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南部矿产资源接替区技术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
发布时间:2021-11-18 23:00
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需要有矿产资源的稳定供应作为保障。面对中东部地区原有主力矿山开始进入开发中晚期、资源逐渐枯竭的局面,在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建立接替开发基地成为保证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的战略之一。同时,矿产资源开发也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矿业领域的具体实施。国土资源部从1999年组织实施地质大调查以来,已在西部地区确立了十二个矿产资源接替区。为探讨矿产资源接替区技术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方法,本文选取了青海南部矿产资源接替区进行案例研究。本文系统地分析了青海南部矿产资源接替区已查明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并对该区十二种主要矿产进行了总量预测,在此基础上利用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的方法分别对区内查明资源和预测资源的经济价值,以及基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资源开发经济效益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确定了开发和勘查工作的重点矿种和区域。本文分析了青海南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对在此区域进行矿产资源开发进行了系统的社会评价,最后进行了技术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的综合评价,对青海南部矿产资源接替区进行资源勘查开发提出建议。通过研究,取得如下进展和认识:一是将自然环境因素引入了矿产资源技术经济评价之中,设计了基...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目的任务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 完成主要工作量
1.6 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
2 矿产资源接替区技术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理论基础
2.1 矿产资源经济评价理论
2.2 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
2.3 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理论
3 青海南部矿产资源接替区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3.1 自然经济状况
3.2 自然保护区
3.3 青海南部矿产资源接替区的亚区划分
4 青海南部矿产资源接替区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现状
4.1 矿产勘查工作现状
4.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5 青海南部矿产资源接替区技术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模型设计
5.1 资源接替区的技术经济评价模型
5.2 单个矿床的技术经济评价模型
5.3 资源接替区的社会效益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
5.4 技术经济与社会效益综合评价方法
6 青海南部矿产资源接替区技术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
6.1 技术经济评价
6.2 社会效益评价
6.3 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综合评价
7 结论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展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矿产资源经济分析的理论与方法[J]. 吕宾.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7(09)
[2]工程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的回顾与展望[J]. 杨华均,杨庆媛,谢德体,谢金宁,鲁春阳,王兆林. 中国农学通报. 2007(08)
[3]投资项目社会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 崔海兴,王立群. 中国工程咨询. 2007(01)
[4]青海省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J]. 甘玉萍,毕海良,张淑霞. 青海国土经略. 2006(02)
[5]矿产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评述[J]. 左治兴,孙学森. 中国矿业. 2005(10)
[6]公共工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分析[J]. 花拥军,陈迅,张健.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7)
[7]矿产资源经济潜力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J]. 陈国栋,洪天求,刘因.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5(02)
[8]中国矿产经济学研究现状和前景展望[J]. 成金华. 理论月刊. 2005(05)
[9]投资项目社会评价若干问题的思考[J]. 罗时磊,李西亚. 煤炭工程. 2005(05)
[10]从西部大开发谈投资项目社会评价[J]. 李明顺. 工业技术经济. 2005(02)
博士论文
[1]蒙俄和黑龙江矿产资源优势比较与矿业投资环境评价[D]. 李昱岩.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2]我国矿产资源可供性系统研究[D]. 梁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5
本文编号:3503791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目的任务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 完成主要工作量
1.6 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
2 矿产资源接替区技术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理论基础
2.1 矿产资源经济评价理论
2.2 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
2.3 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理论
3 青海南部矿产资源接替区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3.1 自然经济状况
3.2 自然保护区
3.3 青海南部矿产资源接替区的亚区划分
4 青海南部矿产资源接替区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现状
4.1 矿产勘查工作现状
4.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5 青海南部矿产资源接替区技术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模型设计
5.1 资源接替区的技术经济评价模型
5.2 单个矿床的技术经济评价模型
5.3 资源接替区的社会效益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
5.4 技术经济与社会效益综合评价方法
6 青海南部矿产资源接替区技术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
6.1 技术经济评价
6.2 社会效益评价
6.3 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综合评价
7 结论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展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矿产资源经济分析的理论与方法[J]. 吕宾.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7(09)
[2]工程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的回顾与展望[J]. 杨华均,杨庆媛,谢德体,谢金宁,鲁春阳,王兆林. 中国农学通报. 2007(08)
[3]投资项目社会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 崔海兴,王立群. 中国工程咨询. 2007(01)
[4]青海省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J]. 甘玉萍,毕海良,张淑霞. 青海国土经略. 2006(02)
[5]矿产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评述[J]. 左治兴,孙学森. 中国矿业. 2005(10)
[6]公共工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分析[J]. 花拥军,陈迅,张健.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7)
[7]矿产资源经济潜力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J]. 陈国栋,洪天求,刘因.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5(02)
[8]中国矿产经济学研究现状和前景展望[J]. 成金华. 理论月刊. 2005(05)
[9]投资项目社会评价若干问题的思考[J]. 罗时磊,李西亚. 煤炭工程. 2005(05)
[10]从西部大开发谈投资项目社会评价[J]. 李明顺. 工业技术经济. 2005(02)
博士论文
[1]蒙俄和黑龙江矿产资源优势比较与矿业投资环境评价[D]. 李昱岩.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2]我国矿产资源可供性系统研究[D]. 梁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5
本文编号:3503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3503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