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货币政策对CPI分类指标冲击的异质性效应

发布时间:2017-11-15 14:12

  本文关键词:货币政策对CPI分类指标冲击的异质性效应


  更多相关文章: 货币政策 核心通货膨胀 CPI分类指数 FAVAR


【摘要】:利用动态因子模型得出核心通货膨胀率和宏观共同因子之后,分别针对CPI、核心通货膨胀率和CPI分类指数构建了包含货币政策工具和宏观共同因子的FAVAR模型,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刻画了货币政策工具对各个变量影响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首先,与VAR模型相比,FAVAR模型在货币政策效应分析中更有效。其次,与CPI相比,货币当局更应该盯住核心通货膨胀率。再者,CPI分类指数对货币供给量的脉冲响应函数存在差异性。因此,货币当局为了使调控价格更具有效性和针对性,需要关注货币政策对CPI分类指数影响的异质性特征。
【作者单位】: 兰州商学院甘肃经济发展数量分析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中国金融状况指数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基于FASTVAR模型”(14YJC79013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具有Markov体制转换的动态因子模型建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71271142)
【分类号】:F822.0;F726
【正文快照】: 一、引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我国重要的通货膨胀指数,它由8个分类指数组成。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的背景和成因不断发生变化,CPI分类指数的表现也不尽相同:2004年的通货膨胀是在粮食的供给冲击和固定资产投资过猛的背景下产生的,其主要特征是食品类大涨而其他各大类上涨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洁;;2010年主要商品投资策略[J];股市动态分析;2010年01期

2 徐彬;;持续性的双顺差对我国贷币政策的挑战与对策[J];金融与经济;2007年05期

3 张爱群;;对本轮物价上涨原因及对策的思考[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周占伟;;我国物价持续上涨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网络财富;2008年05期

5 徐慧贤;;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上涨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李彬;;央行:价格上涨潜在压力须关注[J];共产党员;2010年11期

7 温美苑;;沪铝走势不宜过分乐观[J];中国金属通报;2010年30期

8 张海亮;王亦奇;;中国货币政策对国际商品期货价格的影响[J];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05期

9 ;通胀[J];中国市场;2008年16期

10 赵晓;;2008迷局[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明东;田素华;;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与货币供给动态关系:1994—2007——基于抵消系数和冲销系数模型的分析[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2 章嘉琳;;美国利率、经济走势及对华经贸政策[A];“美国经济中长期趋势及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马先仙;姜凌;;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原因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基于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视角[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4 裴权中;;加入WTO要加速利率市场化进程[A];2001中国经济特区论坛:WTO与特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马新华;;从政府宏观调控房地产价格波动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A];节约集约用地 促进可持续发展[C];2005年

6 罗忠洲;;本币升值、国内物价与经济稳定[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7 刘向东;;2011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分析[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8 胡仁昱;王贺;;电子货币的应用现状分析与展望[A];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2010年

9 李丹;崔日明;;通货膨胀治理的新思路——基于扩大进口、降低进口关税视角的研究[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思维(2011)[C];2011年

10 笔夫;;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运行趋势[A];2011年第五届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专刊[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纯洁 胡刘继;宽松货币政策带动商品价格重回上升轨道[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2 上海中期 经琢成;商品金融属性逐步弱化[N];期货日报;2009年

3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 王国刚;用货币政策控制物价不是对症下药[N];粮油市场报;2011年

4 记者 孟凡霞;超七成居民认为物价高难接受[N];北京商报;2011年

5 记者 李丹丹 张欢;今年年末CPI或降至4.2%[N];上海证券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王月金 见习记者 宋晓亮;CPI高企 加息或成泡影?[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7 证券时报记者 唐曜华;哈继铭:预计CPI 11月转正[N];证券时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闫立良;央行官员:物价稳定始终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N];证券日报;2010年

9 中大期货 骆晓玲;宽松货币政策下新榨季糖价何去何从[N];期货日报;2010年

10 记者 袁静;价格走高趋势难改 年内二次加息预期升温[N];上海证券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尹燕海;物价稳定与中国货币政策框架构建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2 蒋少华;电子支付发展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3 李颖;中国物价波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王俊杰;全球流动性过剩与中国输入型通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刘振;中国预付卡发展的经济风险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6 陈玉海;我国CPI预测数量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姜巍;宏观经济内外均衡与我国外贸发展战略调整分析[D];西北大学;2007年

8 聂飒;我国物价总指数变动中的相对价格调整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9 孟彩云;中国房地产价格对产出和消费物价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媛;我国货币政策对物价调控的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周淼;2000年以来外汇占款对中国物价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3 邹璐;中国货币政策对进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4 刘亚琼;我国货币政策对物价调控的有效性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5 江冉;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4年

6 祝静;基于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中国“价格之谜”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7 郭薇;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8 张琳;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3年

9 张嘉h,

本文编号:11900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1900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8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