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油价系统模拟及石油企业的最优策略

发布时间:2021-11-18 21:59
  近几年由于能源需求的爆炸式增长,导致原油价格一路攀升,石油企业盈利及资金收益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但同时也使石油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受到了严重挑战。一方面,国内一些石油生产企业(油田企业)为了片面地追求原油产量,甚至出现了“破坏式”的开采现象,这不仅是石油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威胁到石油生产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另一方面,石油生产具有初期投资大、见效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等特点,一些石油生产企业对此认识不够,特别是受近两年原油价格不断创历史新高的影响,出现了一些石油生产项目一拥而上的现象。假如5-7年后原油价格回落至两年前的水平,这些石油生产企业及石油生产项目将面临怎样的困境呢?我国石油生产企业作为特大型国有企业,尽管目前改制已经完成,油田公司也与国外油公司基本接轨,但受中国石油工业长期作为垄断产业的影响,油田公司在制定油田开发策略或油田开发规划过程中对油价因素考虑不够。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中国石油生产企业在充分考虑油价因素下的最优开发策略,丰富和完善油田开发规划理论体系;研制油田开发规划“决策支持系统”,为中国石油企业油田开发的最优决策提供必要的理论及技术支撑。从系统、信息、控制的角度研究...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6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油价系统模拟及石油企业的最优策略


世界油价和储采比变化图(1971-1999)

相关图,世界石油,油价,相关图


假如把图 2-3 中的结果按不同的时间区间分别表示为图 2-3-1 和图2-3-2。不同区间内产出和价格之间的关系明显不同:1970-1985 年间产出对价格的反应显著为正,而 1986-1999 年间产出对价格的反应显著为负,正是石油产出在两个不同时间区间内的不同表现使整个区间内的产出和价格的组合形成了特殊的 S 型供给曲线。供给行为在不同时期的改变是形成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的原因,并不存在适合所有时期的供应曲线。如何解释供给行为竟然在两个时期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的原因有一定困难。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不同期间供给和需求上涨幅度不一样。因为实际的生产量应该是供求决定的均衡产量,若需求曲线的移动幅度在一定时期内连续高于供给量的移动幅度,就会形成价格和产量都不断升高的一组均衡的产出和价格组合,这样就会形成一条向上倾斜的供给曲线;反之,则可能形成价格降低、产出量增加的一组均衡的产出和价格组合,这样就可能形成一条向下倾斜的供给曲线。在这种假设下,1985 年之前需求量的增加幅度可能一直大于供给量的增加幅度,而 1985 年之后需求量的增加幅度小于供给量的增加幅度。是否由于 70 年代持续到 80 年代中期的高油价永久性地改变了需求和供给间的力量对比。持续的高油价促使世界各国加大油田勘探和开发的投入,使潜在的供给能力大大增加,而持续的高油价所带来的节油技术的研究推广和经济结构的转型使需求增加幅度大大降低,而且需求面对价格变化时的反应也更具弹性。但假如事实真的是这样,持续的低油价也最终可能使这种力量对比发生方向相反的逆转。由于图 2-3 表现出的呈 S 型的前倾的供给曲线,实际数据回归所显示出的世界石油生产同油价显著相关就不难理解。但价格对世界石油生产的影响①名义收益率减去

相关图,油价,世界石油,相关图


图 2-3-1 世界石油产出和油价相关图 图 2-3-2 世界石油产出和油价相关图(1970-1985) (1986-1999)2.2.3 石油库存对供给及油价的影响石油库存影响供给,并通过供给影响油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随机油价下油田产量构成的优化模型[J]. 刘志斌,李珍,周俊杰.  统计与决策. 2007(03)
[2]石油生产函数及在产量最大化中的应用[J]. 刘志斌,贾闽慧,康小军.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6(06)
[3]石油价格的混沌时间序列加权动态局域预测方法[J]. 杜光年,林敏,刘志斌.  统计与决策. 2006(07)
[4]论石油投资项目的决策特点[J]. 郝继开.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06(01)
[5]基于灰预测理论的石油石化企业风险预测[J]. 李莉,胡国松,刘志斌.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1)
[6]世界石油价格波动的原因分析[J]. 黄健.  北方经贸. 2005(04)
[7]气井动态仿真与优化配产模型研究及应用[J]. 刘志斌,卢立泽,赵金洲,丁显峰.  天然气工业. 2005(03)
[8]基于小波分析的石油价格长期趋势预测方法及其实证研究[J]. 梁强,范英,魏一鸣.  中国管理科学. 2005(01)
[9]基于新鲜度函数的油气产量组合预测方法[J]. 马永驰,刘志斌.  石油学报. 2005(01)
[10]对C-D生产函数的修正及再思考[J]. 胡海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4(04)

博士论文
[1]中国石油价格形成机理及调控机制的研究[D]. 韩冬炎.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4
[2]石油公司投资决策与组合优化研究[D]. 吴枚.天津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中国油气资源需求分析[D]. 周仲礼.成都理工大学 2004
[2]中国石油供应安全战略探讨[D]. 库丽曼.成都理工大学 2004
[3]世界石油价格波动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D]. 郁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4
[4]发展我国石油期货贸易的思考[D]. 杨志华.湖南大学 2003
[5]中国实行外向型石油战略的风险评价及对策研究[D]. 邹红.西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036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35036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1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