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科技债券违约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14 19:07
近年来,我国公司债市场不断发展,债券融资成为了公司融资的重要渠道。但随着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的影响,市场中的信用风险被不断释放,债券违约涉及的金额和主体规模呈现出整体上升趋势,2020年全年新增违约主体28个,77只债券发生违约,涉及金额高达656.21亿元。同时,汽车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一直以来存在着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不强的“通病”,并受到新能源产业的影响,正面临着产业结构化改革,备受社会关注。在此背景之下,力帆科技在传统车企向新能源车企战略转型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具有行业的典型性特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我国自主汽车品牌发展状况。由此,本文就选择了于2020年3月构成实质性违约的力帆科技作为案例研究的对象。旨在分析力帆为防范债券违约所采取的措施,深入分析其实施结果,比较与预期之间的差异,同时探究债券违约的原因,梳理出力帆科技债券违约的路径,发现其在公司治理方面以及公司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以上的分析结果进一步发现公司、外部监管机构和政府等债券市场参与主体在防范债券违约风险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它们各自在防范债券违约风险中的定位,并提出建议以改善现有状况。在公...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2 公司债债券违约概述
2.1 债券违约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1 债券违约及其分类
2.1.2 理论基础
2.2 公司债违约现状分析
2.2.1 公司债市场违约规模
2.2.2 公司债违约主体性质及行业分布
2.3 公司债违约原因及影响
2.3.1 债券违约的原因
2.3.2 债券违约的影响
3 力帆科技债券违约案例分析
3.1 力帆科技概况
3.1.1 公司简介
3.1.2 债券发行概况
3.1.3 债券违约情况
3.2 债券违约的原因及其影响分析
3.2.1 债券违约的原因分析
3.2.2 债券违约的影响分析
3.3 债券违约的防范措施与实施效果评价
3.3.1 债券违约的防范措施
3.3.2 债券违约防范措施的实施效果评价
4 启示与建议
4.1 奠定良好的公司治理和管理基础
4.1.1 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4.1.2 注重资产负债的匹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4.1.3 提升合规管理的能力,防范化解债券违约风险
4.2 发挥中介机构市场“看门人”作用
4.2.1 增强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4.2.2 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统一监管
4.3 强化政府纾困政策的帮扶力度
4.3.1 提高纾困基金的使用效率
4.3.2 发挥债委会机制的效用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41889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2 公司债债券违约概述
2.1 债券违约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1 债券违约及其分类
2.1.2 理论基础
2.2 公司债违约现状分析
2.2.1 公司债市场违约规模
2.2.2 公司债违约主体性质及行业分布
2.3 公司债违约原因及影响
2.3.1 债券违约的原因
2.3.2 债券违约的影响
3 力帆科技债券违约案例分析
3.1 力帆科技概况
3.1.1 公司简介
3.1.2 债券发行概况
3.1.3 债券违约情况
3.2 债券违约的原因及其影响分析
3.2.1 债券违约的原因分析
3.2.2 债券违约的影响分析
3.3 债券违约的防范措施与实施效果评价
3.3.1 债券违约的防范措施
3.3.2 债券违约防范措施的实施效果评价
4 启示与建议
4.1 奠定良好的公司治理和管理基础
4.1.1 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4.1.2 注重资产负债的匹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4.1.3 提升合规管理的能力,防范化解债券违约风险
4.2 发挥中介机构市场“看门人”作用
4.2.1 增强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4.2.2 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统一监管
4.3 强化政府纾困政策的帮扶力度
4.3.1 提高纾困基金的使用效率
4.3.2 发挥债委会机制的效用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418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3841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