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黑龙江省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7 20:33
  区别于传统工业化,新型工业化不单追求工业增加值,更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这几个方面的统筹兼顾,成为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标志和落脚点。一直以来,工业化都被作为一个国家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转变、由贫穷走向繁荣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已成为现阶段发展的总基调,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要求我们不单要稳住经济运行,更要实现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与转型。为了实现发展目标,在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获取优势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发展思路,这不单强调了工业化的作用,更注重四化的协调发展,新型工业化仍是四化的核心环节,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科技化、信息化、知识化的基础。这也为黑龙江省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指出了发展方向。县域经济发展是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上联宏观经济,下联微观经济,也是中观经济和区域经济的研究范畴。目前,走新型...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重点
        1.3.3 论文结构
        1.3.4 研究方法
        1.3.5 技术路线
    1.4 本文的创新点
2 县域新型工业化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2.1 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与特征
        2.1.1 新型工业化的内涵
        2.1.2 新型工业化的特征
    2.2 县域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与特征
        2.2.1 县域的基本特征
        2.2.2 县域新型工业化的特征
        2.2.3 县域新型工业化的类型
    2.3 新型工业化与县域发展的关系
        2.3.1 新型工业化是县域发展的必然选择
        2.3.2 新型工业化是县域农业增长瓶颈突破的重要手段
        2.3.3 新型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
        2.3.4 新型工业化是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催化剂
        2.3.5 新型工业化是县域“四化”的落脚点
    2.4 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理论基础
        2.4.1 二元经济增长理论
        2.4.2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2.4.3 新制度经济学
        2.4.4 科学发展观
    2.5 本章小结
3 国内外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3.1 国外区域新型工业化发展经验
        3.1.1 美国农村工业化模式
        3.1.2 日本农村工业化模式
        3.1.3 韩国农村工业化模式
        3.1.4 印度农村工业化模式
        3.1.5 国外农村工业化发展模式评述
    3.2 国内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经验
        3.2.1 苏南模式的新型工业化
        3.2.2 珠江三角洲模式的新型工业化
        3.2.3 温州模式的新型工业化
        3.2.4 国内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评述
    3.3 对黑龙江省县域新型工业化的启示
    3.4 本章小结
4 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内在机理与运行机制
    4.1 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目标与重点
        4.1.1 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目标
        4.1.2 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点
    4.2 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内在机理
        4.2.1 县域新型工业化的协同发展理念
        4.2.2 县域新型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原理
        4.2.3 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内在机理
    4.3 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动力与协同机制
        4.3.1 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动力机制
        4.3.2 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协同机制
    4.4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状况及综合评价
    5.1 黑龙江省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现状
        5.1.1 黑龙江省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整体状况
        5.1.2 黑龙江省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具体现状
    5.2 黑龙江省县域新型工业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5.2.1 县域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5.2.2 县域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5.2.3 县域新型工业化指标权重的测定
        5.2.4 县域新型工业化的综合水平评价方法
        5.2.5 县域新型工业化水平划分标准
    5.3 黑龙江县域新型工业化的综合评价
        5.3.1 基于极值法标准化数据的综合评价
        5.3.2 基于目标值标准化数据的综合评价
        5.3.3 两种标准化方法的对比评价
    5.4 本章小结
6 黑龙江省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困境、障碍与思路
    6.1 黑龙江省县域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困境与共性问题
        6.1.1 黑龙江省县域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困境
        6.1.2 黑龙江省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存在的共性问题
    6.2 黑龙江省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障碍
        6.2.1 资源性障碍因素
        6.2.2 制度性障碍因素
    6.3 黑龙江省县域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思路
        6.3.1 第一类县域发展思路: 挖掘优势,明确思路
        6.3.2 第二类县域发展思路: 扬长补短,平衡发展
        6.3.3 第三类县域发展思路: 优势升级,突破发展
        6.3.4 第四类县域发展思路: 全面提升,实现跨越
        6.3.5 第五类县域发展思路: 持续发展,模范带头
    6.4 本章小结
7 黑龙江省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实现路径
    7.1 黑龙江省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基本战略
        7.1.1 信息化带动战略
        7.1.2 阶段性引导战略
        7.1.3 可持续发展战略
    7.2 黑龙江省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7.2.1 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宏观路径
        7.2.2 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中观路径
        7.2.3 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微观路径
    7.3 本章小结
8 保障黑龙江省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支撑体系
    8.1 县域金融服务的支撑体系
        8.1.1 市场化投融资体系
        8.1.2 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8.1.3 投融资环境改良体系
    8.2 县域人才培育的支撑体系
        8.2.1 产业人才需求体系
        8.2.2 人才孵化成长体系
        8.2.3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8.2.4 人才驻留与引进体系
    8.3 县域科技服务的支撑体系
        8.3.1 县域特色科技服务体系
        8.3.2 信息网络服务体系
        8.3.3 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8.4 县域中介组织的支撑体系
        8.4.1 中介组织环境优化体系
        8.4.2 中介组织职能划分体系
        8.4.3 中介组织监督管理体系
    8.5 县域生态安全的支撑体系
        8.5.1 生态安全意识培育体系
        8.5.2 生态产业结构调整体系
        8.5.3 生态安全利益保障体系
        8.5.4 生态安全预警及防御体系
    8.6 县域制度保障的支撑体系
        8.6.1 制度创新供给体系
        8.6.2 “三位一体化”制度战略体系
    8.7 本章小结
9 推进黑龙江省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9.1 宏观制度层面的对策建议
        9.1.1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9.1.2 加快信息化发展
        9.1.3 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9.1.4 重视开放发展与招商引资
        9.1.5 制定县域工业发展规划
        9.1.6 完善县域市场体系
    9.2 中观产业层面的对策建议
        9.2.1 构建“两型”工业体系
        9.2.2 发展低碳与生态工业产业
        9.2.3 构建和发展县域支柱产业
        9.2.4 构建特色工业产业集群
        9.2.5 升级和优化产业结构
    9.3 微观企业层面的对策建议
        9.3.1 推动企业科技进步
        9.3.2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9.3.3 培育特色的工业企业
        9.3.4 创建“两型”企业
        9.3.5 构建企业学习型组织
        9.3.6 加快人才培育建设
    9.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工业园区与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关系研究[J]. 张新芝,牛西.  统计与决策. 2016(23)
[2]基于知识的新型工业化:内在逻辑与路径选择[J]. 王聪.  天津社会科学. 2016(06)
[3]非洲国家新型工业化道路选择及实现路径[J]. 朱华友,赵雅琼.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4]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成就、新问题与新发展[J]. 王蓉.  岭南学刊. 2016(02)
[5]粮食主产区县域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研究——以黑龙江省为研究样本[J]. 佟光霁,孙刚,谢思淼.  学习与探索. 2016(03)
[6]传统农业大省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及评价[J]. 吴宏伟,刘咏梅.  统计与决策. 2015(24)
[7]区域农业机械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协同发展研究[J]. 陈莉,王清.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5(05)
[8]新常态经济下工业化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实证[J]. 王戈.  统计与决策. 2015(17)
[9]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机理与测度分析——以新疆为例[J]. 高志刚,华淑名.  中国科技论坛. 2015(09)
[10]广西边境地区经济开放开发与城镇化互动探析[J]. 王新哲,文岚,何彩园.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本文编号:32888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32888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f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