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市场管制及供电公司风险规避的定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6 14:33
近年来,放松管制、引入竞争,实行市场化改革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电力工业改革发展的总体方向,配电侧电力市场化改革是传统配电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配电侧电力市场下供电公司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同时新运营模式的出现也使管制部门必须解决监管上的难题,以促进竞争、提高效率。本文主要从配电侧电力市场条件下,配电管制和供电商风险规避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配电侧电力市场的物理基础和理论基础分析;基于标尺竞争的配电管制模式研究;计及配电网物理约束的零售电价管制模型研究;电力市场条件下分时零售电价与批发电价联动模型的研究;供电商利用可中断负荷规避市场风险的研究;供电商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竞价策略研究等几方面。 首先,本文从配电系统的物理规律、物理特点以及配电侧引入竞争机制的现代经济学理论等方面分析了建立充满竞争的配电侧电力市场的物理基础和理论基础,表明了配电侧从垄断逐渐走向竞争的合理性。分析了配电系统中的可竞争环节和自然垄断环节,初步介绍了配电侧电力市场的模式和交易方式,为配电侧电力市场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次,结合国外配电侧电力市场实践的基本经验,首次提出了我国配电侧引入标尺竞争的...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配电侧电力市场发展和研究的现状
1.2.1 输、配电分开和配电管制
1.2.2 零售电价监管
1.2.3 配电市场风险规避及电价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配电侧电力市场竞争
2.1 引言
2.2 配电市场竞争的物理系统
2.2.1 配电环节的地位和作用
2.2.2 配电系统的物理设施
2.2.3 配电负荷的特点
2.3 配电市场竞争的经济学原理
2.3.1 自然垄断
2.3.2 自然垄断产业引入竞争
2.4 配电市场竞争的模式和交易方式
2.4.1 配电侧引入竞争的基本步骤
2.4.2 配电市场的模式
2.4.3 配电市场的交易方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标尺竞争的配电管制模式研究
3.1 引言
3.2 配电侧放松管制和管制重建
3.3 标尺竞争的基本理论
3.4 标尺竞争在国外配电市场中的应用
3.4.1 构造“模型公司”的标尺竞争模式
3.4.2 标尺竞争与价格上限/收入上限结合的模式
3.4.3 标尺竞争与ROR管制结合的模式
3.5 标尺竞争的优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5.1 标尺竞争的优点
3.5.2 标尺竞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6 适合我国的配电侧标尺竞争基本框架
3.6.1 批发竞争条件下的配电管制
3.6.2 零售竞争条件下的配电管制
3.6.3 标尺管制基本要素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配电零售电价管制模型
4.1 引言
4.2 零售电价管制问题的提出
4.3 传统边际成本定价方法
4.3.1 垄断条件下的配电系统社会福利
4.3.2 边际成本定价
4.4 零售竞争条件下配电系统的社会福利
4.4.1 公共资金的影子成本
4.4.2 计及公共资金影子成本的配电系统社会福利
4.5 最优管制电价的数学模型
4.5.1 市场条件的基本假设
4.5.2 问题描述
4.5.3 问题的解
4.6 最优管制电价计算
4.6.1 模型参数的计算
4.6.2 零售电价管制中引入激励机制
4.6.3 多管制期管制电价的递推公式
4.7 算例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计及风险的最优分时零售电价模型
5.1 引言
5.2 供电公司运营成本分析
5.2.1 配电市场的特点
5.2.2 供电公司运营业务和成本分析
5.2.3 市场风险的描述
5.3 分时零售电价联动实现风险规避的思路
5.4 数学模型
5.4.1 已知长期购电成本的分时零售电价模型
5.4.2 长期购电成本不确定的分时零售电价模型
5.5 模型相关问题的讨论
5.5.1 供电公司属于不同的风险类型
5.5.2 负荷的价格弹性对分时电价的影响
5.6 仿真算例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计及风险的供电公司可中断负荷研究
6.1 引言
6.2 可中断负荷及补偿费
6.3 可中断负荷与市场风险规避
6.3.1 市场条件的基本假设
6.3.2 市场风险的描述
6.3.3 可中断负荷补偿方法
6.4 激励机制的基本原理
6.5 可中断负荷的数学模型
6.5.1 供电商和用户的效用函数
6.5.2 基于激励理论的可中断负荷模型
6.5.3 基于补偿表的可中断负荷模型
6.5.4 基于用户信息补偿的可中断负荷模型
