的需要,也考虑了对各监管机构的第三方协调。另外,考虑到国有企业在中国电力产业占绝对优势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将国资委对国有电力企业的内部监管纳入到统一的电力监管框架中来的观点。
【学位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F426.6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对象
        1.1.3 研究意义
    1.2 关键概念界定
        1.2.1 市场化、私有化、自由化及放松规制
        1.2.2 管制、监管与规制
        1.2.3 电力监管
        1.2.4 协调
        1.2.5 协调监管与联合监管、共同监管
    1.3 研究目的、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3 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技术路线
    1.4 本文的创新性工作总结
2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1 “协调理论”研究动态
        2.1.1 发展经济学对协调问题的研究
        2.1.2 软系统方法论对协调问题的研究
        2.1.3 Malone 与Crowston 协调理论对协调问题的研究
        2.1.4 协调博弈理论对协调问题的研究
        2.1.5 简短评述
    2.2 政府规制理论研究动态
        2.2.1 传统规制理论概述
        2.2.2 激励性规制理论研究动态
        2.2.3 多监管者框架下政府规制理论研究动态
    2.3 电力监管的理论研究动态
        2.3.1 电力产业经济性监管研究动态
        2.3.2 电力产业环境监管研究动态
        2.3.3 电力监管组织的研究动态
        2.3.4 电力产业协调监管研究动态
    2.4 本章小结
3 国外电力监管的发展演变与电力协调监管
    3.1 电力产业的基本特征
        3.1.1 电力产业的基本技术特征
        3.1.2 电力产业的基本经济特征
    3.2 国外电力产业的市场化改革及其背景分析
        3.2.1 国外电力产业的历史沿革与市场化改革
        3.2.2 国外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的背景分析
    3.3 国外电力监管的发展演变及趋势分析
        3.3.1 美国电力监管的发展演变
        3.3.2 英国电力监管的发展演变
        3.3.3 国外电力监管的发展趋势总结
    3.4 电力协调监管的内涵与概念分析
        3.4.1 电力协调监管的定义与内涵
        3.4.2 电力协调监管的概念模型
        3.4.3 电力协调监管的基本原则
    3.5 本章小结
4 中国电力监管的发展演变与问题分析
    4.1 中国电力监管的发展演变
        4.1.1 中国电力产业的改革进程回顾
        4.1.2 中国电力监管的演变历程分析
    4.2 中国电力监管现状及问题分析
        4.2.1 中国电力监管的组织现状及问题分析
        4.2.2 中国电力监管的措施现状及问题分析
    4.3 中国电力产业的环境约束分析与电力协调监管
        4.3.1 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4.3.2 中国电力产业的环境约束分析
        4.3.3 计及环境的中国电力协调监管新思路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经济性-环境协调的火电厂环境监管研究
    5.1 火电厂环境监管概述
        5.1.1 环境监管的基本原则
        5.1.2 火电厂环境监管的手段分析
    5.2 基于排污税的火电厂环境监管研究
        5.2.1 排污税原理
        5.2.2 排污税制度下的火电厂行为分析
        5.2.3 基于经济性-环境协调的最优排污税制定
    5.3 基于排污权交易的火电厂环境监管研究
        5.3.1 排污权交易概述
        5.3.2 基于排放绩效+排污权交易的火电厂环境监管研究
        5.3.3 基于网内电量排放绩效+排污权交易的火电厂环境监管研究
        5.3.4 两种监管模式的比较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多因素协调的中国发电结构优化研究
    6.1 中国发电结构现状分析
    6.2 不同发电技术的环境影响分析
        6.2.1 火电的环境影响
        6.2.2 水电的环境影响
        6.2.3 核电站的环境影响
        6.2.4 绿色电力的环境影响
        6.2.5 几种主要发电技术的环境影响比较
    6.3 基于多因素协调的发电结构优化模型
        6.3.1 多标准差异分析(MDA)
        6.3.2 基于多因素协调的发电结构优化模型构建
    6.4 基于多因素协调的中国发电结构优化研究
        6.4.1 中国能源状况
        6.4.2 中国2006 年发电结构分析评价
        6.4.3 2020 年中国发电结构优化研究
    6.5 促进发电结构优化的相关措施
        6.5.1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
        6.5.2 自愿协议
        6.5.3 准入限制
        6.5.4 税收优惠和补贴
    6.6 本章小结
7 计及环境的中国电力协调监管组织研究
    7.1 多监管者框架下的电力监管博弈模型研究
        7.1.1 多委托人代理理论概述
        7.1.2 完全信息下多监管者电力监管博弈模型研究
        7.1.3 不对称信息下多监管者电力监管博弈模型研究
        7.1.4 多监管者框架下电力监管博弈模型研究总结
    7.2 国外电力监管组织设计方面的经验借鉴
    7.3 计及环境的中国电力协调监管组织建议
        7.3.1 监管机构的职能设置
        7.3.2 监管机构间的沟通与协调机制
    7.4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研究展望
    8.1 研究工作总结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娟子;;电监会要求切实维护电力安全和有序用电[J];广西电业;2011年05期

2 ;动向[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1年15期

3 龙生平;;日美欧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学术论坛;2011年05期

4 ;动向[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1年13期

5 ;政策[J];通用机械;2011年08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唐松林;计及环境的中国电力协调监管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黎灿兵;电力监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3 梁志宏;电力市场目标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4 马军杰;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电力工业激励性监管理论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鹏宇;构建和完善我国电力监管体系[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王鑫;国外电力财务监管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3 刘洁;我国电力监管法律体系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06年

4 曹宇飞;电力实时信息安全采集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5 周仕红;我国现代电力监管制度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容辉;电力监管机构对输配电企业的会计监管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7 钱成;中国电力监管统计制度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8 张晶晶;输配电价管制模式与管制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9 张新海;电力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10 樊爱茹;中国电力工业引进外资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371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8371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d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