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技术创新能力对西部地区工业化发展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技术创新能力对西部地区工业化发展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技术创新是工业化发展的内生动力,特别是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工业生产方式逐渐被高新技术所取代,技术创新对工业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如今世界各国竞相通过实施创新战略抢占技术高地,我国则在十八大报告中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指出应“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西部地区作为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一环,其工业化的发展是有助于我国实现工业化基本完成的目标。为了实现西部地区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认清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其对工业化发展的具体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工业化及技术创新研究理论,首先对西部地区工业化发展现状及技术创新发展现状进行定性分析;其次运用因子分析法评价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并对其作年份间纵向分析以及地区间横向分析,得出西部地区2000-2013年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趋势以及2013年西部地区及所含各省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差距;最后在技术创新能力纵向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法对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与工业化发展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技术创新能力对工业化发展的影响程度。根据研究结果,结合西部地区工业化发展实际,本文给出如下对策和建议:第一、技术创新投入方面,应有效整合地区创新资源,加强资源投入力度;第二、技术创新产出方面,应完善技术创新机制,保障创新成果顺利转化;第三,技术创新环境方面,应培育创新文化氛围,完善创新环境配套建设;第四,地区企业建设方面,应树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关键词】:西部地区 工业化发展 技术创新 因子分析 回归分析 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7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3
- 第一章 绪论13-18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3-14
- 1.1.1 研究背景13-14
- 1.1.2 研究意义14
- 1.2 研究框架和论文结构14-16
- 1.2.1 研究框架14-15
- 1.2.2 论文结构15-16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6-17
- 1.3.1 研究思路16-17
- 1.3.2 研究方法17
- 1.4 研究创新点17-18
- 第二章 基础理论探讨及相关研究综述18-34
- 2.1 技术创新相关理论18-21
- 2.1.1 技术创新的概念界定18-19
- 2.1.2 技术创新的分类19-21
- 2.2 技术创新能力相关理论21-25
- 2.2.1 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界定21-22
- 2.2.2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2-24
- 2.2.3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概述24-25
- 2.3 工业化相关理论25-32
- 2.3.1 工业化的概念界定25-26
- 2.3.2 工业化发展阶段测评标准与方法概述26-32
- 2.4 技术创新与工业化发展关系研究综述32-34
- 第三章 西部地区工业化发展及技术创新现状分析34-53
- 3.1 西部地区工业化发展现状34-41
- 3.1.1 工业化经济基础34-37
- 3.1.2 工业化结构水平37-40
- 3.1.3 工业化基本条件40-41
- 3.2 对西部地区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断41-45
- 3.2.1 判断方法和过程42-44
- 3.2.2 判断结果分析44-45
- 3.3 西部地区技术创新现状45-53
- 3.3.1 技术创新投入45-50
- 3.3.2 技术创新产出50-53
- 第四章 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53-67
- 4.1 因子分析法概述53-54
- 4.1.1 因子分析法原理53
- 4.1.2 因子分析法模型和步骤53-54
- 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54-57
- 4.2.1 指标选取原则54-55
- 4.2.2 指标变量的解释55-56
- 4.2.3 指标体系的构建56-57
- 4.3 数据来源57
- 4.4 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实证分析57-63
- 4.4.1 年份间纵向比较分析57-60
- 4.4.2 地区间横向比较分析60-63
- 4.5 实证分析结果63-67
- 4.5.1 纵向分析结果63-65
- 4.5.2 横向分析结果65-67
- 第五章 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对工业化发展影响研究67-74
- 5.1 回归分析法概述67-68
- 5.1.1 回归分析法原理和步骤67
- 5.1.2 线性回归模型67
- 5.1.3 线性回归方程的统计检验67-68
- 5.2 指标选取与假设68-70
- 5.2.1 指标选取68-69
- 5.2.2 提出假设69-70
- 5.3 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对工业化发展影响实证分析70-72
- 5.4 实证分析结果72-74
- 第六章 提升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与建议74-78
- 6.1 技术创新投入:整合创新资源,加强资源投入力度74-75
- 6.2 技术创新产出:完善创新机制,保障创新成果转化75-76
- 6.3 技术创新环境:培育创新文化氛围,,完善配套建设76
- 6.4 企业建设:树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创新能力76-78
- 第七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78-79
- 参考文献79-82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经历82-83
- 致谢83-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桦,陈福生;如何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0年03期
2 何海东,赵长存;关于增强河北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几点对策[J];探索与求是;2000年08期
3 王贤;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J];新长征;2000年05期
4 武珂,张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浅析[J];纺织器材;2001年05期
5 罗文标;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任永平;论制度创新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熊宁;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六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1年08期
8 王泽强;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若干思考[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6期
9 袁瑞敏;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J];中国经贸导刊;2002年14期
10 ;五大措施培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J];中国机电工业;200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凤妮;高爱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暨第21次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龚慧伟;;试论新形势下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思路及对策[A];上海烟草系统2006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6年
3 李旭红;;增强我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4 袁建平;李媛;;增强技术创新能力迎接入世挑战[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5 汪玉平;郝利军;;优化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A];企业管理创新探索与实践——2010年河南省企业管理创新论文集[C];2010年
6 梁静;段进朋;;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下降的原因分析与对策[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7 朱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绩效测度指标体系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范庆国;;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推动集团持续发展[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颜君衡;宋文启;;“产、学、研”联合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10 赵金秀;;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部影响因素及对策[A];2011年全国电子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亚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刻不容缓[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2年
2 民进邢台市委 李莉莉;着力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N];邢台日报;2014年
3 南京大学商学院 张骏生;浅谈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N];光明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李忠春 孟扬;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N];人民日报;2003年
5 李正图;着力培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N];解放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沙星海;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N];平顶山日报;2006年
7 记者 孙芳华;要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8 党涤寰;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N];经济日报;2008年
9 潘炳应 安庆市煤气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是企业的灵魂[N];安徽经济报;2008年
10 记者 刘作明;鞍钢技术创新能力项目通过验收[N];鞍山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乔朋华;企业家社会资本、技术创新能力对中小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李娜;基于资源观的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姜兴;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内生模型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段志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波动性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5 罗正清;基于知识观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杨洵;企业集群的生成及其技术创新能力培育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7 冯仁涛;中国区域技术专业化模式与程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永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系统分析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于东亮;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问题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3 冯俊平;基于技术创新模式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田芳菲;辽宁省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罗晓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王洪星;我国汽车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7 邱燕;企业文化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郭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刘玲玲;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国际创业绩效的影响[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10 余琳;西北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D];新疆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技术创新能力对西部地区工业化发展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11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321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