6.6 算例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不完全信息博弈的供电公司竞价策略
7.1 引言
7.2 发、供电同时开放的电力市场
7.2.1 交易规则和交易机制
7.2.2 购电竞价过程分析
7.3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简介
7.3.1 博弈论概述
7.3.2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数学描述
7.3.3 纯战略和混合战略
7.4 基于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购电商竞价策略
7.4.1 购电商竞价的支付函数
7.4.2 购电商采用纯战略博弈
7.4.3 购电商采用混合战略
7.4.4 购电商竞价问题求解步骤
7.5 简化模型下的购电商竞价策略
7.5.1 购电商纯战略的推导
7.5.2 购电商混合战略的推导
7.6 算例分析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后续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声明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DSM的分时电价的确定与分析[J]. 刘昌,姚建刚,姚文峰,张午阳,张佳启. 继电器. 2005(15)
[2]基于用户对电价反应曲线的分时电价的研究[J]. 刘观起,张建,刘瀚.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5(03)
[3]电力市场可中断负荷合同模型研究[J]. 王建学,王锡凡,王秀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09)
[4]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购电方案模糊综合评价探讨[J]. 田玲. 电网技术. 2005(07)
[5]计及风险的配电公司最优分时零售电价模型[J]. 段登伟,刘俊勇,吴集光.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5(03)
[6]考虑备用需求和风险的供电企业最优购电计划[J]. 周明,李庚银,严正,倪以信. 电网技术. 2005(03)
[7]2004年国际大电网会议系列报道——电力市场热点问题研讨[J]. 韩祯祥,甘德强.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5(02)
[8]电力市场下实用可中断负荷补偿机制研究[J]. 吴集光,刘俊勇,段登伟,牛怀平.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5(01)
[9]计及风险的输配分离电力市场供电公司最优竞价策略[J]. 陈星莺,谢俊.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5(01)
[10]可中断电力合同中新型期权的定价[J]. 张显,王锡凡,王建学,陈芳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4(12)
博士论文
[1]批发竞争区域电力市场及供电公司交易策略初探[D]. 黄志伟.武汉大学 2004
[2]当量电价定价机制与发电厂商报价策略研究[D]. 李晓刚.上海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20347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配电侧电力市场发展和研究的现状
1.2.1 输、配电分开和配电管制
1.2.2 零售电价监管
1.2.3 配电市场风险规避及电价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配电侧电力市场竞争
2.1 引言
2.2 配电市场竞争的物理系统
2.2.1 配电环节的地位和作用
2.2.2 配电系统的物理设施
2.2.3 配电负荷的特点
2.3 配电市场竞争的经济学原理
2.3.1 自然垄断
2.3.2 自然垄断产业引入竞争
2.4 配电市场竞争的模式和交易方式
2.4.1 配电侧引入竞争的基本步骤
2.4.2 配电市场的模式
2.4.3 配电市场的交易方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标尺竞争的配电管制模式研究
3.1 引言
3.2 配电侧放松管制和管制重建
3.3 标尺竞争的基本理论
3.4 标尺竞争在国外配电市场中的应用
3.4.1 构造“模型公司”的标尺竞争模式
3.4.2 标尺竞争与价格上限/收入上限结合的模式
3.4.3 标尺竞争与ROR管制结合的模式
3.5 标尺竞争的优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5.1 标尺竞争的优点
3.5.2 标尺竞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6 适合我国的配电侧标尺竞争基本框架
3.6.1 批发竞争条件下的配电管制
3.6.2 零售竞争条件下的配电管制
3.6.3 标尺管制基本要素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配电零售电价管制模型
4.1 引言
4.2 零售电价管制问题的提出
4.3 传统边际成本定价方法
4.3.1 垄断条件下的配电系统社会福利
