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服务业发展水平与作用研究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20 05:12
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服务经济的崛起已经创造了新的经济前景。在服务经济化和经济服务化纵深发展中,以中间投入为本质属性的生产者服务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不仅为经济发展做出了直接贡献,更为重要的是它提高了服务对象的效率和质量,进而提高了国家和区域经济的整体效率和适应能力,在现代经济增长和结构重构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吸引了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成为研究热点。然而,迄今大量文献在“生产者服务业”相关研究中,广泛存在着内涵定义与统计定义的不一致,集中表现在具体行业划分的随意性和生产者指向的不完备性。前者表现为多数研究者采用列举法,只将某些服务门类划归生产者服务业,采用行业累加的计量方法,而忽视了服务业每一部类不仅为中间需求提供服务,同时也为最终需求提供服务这一事实,导致了计量结果要么高估要么低估生产者服务业发展水平和作用的后果;后者反映在服务对象上,主要指向工业,而忽视了对农业和服务业的生产服务,带来了对服务对象产业属性的同质化,也带来了对生产者服务业发展动因分析的局限。本文之所以以“工业服务业”为研究对象,对其概念界定、计量方法、发展水平、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正是对当前研究中所存在问题...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4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回顾与评介
1.2.1 服务理论研究
1.2.2 生产者服务业研究
1.2.3 工业与服务业关系研究
1.3 本文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
1.4 研究框架
1.4.1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工业服务业概念界定与计量方法
2.1 “服务”界说
2.1.1 服务的基本内涵与感性特征
2.1.2 服务价值的传统“偏见”与价值地位恢复
2.1.3 服务本质特征的再认识
2.1.4 服务业分类
2.2 工业服务业概念界定与计量方法
2.2.1 问题提出:生产者服务业概念界定和计量方法批判性辨析
2.2.2 工业服务业概念界定
2.2.3 工业服务业行业划分
2.2.4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工业服务业计量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工业服务业发展趋势与作用机制分析
3.1 工业服务业发展趋势分析
3.1.1 发达国家工业服务业发展趋势实证分析
3.1.2 我国工业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演进趋势分析
3.2 工业服务业发展作用机制分析
3.2.1 工业服务业发展作用的内在机理
3.2.2 工业服务业发展作用的外部激活因素:技术和制度
3.2.3 工业服务业发展对创新先导作用机理分析
3.2.4 工业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倍增作用的实现机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业服务业发展作用微观层面分析:对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4.1 分析模型构建
4.1.1 分析模型的设计与内容体系
4.1.2 影响变量与相应假设
4.2 问卷研究与实证分析
4.2.1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4.2.2 统计分析结果
4.3 实证研究结果的探讨与思考
4.3.1 分析模型与相关假设的结论综述
4.3.2 各变量之间实证分析结果的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业服务业发展作用产业层面分析:对工业的推动效应
5.1 工业服务业的工业中间需求分析
5.2 工业的工业服务业中间投入分析
5.3 工业服务业与工业的消耗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业服务业发展作用宏观层面分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6.1 工业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
6.1.1 工业服务业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增长贡献的“两阶段论”
6.1.2 工业服务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及变迁分析
6.2 工业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倍增效应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作用发挥的工业服务业发展对策建议
7.1 正确认识工业服务业发展在经济增长及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和地位
7.2 我国工业服务业嵌入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7.3 工业服务业嵌入工业的实现策略:建立“四个”协同机制
7.4 工业服务业发展重点行业和政策支持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经济时期以来美国制造业及服务业的发展[J]. 周雯,邢建武. 特区经济. 2009(01)
[2]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研究——韩国现代化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 赵东安,杨春. 特区经济. 2009(01)
[3]日本服务经济论争与东京服务功能转型[J]. 朱根. 日本学刊. 2009(01)
[4]世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点及趋势[J]. 蓝庆新. 天府新论. 2009(01)
[5]制造业的服务化和服务业的知识化[J]. 夏杰长,刘奕,顾乃华. 国外社会科学. 2007(04)
[6]美国大学的品牌管理及启示——以马里兰大学为例[J]. 益瑞涵.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7]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文献综述[J].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 经济学家. 2006(06)
