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基于财务报表重构的三一重工获利能力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5-04-01 00:29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提升,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蓬勃发展已处在世界的先列,机械制造业的发带动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展现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发展水平,这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考量。当代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制造业的支持,对企业管理者而言,保持有效的经营管理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引入了5C价值管理体系,现代企业家更关注企业的回报,即企业的获利能力,它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持续性的潜力,是企业管理的长期目标。本文先收集了大量的资料,重点从获利能力相关概念、5C价值管理的研究理念和重构报表的相关方法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确立了文章整体的研究思路,选用了从管理者的视角重构报表。此外,神经网络在近几年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本文简单介绍了其相关理论。随后对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现状,行业特点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明确了重构报表的思路,从资本结构,营运资本、经营获利能力和企业自由现金流四方面构建了一套获利能力评价体系。然后将BP神经网络与评价体系相互组合建立模型,对模型进行反复训练,得到较为准确的获利能力评价模型。进而对三一重工进行具体分析,得到模型分析和逻辑性分析两种的区别和联系,对比两种分析的结果,已验证神经网络应用的可行...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框架和方法
        1.2.1 研究框架
        1.2.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研究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国外文献综述
        2.1.2 国内文献综述
        2.1.3 文献述评
    2.2 相关理论概述
        2.2.1 获利能力相关概念
        2.2.2 5C价值管理理论
        2.2.3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
第三章 机械制造业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设计
    3.1 机械制造业企业基本情况概述
        3.1.1 行业简介
        3.1.2 行业特征
    3.2 样本企业的选取
    3.3 管理用财务报表的优势
        3.3.1 公司的投资和融资结构列示更加清晰
        3.3.2 公司核心业务的经营获利能力更加清晰
        3.3.3 公司经营活动中产生净现金流量更加清晰
    3.4 重构后财务报表的指标
        3.4.1 盈利性现金创造能力
        3.4.2 营运性现金创造能力
        3.4.3 资本结构指标
        3.4.4 现金流分析
第四章 机械制造业企业获利能力评价模型建立
    4.1 获利能力评价模型的构成
    4.2 确立模型的输入值与输出值
        4.2.1 模型的输入层
        4.2.2 模型的输出层
        4.2.3 软件选择与结构组成
    4.3 模型的训练
        4.3.1 指标数据的输入
        4.3.2 样本数据的归一化
        4.3.3 样本数据的训练及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三一重工获利能力评价及分析
    5.1 三一重工案例介绍
    5.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三一重工获利能力评价
    5.3 重构法下三一重工获利能力的具体分析
        5.3.1 营运能力分析
        5.3.2 资本结构分析
        5.3.3 盈利能力分析
        5.3.4 现金流分析
    5.4 传统杜邦分析法下三一重工获利能力分析
        5.4.1 净资产收益率分析
        5.4.2 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5.4.3 权益乘数分析
        5.4.4 销售净利率分析
    5.5 传统财务分析的局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6.1 结论
    6.2 启示
        6.2.1 提高企业的资金效率
        6.2.2 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
        6.2.3 优化企业的资产配置
        6.2.4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样本企业评价指标数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本文编号:40386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40386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0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