4.3.2 边际成本定价
4.4 零售竞争条件下配电系统的社会福利
4.4.1 公共资金的影子成本
4.4.2 计及公共资金影子成本的配电系统社会福利
4.5 最优管制电价的数学模型
4.5.1 市场条件的基本假设
4.5.2 问题描述
4.5.3 问题的解
4.6 最优管制电价计算
4.6.1 模型参数的计算
4.6.2 零售电价管制中引入激励机制
4.6.3 多管制期管制电价的递推公式
4.7 算例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计及风险的最优分时零售电价模型
5.1 引言
5.2 供电公司运营成本分析
5.2.1 配电市场的特点
5.2.2 供电公司运营业务和成本分析
5.2.3 市场风险的描述
5.3 分时零售电价联动实现风险规避的思路
5.4 数学模型
5.4.1 已知长期购电成本的分时零售电价模型
5.4.2 长期购电成本不确定的分时零售电价模型
5.5 模型相关问题的讨论
5.5.1 供电公司属于不同的风险类型
5.5.2 负荷的价格弹性对分时电价的影响
5.6 仿真算例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计及风险的供电公司可中断负荷研究
6.1 引言
6.2 可中断负荷及补偿费
6.3 可中断负荷与市场风险规避
6.3.1 市场条件的基本假设
6.3.2 市场风险的描述
6.3.3 可中断负荷补偿方法
6.4 激励机制的基本原理
6.5 可中断负荷的数学模型
6.5.1 供电商和用户的效用函数
6.5.2 基于激励理论的可中断负荷模型
6.5.3 基于补偿表的可中断负荷模型
6.5.4 基于用户信息补偿的可中断负荷模型
6.6 算例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不完全信息博弈的供电公司竞价策略
7.1 引言
7.2 发、供电同时开放的电力市场
7.2.1 交易规则和交易机制
7.2.2 购电竞价过程分析
7.3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简介
7.3.1 博弈论概述
7.3.2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数学描述
7.3.3 纯战略和混合战略
7.4 基于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购电商竞价策略
7.4.1 购电商竞价的支付函数
7.4.2 购电商采用纯战略博弈
7.4.3 购电商采用混合战略
7.4.4 购电商竞价问题求解步骤
7.5 简化模型下的购电商竞价策略
7.5.1 购电商纯战略的推导
7.5.2 购电商混合战略的推导
7.6 算例分析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后续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声明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DSM的分时电价的确定与分析[J]. 刘昌,姚建刚,姚文峰,张午阳,张佳启. 继电器. 2005(15)
[2]基于用户对电价反应曲线的分时电价的研究[J]. 刘观起,张建,刘瀚.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5(03)
[3]电力市场可中断负荷合同模型研究[J]. 王建学,王锡凡,王秀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09)
[4]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购电方案模糊综合评价探讨[J]. 田玲. 电网技术. 2005(07)
[5]计及风险的配电公司最优分时零售电价模型[J]. 段登伟,刘俊勇,吴集光.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5(03)
[6]考虑备用需求和风险的供电企业最优购电计划[J]. 周明,李庚银,严正,倪以信. 电网技术. 2005(03)
[7]2004年国际大电网会议系列报道——电力市场热点问题研讨[J]. 韩祯祥,甘德强.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5(02)
[8]电力市场下实用可中断负荷补偿机制研究[J]. 吴集光,刘俊勇,段登伟,牛怀平.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5(01)
[9]计及风险的输配分离电力市场供电公司最优竞价策略[J]. 陈星莺,谢俊.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5(01)
[10]可中断电力合同中新型期权的定价[J]. 张显,王锡凡,王建学,陈芳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4(12)
博士论文
[1]批发竞争区域电力市场及供电公司交易策略初探[D]. 黄志伟.武汉大学 2004
[2]当量电价定价机制与发电厂商报价策略研究[D]. 李晓刚.上海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203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3520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