[8]发展现代生产者服务业与调整优化制造业结构[J]. 刘志彪.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6(05)
[9]我国城市化滞后原因探析[J]. 王海涛,程萧红. 江西测绘. 2006(03)
[10]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 中国工业经济. 2006(09)
博士论文
[1]现代服务经济理论与中国服务业发展[D]. 黄维兵.西南财经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506637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4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回顾与评介
1.2.1 服务理论研究
1.2.2 生产者服务业研究
1.2.3 工业与服务业关系研究
1.3 本文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
1.4 研究框架
1.4.1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工业服务业概念界定与计量方法
2.1 “服务”界说
2.1.1 服务的基本内涵与感性特征
2.1.2 服务价值的传统“偏见”与价值地位恢复
2.1.3 服务本质特征的再认识
2.1.4 服务业分类
2.2 工业服务业概念界定与计量方法
2.2.1 问题提出:生产者服务业概念界定和计量方法批判性辨析
2.2.2 工业服务业概念界定
2.2.3 工业服务业行业划分
2.2.4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工业服务业计量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工业服务业发展趋势与作用机制分析
3.1 工业服务业发展趋势分析
3.1.1 发达国家工业服务业发展趋势实证分析
3.1.2 我国工业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演进趋势分析
3.2 工业服务业发展作用机制分析
3.2.1 工业服务业发展作用的内在机理
3.2.2 工业服务业发展作用的外部激活因素:技术和制度
3.2.3 工业服务业发展对创新先导作用机理分析
3.2.4 工业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倍增作用的实现机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业服务业发展作用微观层面分析:对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4.1 分析模型构建
4.1.1 分析模型的设计与内容体系
4.1.2 影响变量与相应假设
4.2 问卷研究与实证分析
4.2.1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4.2.2 统计分析结果
4.3 实证研究结果的探讨与思考
4.3.1 分析模型与相关假设的结论综述
4.3.2 各变量之间实证分析结果的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业服务业发展作用产业层面分析:对工业的推动效应
5.1 工业服务业的工业中间需求分析
5.2 工业的工业服务业中间投入分析
5.3 工业服务业与工业的消耗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业服务业发展作用宏观层面分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6.1 工业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
6.1.1 工业服务业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增长贡献的“两阶段论”
6.1.2 工业服务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及变迁分析
6.2 工业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倍增效应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作用发挥的工业服务业发展对策建议
7.1 正确认识工业服务业发展在经济增长及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和地位
7.2 我国工业服务业嵌入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7.3 工业服务业嵌入工业的实现策略:建立“四个”协同机制
7.4 工业服务业发展重点行业和政策支持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经济时期以来美国制造业及服务业的发展[J]. 周雯,邢建武. 特区经济. 2009(01)
[2]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研究——韩国现代化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 赵东安,杨春. 特区经济. 2009(01)
[3]日本服务经济论争与东京服务功能转型[J]. 朱根. 日本学刊. 2009(01)
[4]世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点及趋势[J]. 蓝庆新. 天府新论. 2009(01)
[5]制造业的服务化和服务业的知识化[J]. 夏杰长,刘奕,顾乃华. 国外社会科学. 2007(04)
[6]美国大学的品牌管理及启示——以马里兰大学为例[J]. 益瑞涵.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7]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文献综述[J].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 经济学家. 2006(06)
[8]发展现代生产者服务业与调整优化制造业结构[J]. 刘志彪.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6(05)
[9]我国城市化滞后原因探析[J]. 王海涛,程萧红. 江西测绘. 2006(03)
[10]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 中国工业经济. 2006(09)
博士论文
[1]现代服务经济理论与中国服务业发展[D]. 黄维兵.西南财经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506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3506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